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第10篇閱讀《傲慢與偏見》英文版的隨筆。
吃過午飯,繼續讀傲慢與偏見英文版,我的閱讀是逐句讀的,是沉浸式閱讀。
這個文本是前幾天寫的初稿,午飯是當時,不是今日。
午飯炒了一份孜然羊肉,口感較嫩,配了半塊饃,吃了一盤子,然后喝了一口英德紅茶,這款茶是較高端的,口感好,雖不甚懂茶,但好茶次茶,味道是不一樣的。
這個茶的原產地我去過,對中高端的幾款有過細致的品味比較,我有一手的體驗感可以分享。
“You are over scrupulous surely. I dare say Mr. Bingley will be very glad to see you; and I will send a few lines by you to assure him of my hearty consent to his marrying which ever he chuses of the girls; though I must throw in a good word for my little Lizzy.”
“I desire you will do no such thing. Lizzy is not a bit better than the others; and I am sure she is not half so handsome as Jane, nor half so good humoured as Lydia. But you are always giving her the preference.”
這兩段文字是貝內特先生與太太的對話,前面這段是貝內特先生說的,后面這段是太太說的。
先看貝內特先生怎么說:
對于太太自覺姿色不再,貝內特先生打趣說:“你肯定是顧慮太多啦。我敢說賓利先生會非常樂意見到你。”
接著貝內特先生讓太太轉述:“我還會讓你捎幾句話,向他保證,無論他選我家哪個女兒結婚,我都衷心贊同。”
貝內特先生對女兒們是有偏向的,他說:“不過,我得為我的小莉齊美言幾句。”
接著看貝內特太太是怎么回應的:
貝內特太太先是不讓丈夫這樣子:“我求你別這么做。”
接著貝內特太太對先生偏愛女兒莉齊提出反駁:“莉齊一點兒也不比別的女兒強。”
貝內特太太說的理由還很具體:“我敢肯定,她不及簡一半漂亮,脾氣也不及莉迪亞一半好。”
貝內特太太對先生抱怨:“可你總是偏愛她。”
我讀貝內特夫婦的這段對話,我讀出了字里行間藏著的一個英語單詞“affinity(親和力)”,我就用這一個英語單詞affinity對這段對話做個分享。
“You are over scrupulous surely.” 你也太較真了吧。
“over scrupulous”(過于謹慎、過于較真),scrupulous,一絲不茍的;審慎的,“over-”前綴強化了程度。
貝內特先生用一種略帶調侃的語氣,點出太太“不必如此較真”。
“surely” ,貝內特先生一邊嫌太太嘮叨,一邊是隨性的打趣。
Affinity grows in daily quarrels.
親和力在日常拌嘴里生根。
“I dare say Mr. Bingley will be very glad to see you;” 我敢說,賓利先生會非常樂意見到你的。
“dare say”(我敢說、我想),自然的口語,對“賓利先生愿意見面”有信心,以一種委婉的肯定語氣表達推測。
“very glad to see you”,直白傳遞出預期,話語溫和且帶有鼓勵,安撫太太的焦慮,展現其幽默的話術。
Affinity is a timely help.
親和力是及時的援手。
“and I will send a few lines by you to assure him of my hearty consent to his marrying which ever he chuses of the girls; ” 我會托你捎幾句話給他,向他保證,無論他選中我們家哪個女兒,我都衷心同意他娶她。
“send a few lines by you”(托你捎幾句話),a few lines “幾行字”,指“短信/便條”,語氣輕松,貝內特先生與太太商量。
“assure him of my hearty consent”(向他保證我衷心同意),“hearty consent”(衷心同意),consent,同意,hearty 強化真誠度,先生對女兒婚事持開明態度。
“whichever he chuses of the girls”(無論他選中哪個女兒),chuses 是 choose 的古英語拼寫,“whichever”體現不挑剔,包容,言語間透著爽快,還有幾分詼諧。
越到年紀,越懂“不勉強”才是過日子的大智慧。
貝內特先生說要給賓利先生捎信“隨便選”,affinity這東西,不是“強扭的瓜”,得隨緣。
“though I must throw in a good word for my little Lizzy.” 不過嘛,我可得為我的小莉齊多說幾句好話。
“though”(不過),語氣從“無論選哪個都同意”的包容,自然過渡到對特定女兒的偏愛。
“throw in a good word for”(為……說句好話,美言幾句),口語化俚語,有幾分袒護。
“my little Lizzy”(我的小莉齊),“little”一詞用在言語里,貝內特先生對伊麗莎白(Lizzy )的偏愛浮出水面。
Lizzy ,這是全書第一次出現,這是女主角伊麗莎白·貝內特(Elizabeth Bennet)的昵稱。
Affinity is in partial love.
