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于某省屬重點高校的小趙,五年時間參加了四次公務員考試,屢戰(zhàn)屢敗。經(jīng)過現(xiàn)實的拷打,小趙改變了學習策略,換了3個“反常識”的方法,終于在第五次考試中成功上岸。他直言:“正是因為徹底打破了過去的思維定式,幫助我一次上岸”。
![]()
1)反常識一:不再“貪多求全”,只啃“必考核心”
過去的備考,小趙信奉的是“題海戰(zhàn)術”,市面上所有教材、輔導書、模擬卷,一個不落。結果呢?知識點多而雜,沒有形成體系,考場上看到似相識的題目,卻總是卡在關鍵的一步。后來意識到公考就像一場馬拉松,重要的不是跑了多少路,而是跑對了方向,于是決定放棄那些“邊角料”的知識,只專注于那些最核心、最高頻的考點。
首先,聚焦核心考點,建立知識框架。申論方面不盲目追逐熱點,將精力放在理解政策、民生、社會治理這三大主題的核心邏輯上,并根據(jù)歷年真題,整理出高頻出現(xiàn)的“金句”和“詞匯”庫,比如“以人民為中心”、“高質(zhì)量發(fā)展”、“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
其次,放棄生僻題型,提升做題效率。在行測備考中不再糾結于那些費時費力、正確率極低的難題,比如復雜的數(shù)量關系、邏輯推理中的偏門題等,而是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言語理解、判斷推理等性價比更高的模塊。
2)反常識二:告別“閉門造車”,與真題“深度對話”
刷完所有模擬題不見得就能搞定公考,因為模擬題和真題之間隔著一條鴻溝。模擬題往往為了拔高難度而設計,題型偏怪,邏輯混亂,很難真正模擬出公考的命題思路;而真題則更注重對考生綜合能力的考察,每一個細節(jié)都經(jīng)過嚴謹?shù)脑O計。比如申論,需要逐字逐句分析真題材料,不能泛泛而讀,應該標注出關鍵詞、關鍵句、邏輯關系。請記住,申論材料中的每一個字都不是白給的,背后都隱藏著出題人的意圖和答案的線索。
行測也是一樣,做完一套行測真題,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研究錯題,分析錯誤原因:是知識點沒掌握?是審題不仔細?還是掉入了出題人的陷阱?
3)反常識三:跳出“標準答案”,寫出“個性化”申論
還是以申論為例,備考申論不能盲目追求模塊化寫作,因為申論的核心在于考察考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要跳出“標準答案”思維定式,寫出具有個人風格和獨立思考深度的文章,才能獲得高分。
要實現(xiàn)這一轉變,關鍵在于構建個人化的寫作體系。首先要放棄對他人范文的依賴,建立自己的申論素材庫。這需要從權威媒體中主動提煉有深度、有新意的觀點和案例,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歸納和總結。其次要回歸本質(zhì):用“大白話”講清“大道理”。這并非意味著寫作水平的降低,而是要求考生運用通俗易懂、接地氣的語言,將復雜的問題和深刻的道理闡述得清晰明了。這種寫作風格不僅能讓文章更具親和力,更能真實地展現(xiàn)考生的思考深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管怎么說,公考之路都是沒有捷徑的,考生們不僅要學好知識,更要訓練思維、總結方法、調(diào)整心態(tài)。如果再有一點好運氣,那就成了。
今日話題:你參加過公務員考試嗎?考得怎么樣?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nèi)容,快來關注小王老師教育課堂
(圖片來源網(wǎng)絡,若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