商丘這座有著4000余年建城史的城市,是隸屬于河南省的地級市,靜臥于河南省東部廣袤的土地之上。
回溯歷史長河,北宋景德三年(公元 1006 年),稱為應天府;至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 1014 年),此地搖身一變成為南京應天府。這其中緣由頗深,宋太祖曾在商丘地區出任節度使,故而商丘獲此殊榮,被稱作南京應天府。時光流轉至金天會八年(公元 1130 年),它又更名為歸德府。
歲月前行至 1997 年 6 月,這是商丘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彼時,商丘地區、縣級商丘市以及商丘縣一同完成了歷史使命,地級商丘市應運而生。原縣級商丘市正式更名為梁園區,原商丘縣則改稱睢陽區。
商丘,堪稱一座被鐵路“喚醒”的城市。隴海鐵路的鋼軌宛如時代的神奇注射器,為這座古老的城市源源不斷地注入現代化的澎湃活力。火車站廣場上那座奮飛雕像,遠非普通的藝術品可比,它更像是一種深刻的隱喻——象征著這座城市正努力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探尋平衡,振翅高飛。鐵路宛如一條強勁的紐帶,帶來了如潮的人流、繁忙的物流以及飛速的信息流,使得古老的商丘緊密地融入現代中國的經濟血脈之中,煥發出全新的生機與活力。
“商”字城雕,作為商丘嶄新的城市地標,意義非凡。它既是對源遠流長的商業文明致以崇高的敬意,也是對這座城市身份的重新定義與深刻詮釋。從商丘地區到地級商丘市,從縣級市到梁園區與睢陽區,每一次行政命名的改變,都是一次城市身份的華麗轉變。而這一個“商”字,猶如一把精巧的鑰匙,巧妙地串聯起古代的商業傳統與現代的商貿活動,成為人們解讀商丘這座城市深厚底蘊的關鍵所在。
在行政劃分的不斷更迭與地標建筑的持續變遷背后,隱藏著商丘人對自己城市認同的持續重構。那些珍藏在老照片里的影像,它們不僅僅是勾起人們懷舊情感的對象,更是幫助我們理解一座城市如何從往昔一步步邁向未來的珍貴密碼。那些已然消失的地名、發生改變的區劃、不斷更迭的地標,共同拼湊出一幅完整的商丘城市記憶拼圖,訴說著這座城市的過往與變遷。
如今,站在傳統與現代交匯點上的商丘,肩負著雙重使命。一方面,它要小心翼翼地守護歸德府傳承千年的深厚文脈,讓古老的文化底蘊在歲月長河中熠熠生輝;另一方面,又要以開放包容的姿態,積極迎接現代化浪潮帶來的無限機遇與嚴峻挑戰。或許,正如那些記錄了半個世紀變遷的老照片所生動展示的那樣,商丘的真正魅力恰恰在于這種多元時空的完美疊加與深度融合——每一次改變都并非是對過去的全盤否定,而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對傳統進行的創造性轉化,使其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
當我們漫步在商丘的大街小巷,仿佛能同時感受到歸德府古老石板路的歷史韻味和現代化城市柏油路的蓬勃朝氣;當我們抬頭仰望那座醒目的“商”字城雕,眼前浮現的不僅是古代輝煌燦爛的商文明,更是當代如火如荼的商貿活動。這種獨特的時空交疊,無疑是商丘最為迷人的城市氣質,更是它從歷史深處穩步邁向美好未來的堅實底氣所在。這是我們商丘上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的照片,這些時代的記憶,現在的你能看出來這是哪嗎?
![]()
60年代時的商丘火神臺,又叫閼伯臺
![]()
60年代時的商丘火神臺
![]()
60年代時的商丘人民公園
![]()
60年代時的商丘體育場
![]()
70年代時的商丘師范學校
![]()
80年代時的商丘師范專科學校
![]()
90年代時的商丘縣
![]()
90年代時的商丘民主中路
![]()
90年代時的商丘中心廣場
![]()
90年代時的商丘城區
![]()
1994年時的商丘市二環路一期工程通車典禮
![]()
1995年時的商丘地下通道
![]()
1996年時的商丘地下通道
![]()
1997年時的商丘凱旋北路
![]()
商丘光復街
![]()
商丘民安大街
![]()
商丘東閘口歸德路地下通道
![]()
曾經的商丘工人文化宮
![]()
河南德豐面粉廠
![]()
70年代時的商丘火車站
![]()
商丘站奮飛雕像,雕像建于80年代
![]()
七八十年代時的商丘街道
![]()
昔日的商丘商品大世界
![]()
昔日的商丘卷煙廠
![]()
商丘市百貨公司火車站門市部
![]()
昔日的商丘市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
商丘轉盤
![]()
曾經的商丘市水泥制品廠
![]()
商丘縣電影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