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了市南區太平路31、33號改造項目建設工程設計方案批前公示。
![]()
![]()
![]()
公示內容為外立面修繕更新,設計單位是青島騰遠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建設單位是青島海明城市發展有限公司。
設計說明:為提升城市品質,推動傳統風貌建筑的再利用,市南區政府擬組織實施市南區太平路31號、33號改造更新。項目位于歷史城區的觀海山歷史文化街區,包括1處歷史建筑(太平路31號)和1處一般建筑(太平路33號)。根據《青島市城市風貌保護條例》《觀海山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等要求,本著保護性、原真性和可逆性的原則,以歷史圖紙、歷史照片、現場遺存為依據,對建筑立面材質、色彩、價值要素等進行考據和修繕,實現歷史街區品質的綜合提升。
太平路上曾經最美的前海容顏
關于這兩座建筑,隨著90年代的改造變遷,曾經的歷史舊貌在老青島人的記憶里已是逐漸變淡,對于年輕一代的人們來說,或許都很少聽過。今天就隨著本公眾號的這篇圖文,時光回溯,那座青島曾經著名的地標性建筑,太平路上最美的前海容顏......
![]()
美麗的太平路海岸東段,自青島路至安徽路,現在自東向西是風格各異的三座建筑,分別是太平路29號的泛海名人大酒店、太平路31號的棧橋王子飯店和太平路33號的原青島日報報業集團大樓。而在一百年前,用青島話來說,這三座大樓還是很有緣分的“一家子”。分別是海因里希親王飯店的東館(飯店部)、中館(旅館部)和西館(西餐部)。
![]()
曾經位于太平路(德占時期稱威廉皇帝海岸)的海因里希親王飯店,是青島歷史上第一座集住宿、餐飲和娛樂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酒店,被譽為東亞罕見的大旅館。飯店于1899年9月1日開業,經過多次擴建后,此后很長一段時期里,一直是遠東地區赫赫有名的大飯店。
![]()
如今的這片位置,只遺留下了原來大飯店的旅館部,就是已改名為棧橋王子飯店,本次擬更新改造的這座老建筑。
大飯店的東館(飯店部)1998年被拆除,原址處改建為泛海名人酒店。那座風格別致的新派藝術建筑的音樂廳也隨之消失。
大飯店的西館同時期被拆除,原址建了后來的原青島日報社大樓。
![]()
太平路,左側建筑后來稱為親王飯店的西館,東側是旅館部,偏右建筑是親王飯店本部(東館)。
![]()
初建時的海因里希親王飯店(現泛海名人酒店位置)
太平路29號,如今泛海名人酒店位置,最早是由上海的德國商人列德爾投資建造,從1899年1月開始,僅用了九個月的時間就于當年9月1日開業,以德皇威廉二世弟弟的名字命名為海因里希親王飯店,亦稱亨利親王飯店、亨利王子飯店。
![]()
初建時的海因里希親王飯店(現泛海名人酒店位置)
海因里希親王飯店是德占青島后規劃的歐人區唯一臨海飯店,其設計傳統典雅,兩層沿中軸對稱的飯店,屋頂采用了黑色的中國瓦,其在設計上或多或少借鑒了中式建筑的元素,飯店的東山墻上還刻有醒目的中文“壽”字。
![]()
20世紀初,從海上望前海一帶,偏右建筑即是親王飯店。
1899年9月30日上海出版的《德文新報》副刊《膠州消息》上曾有文章描述,“當駛近青島時,這組恢宏舒闊,在夜間配有眩目照明燈的歐式建筑群呈現出壯麗的景象。”該建筑當時被贊譽為“東亞罕見的旅館”,有“東亞第一館”之說。
![]()
在親王飯店開業后的第二年,即1900年,在它不遠處,現在的太平路與安徽路拐角的原青島日報社大樓位置,一家新的旅館開始建設,一年后旅館開業,稱為“克里普恩多爾夫旅館”。
![]()
1901年建成開業的克里普恩多爾夫旅館
盡管這個旅館的名字有些拗口,因它與親王飯店一樣處在前海的黃金地段,還是同樣受人青睞。
![]()
1906年8月,一位名叫奧古斯特·帕布斯特的德國退役軍人買下了這家旅館,改名為中和飯店。
![]()
海因里希親王飯店音樂廳外
1900年,青島旅店業股份協會接手海因里希親王飯店。1905年,在其北側建造了一座風格別致的音樂廳,與主樓構成T形,北端延伸到海因里希親王大街(今廣西路)。
![]()
海因里希親王飯店音樂廳內景
音樂廳可容納400-500人,加上后面的畫廊里還能增加座席,其規模要比湖北路上建于1901年的德國海軍士兵俱樂部的演出廳大出一倍,這里不僅舉辦音樂會,還會放映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影片和演出戲劇。
