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姥姥二進賈府一回,有很多細節值得細細品味,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多年后再讀這一回時,忽然生出無限的親切和感慨來,繼而對劉姥姥又更敬畏了三分。
大家一定還記得劉姥姥為了哄逗賈府上下表演的第一個節目,這個“節目”是鳳姐和鴛鴦商議出來的,就是要讓劉姥姥當眾出其不意的喊這么一嗓子,以起到極佳的喜劇效果。
當下人把菜都上好,當賈母說出“請”之后,劉姥姥便一骨碌站起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說完自己鼓著腮不語。
這是二進賈府的劉姥姥,第一次當眾表演。面對鳳姐、鴛鴦的捉弄,她不僅不生氣不計較,反而想方設法配合她們,由此可見劉姥姥的大度和善良。
劉姥姥的這個表演,很快引來滿堂彩,眾人先是發怔,后來一聽,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來。之后曹公還非常細致地描寫了在場每人的反應,賈府所有人幾乎都笑得失了態。
劉姥姥的這個笑話到底好笑在哪?今天的我們可能一時get不到,這哪里好笑啊?賈府之人笑點是有多低啊,不過一句村言粗話就至于笑成這樣嘛?
![]()
其實我們可以代入一下賈府之人,平時這可都是山珍海味吃膩了的太太奶奶公子小姐,也是各種笑話早已聽得耳朵起繭子早已沒了什么新鮮感的貴族階層,也是平時神經緊繃習慣了的。
突然,劉姥姥這么個來自鄉野的老太太,帶來了很多他們從未聽過的笑話和段子,各種俚語俗語他們聞所未聞,加上劉姥姥繪聲繪色的表演,就引起了極大的反差。
也正是這種出其不意的反差,讓眾人一怔之后,即刻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從而達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喜劇效果。但是,這些對劉姥姥來說,其實都是家常便飯。
她不過就是把自己知道的不知道的,揉吧揉吧給端上了桌,說給自己的左鄰右舍聽,也許根本就不稀奇,但說給貴族的這些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對農村農事了解不多的貴族男女,效果就出來了。
包括后文鴛鴦行令時劉姥姥的對句,看上去很俗也很簡單,其實是大有深意的,我們先說劉姥姥開場的這一句——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
劉姥姥這是通過調侃自己并通過五官配合表演的形式,在逗賈府上下發笑。但大家細想想,劉姥姥為什么說牛豬,不說馬羊,不說貓狗?
![]()
當然不只是因為牛豬食量大,也不只是為了喜劇效果最大化的押韻,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劉姥姥這樣的莊稼人來說,農村食量最大又最常見的,正是牛和豬。
牛是耕牛,在過去是種地的老百姓家中最重要的生產資料,犁地、耕地、種地都離不開牛,干著最苦最累的活,農忙時節每天都要消耗巨大的體力,食量自然也大的驚人。
豬為什么是老母豬?因為在過去的農村,很多家庭選擇養母豬而非公豬,因為母豬可以一窩一窩的下崽,下了小豬崽可以自己留下幾個養著,剩下的還可以弄到集市上去賣錢。
對于劉姥姥這樣的莊稼人來說,家里能養一頭母豬,那也是維持和改善一家人生活的重要來源,而且母豬要產崽產母乳,自然也要精心喂養,食量也是驚人的。
大約只有真正在農村生活長大的人,才知道過去一頭牛和一頭豬對于種地的老百姓來說有多重要。一個負責耕地保證莊稼收成,能夠填飽肚子,一個負責產崽可變賣換活錢,可以改善生活。
不得不佩服曹公,對農村了解不夠,根本寫不出這樣的語言,這就像從劉姥姥的骨血中長出來的,是勞動人民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勤勞作中得出來的。
![]()
我又在想,牛是食草動物,劉姥姥為什么說它吃老母豬呢?除了為了表現牛的食量大,且有好的喜劇效果,我隱隱還覺得,這也是對劉姥姥真實生活的一種暗示,她可能太久沒有吃過肉了。
劉姥姥一家剛從饑寒交迫的生活中掙扎出來,能填飽肚子已經十分不易了,哪里有許多閑錢去買肉吃啊。所以劉姥姥這么說,似乎也是暗示莊稼人很久沒沾葷腥,要有肉也能吃上一大盆呢。
果不其然,后來劉姥姥板兒祖孫風卷殘云般吃賈府這些山珍海味的舉動,被黛玉形容為“母蝗蟲”,大家可以去查一下,過去的蝗災是什么景象就知道了。蝗蟲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啊。
太久沒有吃肉了,看到賈府滿桌子肥的流油的肥雞大鴨子,劉姥姥哪里忍得住啊,你如果長期不沾葷腥,甚至常年吃不飽飯,忽然有一天有一大桌子美食擺在你面前,你會怎么樣?
是我的話,我會像劉姥姥一樣,風卷殘云地大吃起來,還顧什么吃相啊,慢一點都怕少吃一口啊。這自然也是整日飫甘饜肥的賈府之人,所無法想象的吧?
包括后面劉姥姥提到的莊稼人,大火燒了毛毛蟲,一個蘿卜一頭蒜,花兒落了結個大倭瓜,這些話都不是隨口說出來的,也絕不是為了應付鴛鴦考問,曹公這么安排,都是有深意的。
![]()
除了我們眾所周知的一些原因之外,我說點大家可能不知道的,劉姥姥為什么說大火燒了毛毛蟲?當然不只是暗示賈府敗落。
更重要的是,在過去的農村,莊稼收到家里后,的確有用火焚燒秸稈的習慣,因為這樣,不僅可以將土壤中的害蟲燒死,快速清理農田,還能為下一輪土壤播種提供有益的草木灰,可肥田。
因此,對劉姥姥來說,她眼中的大火燒了毛毛蟲,可不是為了提醒賈府將來抄家之事,而是生于鄉野的她,種地收割之后經常做的一件事,焚燒秸稈是農耕文明中延續千年的傳統。
一個蘿卜一頭蒜也是,劉姥姥進賈府是深秋,這個季節,蒜頭掛在門上,蘿卜種在地里,都是眼么前每天能見到每天都吃的菜蔬,所以張口就來,劉姥姥如果夏天來賈府,絕不會說蘿卜蒜。
花兒落了結個大倭瓜更是如此,這個季節,南瓜幾乎都收到家里了,因為天氣冷了,南瓜也瓜熟蒂落了,往南瓜地里一翻,嗬,滿眼金黃,全是南瓜。都是眼前之物,劉姥姥自然張口就來。
也就是說,劉姥姥二進賈府說的這些話,可不僅僅是為了逗賈府之人,更是她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也是農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不管是牛啊,豬啊,還是蘿卜啊,蒜啊,南瓜啊,大火燒毛毛蟲啊,對于老百姓來說,都是他們的衣食來源,是永遠都不會忘的啊。
作者:夕四少,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