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生物體中,擅長操控宿主的不只是昆蟲和蠕蟲,病毒和細菌更是深諳復雜的宿主操控程序的行家里手。
狂犬病(rabies)病毒就是其中一個有趣的例子,它能夠在多個層面上對宿主進行操控。
狂犬病病毒寄居于宿主的唾液腺中,使宿主難以吞咽。由于宿主無法吞咽,便會口吐白沫,唾液中充滿了狂犬病病毒。一旦宿主開始口吐白沫,病毒很可能已經感染了宿主的大腦,其中的化學物質使宿主變得越來越焦躁不安,越來越有種想攻擊其他動物的沖動。
當宿主終于無法忍受這種感覺時,就會撕咬其他動物。由于宿主唾液中充滿了狂犬病病毒,所以它們的撕咬是有傳染性的。憤怒的一咬加上具有傳染性的唾液,新的宿主由此產生,同時也意味著該病毒可以繼續存活和繁殖了。這也就是說,為何在狂犬病暴露程度的判定中,開放性傷口或黏膜被唾液或組織污染的情況會被定義為Ⅲ級暴露的原因。
![]()
內容源于《病者生存》
01
狂犬病致死率近乎100%
為什么世界各國如此重視狂犬病?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狂犬病一旦發病,致死率近乎100%。
面對如此兇惡的病毒就徹底沒有辦法嗎?
并不是!
經過人類持續與病毒的抗衡之下,我們已經了解到狂犬病病毒的發病原理,傳播途徑。
而且可喜的是,我們也有與之對抗的武器——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疫苗主要分為人用狂犬病疫苗和動物用狂犬病疫苗,其中,人用狂犬病疫苗主要有Vero細胞疫苗、人二倍體細胞疫苗(HDCV)、地鼠腎細胞疫苗和雞胚細胞疫苗。
我國主要使用3種不同細胞基質的狂犬病疫苗:地鼠腎細胞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狂犬病疫苗和人二倍體細胞狂犬病疫苗。其中,人二倍體細胞狂犬病疫苗是WHO推薦的“金標準”狂犬病疫苗。
![]()
02
狂犬病疫苗接種分為
暴露前預防和暴露后接種
狂犬病疫苗接種分為暴露前預防和暴露后接種兩種。
暴露前預防接種
主要面向獸醫、動物飼養員及經常接觸動物的養寵人士等高危人群,常規程序為接種3劑(分別于第0、7、21或28天各接種1劑)。
暴露后接種則有兩種免疫程序可選:
“5針法”(第0、3、7、14、28天各1劑)
“2-1-1”程序(第0天接種2劑,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種1劑)
研究顯示,“2-1-1法”可更快誘導免疫應答。在與狂犬病病毒賽跑的過程中,盡早產生抗體尤為關鍵。
該方案不僅免疫起效快,還可減少接種次數(僅需就診3次,共注射4劑),尤其適合時間緊張的人群,顯著節省時間與出行成本,為暴露后接種的首選推薦方案之一。
03
狂犬病暴露后分級
根據最新《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工作規范(2023年版)》,暴露分為三個級別:
- 接觸或者喂飼動物,或者完好的皮膚被舔舐為I級暴露。
2. 裸露的皮膚被輕咬,或者無明顯出血的輕微抓傷、擦傷為Ⅱ級暴露。
3. 單處或者多處貫穿性皮膚咬傷或者抓傷,或者破損皮膚被舔舐,或者開放性傷口、黏膜被唾液或者組織污染,或者直接接觸蝙蝠為Ⅲ級暴露。
![]()
04
狂犬病暴露后處置規范
1.規范的傷口處理(沖洗、消毒和清創)
規范的傷口處置是及時清除傷口內狂犬病病毒、降低病毒侵入機體的首要環節,為后續預防措施奠定基礎,能最大限度減少病毒在局部的留存與擴散。
2.狂犬病被動免疫制劑的浸潤注射
可快速中和傷口局部的狂犬病病毒,彌補疫苗起效前的免疫空白,為機體主動免疫的產生爭取時間,尤其對高風險暴露者能顯著降低發病概率。
3.全程接種合格的狂犬病疫苗
能刺激機體產生持久、有效的主動免疫,形成長期保護,是預防狂犬病發病的核心保障,可有效阻止病毒在體內擴散引發疾病。
防控狂犬病,不僅要做好暴露前預防和暴露后的規范處置,更要主動掌握科學的防病知識、破除常見認知誤區。
通過你、我和社區共同的努力,早日終結狂犬病!
疫苗科普課堂
點擊“在看” 轉發分享
一起懂苗苗,打苗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