![]()
20世紀初,此時的圖片中旅館部還未開始建造。
1910年前后,德國的哈利洋行買下了這座飯店,成為了新的投資人。此時的青島,在德占當局地打造及宣傳下,已逐漸成為遠東著名的旅游度假城市。尤其在夏季,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各大飯店的床位會變得極為緊缺。為此,《青島及近郊指南》一書忠告旅客,“最好在4、5月份就向旅館預定房間,因為在旅游的季節,住客非常多”。
![]()
海因里希親王飯店旅館部(現棧橋王子飯店)
1911年哈利洋行決定對飯店再次進行擴建,在它西側的空地上建了一座三層的飯店,作為親王飯店的旅館部。旅館部共設24套帶有獨立衛生間的客房,可以極大地滿足當時旅館的需求。
這座青年派風格的建筑由建筑師李希德設計,于1912年6月竣工開業。該建筑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地上三層,地下一層。中軸對稱布局,臨街處開大門,頂部起曲線山墻。墻基以花崗巖粗面石砌成,并開有拱形半地下室窗,地上樓層各窗多為長方形,窗臺以花崗巖條石砌筑,正面東西兩端各設一凸出陽臺。
![]()
日占時期發行的明信片,海因里希親王飯店已改成青島偕行社。
1914年,日德青島之戰后,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島。戰爭中,東館曾作為總督醫院(即現在的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的輔助醫院而收治傷病員。其后,這里還曾一度作為日本守備軍偕行社的駐地。
![]()
不久,日本商人出資買下了親王飯店本部、旅館部和中和飯店這三座建筑,統稱青島大飯店。飯店本部稱大飯店東館,亦即餐飲部;中館即旅館部;中和飯店成為大飯店的西館(西餐廳);原音樂廳改為大飯店的影戲院。
此時,整個飯店建筑沿海岸線從東向西依次展開,成為一個具備住宿、餐飲和娛樂等功能完善的龐大飯店群,形成了一個獨立的街區。
![]()
太平路舊影
隨后的時間里,大飯店不斷地改變著自己的“身份”。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島后,還曾成為日軍司令部。1945年抗戰勝利后,國民黨青島市執行委員會曾在此辦公。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后,這里又成為青島市政協的辦公樓。
![]()
1998年,已經改為政協禮堂的親王飯店本部(東館)和那座漂亮的音樂廳被遺憾地拆除了......
![]()
飯店本部(東館)舊址拆了后,原址建了泛海名人大酒店。
![]()
海因里希親王飯店旅館部舊址
親王飯店中館(旅館部)曾先后作為日本總領事館的一部分和駐青美軍駐地。該建筑有幸保留了下來,建國后歸屬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后改為棧橋賓館、棧橋王子飯店。
![]()
親王飯店僅存的旅館部,代表著亨利王子飯店舊址,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繼續在青島前海展示著她的歐韻風姿。
![]()
太平路33號舊影
親王飯店的西館(原中和飯店)在青島解放后,被用來作為青島日報社和新華社青島分社的辦公地,1949年12月10日《青島日報》在此創刊。
![]()
90年代的青島日報社大樓(源自青島報史館)
上世紀50年代,建筑由平頂改為紅瓦坡頂。
![]()
20世紀90年代老建筑也被拆除,原址1998年建起了青島日報報業集團新大樓。這座建筑也是本次擬更新改造的太平路33號。
如今,太平路31號、33號兩座新老建筑即將再次啟動改造,最終將以何種面目再重新面世,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編輯參考源自:遲守衛《太平路的風光》、王棟《海因里希親王飯店》、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官網;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