親和力在偏心里藏著疼惜。
Lizzy,是貝內特先生和貝內特太太的二女兒,聰明機智,獨立有主見,父親偏愛她。
I desire you will do no such thing. 我希望你別做這種事。
“desire”(希望、要求),用“want”語氣較普通,desire顯鄭重,更顯貝內特太太的急切與掌控欲。
“do no such thing”(不做這種事),否定的很簡潔,我反對,但不失禮貌。
Lizzy is not a bit better than the others;莉齊一點也不比其他女兒好。
“not a bit”(一點也不),口語化,否定的強烈,貝內特太太對先生偏心女兒莉齊很不滿,對女兒們一視同仁。
and I am sure she is not half so handsome as Jane, 而且我敢肯定,她遠沒有簡一半那么漂亮。
“and I am sure”(而且我敢肯定),貝內特太太進一步講她的觀點是對的。
“not half so handsome as Jane”(遠沒有簡一半那么漂亮)。
Jane是誰?
Jane是簡·班納特(Jane Bennet),是貝內特家的長女,是女主角伊麗莎白·班納特的姐姐 。
簡·班納特美貌出眾、性格溫柔善良、樂觀寬容,她在舞會上與查爾斯·賓利相識相愛,走到了一起結為夫妻 。
在貝內特太太看來,簡漂亮,伊麗莎白“普通”。
貝內特太太用伊麗莎白與姐姐簡比美貌,且夸張的對比,“not half so... as...”(遠不及……的一半),突出簡的美貌優勢。
nor half so good humoured as Lydia. 也遠沒有莉迪亞一半那么隨和。
Lydia是誰?
Lydia是莉迪亞·班納特(Lydia Bennet),貝內特家的小女兒,是伊麗莎白·班納特的妹妹。
莉迪亞性格活潑外向,輕浮魯莽、愛慕虛榮,熱衷參加舞會等社交活動,與威克姆私奔。
“not half so good - humoured as Lydia”(遠沒有莉迪亞一半那么隨和),沿用了“not half so... as...”的句式,夸張的程度對比,突出莉迪亞性格隨和。
good humoured ,“脾氣好的;開朗的” 。
貝內特太太用簡的美貌壓伊麗莎白一頭,接著用莉迪亞的性格壓伊麗莎白一頭,這是貝內特先生對伊麗莎白偏心,惹得太太的逆反心理。
But you are always giving her the preference. 可你總是偏愛她。
“but”(可)表轉折,讓對話更具張力。
“always giving her the preference”(總是偏愛她),“always”(總是),偏愛的持續性,“giving the preference”(給予偏愛)。
preference ,“偏愛;偏袒” ,貝內特先生對伊麗莎白的偏愛,惹得太太一頓語言的輸出。
這些對話短短幾句,就通過詞匯、句式、人物互動,精準呈現貝內特夫婦的性格。
讀了這段對話,我有一個疑問,貝內特太太為什么不喜歡伊麗莎白(Lizzy)?
我查閱了資料:
貝內特太太認為女兒的核心價值,在于通過婚姻獲取階層利益,嫁入富有的紳士家庭。
伊麗莎白,不刻意迎合男性,對達西最初態度冷淡;拒絕了物質條件優渥的柯林斯牧師的求婚,這在貝內特太太看來是“不懂事”。
伊麗莎白,性格獨立,不盲從傳統,貝內特太太喜愛的是溫順、符合傳統女性規范的女兒。
伊麗莎白,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甚至會反駁母親的功利言論,這讓貝內特太太感到“不受尊重”。
貝內特先生認為伊麗莎白“聰慧有趣”,格外欣賞,這種“偏心”讓貝內特太太更是逆著來。
貝內特太太不喜歡伊麗莎白,但不是不愛她,只是不喜她,這是我的一個基本判斷,我目前沒讀書籍全文,只是讀到此,我是根據基本常識來判斷的。
簡·奧斯汀對日常對話描寫細膩,每一句都值得反復咂摸。
讀這段對話,懂了:
人的一生 isn’t just “fate” in novels—it’s built through the people we meet, the setbacks we face, and the warmth we share in real life.
人的一生不是小說里的“命中注定”,是咱這輩子遇過的人、吃過的虧、暖過的心,那些走過的路,吃過的苦,都是歲月給的禮物。
兩段文字放在一篇文稿里來敘述,我覺得有點辛苦,這樣,我每次還是賞析一小段文字吧,細水長流,我就不覺辛苦了。
整理這篇文稿的時間,是在上午9點行駛去省城的高速上,窗外略有蒙蒙細雨,是陰天。
司機接我的時間比預訂時間遲了一個小時,沒關系的,隨天意而行。
做學問,練手藝,寫文字,謀財源,都要走窄門,就是一條直路堅持走,這挖一鐵掀那挖一鐵掀是挖不出水源的,堅定不移走窄門才是對的路,如此挖不出水源,那是命了。
整理這個文本的時間是在省城,這天下的有雨略大,在一個水餃攤的大傘下點了份水餃坐著。
望著不停的雨水,覺得有屋居這是必保障的,有其屋、有其飯,這是最必需的,屋并不用大屋,有床有灶有洗手間的功能就夠,飯不用大魚大肉,有糧有蔬有雞蛋就好。
雨下得大的時間,行路人在路邊攤的大傘下停上一會兒,都是很寶貴的。
把當日事做到,從大學北路乘地鐵去東區,晴天就慢慢坐公交了,因為雨天就坐了地鐵,地鐵上基本滿座但不擁擠。
堅持寫窄門不動搖,先寫上100篇,有無回響,甚至不掛果,就當是演草紙,我都會先寫100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