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我們坊間對于中美未來的關系拿不準,有幾種聲音在流傳。
樂觀主義者認為,霸權不經過一場世界大戰,是不可能自然更替的,所以中美之間必然要打一仗。
中立主義者認為,中國沒有必要非要拿下地緣的主導權,繼續在美國主導的秩序下賺錢就行。
還有悲觀主義者,認為中國的未來沒有什么出路,所以應該盡早趕緊向美國臣服。
這三種聲音都是扯淡,因為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那就必然得出錯誤的結論,樂觀主義者只看到了我們的工業產能比美國大,中立主義者只看到了我們的外貿需要依賴目前的秩序,悲觀主義者只看到了我們的人口結構,發現不太樂觀。
這三種人都是盲人摸象,都沒有辦法得出正確的結論。現在的問題不光要看我國,也要看美國。光看工業產能,現在美國也有不少人去投資,比如說蓋一個紡織廠,因為關稅上來之后,有的產業在美國本土做就是要賺錢一些。我們的產能雖然大,但是美國的產能在回升。樂觀主義者未免太樂觀了。
光看外貿結構,不能光看到我們賺了很多錢,還要看到的是這個外貿體系能不能持續,美國人不搞WTO了,要搞什么環太平洋,不可持續的外貿結構,必然是不能獲得持續的收入的。中立主義也搞得不對。
悲觀主義的更沒有必要,因為我們的民族成分起碼沒有問題,美國的新生兒里面有一半已經不是白人了,說人口結構的問題,美國的人口問題更大,二十年后白人就要失去主體民族地位了,沒有必要過分悲觀。
看這個問題不妨換位思考,我們有三個方面,美國自然也有。從工業產能的角度看,美國目前是不敢戰的,從外貿的角度來看,美國還可以拖,但是從人口結構的角度看,美國再不做點什么就晚了。
中美各有各的時間優勢,也各有各的人口優勢,但是優勢并不統一在一方,因此現在的國際局勢是麻稈打狼,我們不得不亮出來可能還得一段時間才亮出來的武器,態度是告訴對面我們有反擊的手段。
而美國也不得不亮出來轟炸機打一個伊朗,態度也是亮出來美國還有打擊的能力。兩個大漢在臺上張牙舞爪,比劃了半天,都拿出了決戰的態勢,亮出了滿身的肌肉,難道是要打嗎?
不,歷史告訴我們,真要打的時候,首先應該簽個互不侵犯條約,然后偷襲。
光明正大秀肌肉的,反而不是真要和對面開打。因為真會動手的快遞小哥,他只會問你是不是要搞事情,搞抵押車的部分小流氓,反而天天咋咋呼呼。
中美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去決戰,更著急讓中美決戰的,是法德,是英國,是土耳其,是沙特等在中美之間的國家。
因為他們一邊承受著美國金融霸權的剝削,一邊抵抗著我國產能爆炸的擠壓,如果沒有中美的游客去他們那里旅游,他們的經濟別無長物,很快就要內爆了。
他們的死敵也不是中美,而是有可能成為戰場的國家,比如日本韓國等。中美在這些國家互相打成一片,卷生卷死出來結果之前,是不會動手的。
一戰的歐洲打成一片,便宜了美蘇崛起,二戰的主要國家血海滔天,殖民地最后都獨立了。殷鑒不遠,這樣的事情,中美的有識之士是不會讓它再次發生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