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人生腳本”嗎?
心理學家艾瑞克·伯恩曾說:“人生腳本是童年時針對一生的計劃,被父母親所強化,從生活的經驗得到證明,經過選擇而達到高潮。”
所以人生腳本(也稱為劇本),就是你內在關系模式的隱喻,它由你兒童時期的經歷、和父母的互動模式構成。長大后,你會不斷重復上演這個劇本。
換句話說,成年后的生活,哪怕充滿痛苦委屈和迫不得已,但很大程度上都是你親手選的,只是你不自知。
之所以不自知,是因為看不清自己的人生劇本;之所以痛苦卻無法改變,是因為沒有在看清劇本后,改寫它。
曾經的我,在十幾年的婚姻里,不斷陷入不幸的漩渦,卻無力拯救自己。
直至一切破碎,讓我痛不欲生。直到我用殘余的力氣,求助心理咨詢,才找到自己不幸的根源,讓自己的隱藏多年卻不自知的劇本得以被看見和改寫。
寫下自己的故事,揭開自己的傷疤給大家看,并不容易。但我仍然堅持落筆,一是想梳理自己的成長,二是也想告訴大家: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劇本,如果你總是得不到幸福,你總是面對著同樣的痛苦,很可能就跟這個劇本有關。
給自己一個機會,去看見它,改寫它,是我們重新擁有幸福的源泉。
![]()
忍他出軌、為他貸款,
換來了什么?
十幾年前,我為了愛情背井離鄉,來到丈夫的城市生活。
可結婚15年里,他背叛了我3次。
前兩次,他還找找借口,說說好聽的話挽回一下。第三次,面對我的失望,他毫無悔意,還譏諷我:“這么多次了,你不是應該早就習慣了嗎?還有什么可傷心的?”
我們的婚姻徹底破碎了。而且,當初我為他貸下的巨額貸款,也全都成了我的負債。他說會還,但從第三個月開始,就一直拖延,直至我再也聯系不上他。
15天里,我暴瘦了30斤,每天看著鏡子里的自己,都忍不住嚎啕大哭。
無助的我曾拿著手機,卻不知道該打電話給誰。是給8年未聯系的父親,還是整天打麻將的母親?都不行。
我只能再次放下手機,這種絕望就像被關在沒有門窗的小黑屋里,里面只我一人,無處可逃。
哭了整整一個月后,我意識到自己病了。
我止不住哭泣,并且除了哭不會做其它事情,每天我只能睡3、4個小時,最痛苦的是每次睡醒的那一刻,因為我是被心臟劇烈的疼痛痛醒的。
可是,我不能倒下去啊!我還有女兒,孩子不能沒有媽媽。
身心俱疲的我回到家鄉,掛了精神病院的號。當拿到重度抑郁癥的鑒定報告時,心里反而是一種輕松:“看吧,我就知道自己是病了,所以會不停的哭,就因為病了才會這么痛苦……”
我在家鄉找了工作,可每個月的收入,卻遠遠填補不了負債的窟窿。
與此同時,我內心的窟窿也越來越大:我為婚姻付出了這么多,為什么會換來這樣的結果?我做錯了什么?我想不明白。
偶然有一次,我看到了《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女主被丈夫出軌的故事,喚起了我的共鳴。
我反復地閱讀這本書,在幽暗的日子里,這本書成為了我唯一的光,讓迷路的我重新找到了方向,也讓我做出了改變一生的決定——求助心理咨詢師。
![]()
問題的根源,
原來是內在關系模式
第一次咨詢前,我很緊張,怕自己忘記要咨詢的內容,還記在筆記本上。
可咨詢開始后,我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感覺,咨詢師是那么溫柔和包容,我好像被她看見并允許了一切,緊張的感覺消失了。
我不再需要事先準備的筆記本,而是在老師的陪伴下,訴說15年婚姻的經歷:一次次隱忍對方的夜不歸宿,一次次妥協對方的出軌,還不惜代價為他貸巨額貸款……
我想要一個答案:“我到底錯在哪里,讓這個男人如此絕情?”
咨詢師輕聲告訴我:“你沒有錯,那不是你的錯。”
看起來只是很普通的一句話,可聽到的那一刻,我感覺內心有個開關被打開了。
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從未體驗過的痛苦,那是一種從內而外、痛徹心扉的委屈,久違的委屈、憤怒、不甘。
這種委屈,不是對前夫的,而是對父母的。
我好像打開了內心的潘多拉魔盒,情緒不斷從里面噴涌而出,嘴里小聲地重復著:你們為什么要這樣對我,我只是個孩子,為什么要我這樣委屈自己,爸爸媽媽你們為什么要這樣……
后來我明白,心理咨詢,不是給人講道理的,也不是聽完我的傾訴然后給我提建議的。
是讓我們在深深被包容的環境中,打開心扉,去面對自己埋藏在心底的東西,去感受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感受。平時,這些感受被我們的防御機制擋在了門外,我們對此毫無察覺。
現在,我感受到了埋藏已久的感受,可我依然不太清晰:說著婚姻的傷痛,為何會讓我想起兒時的委屈?
我只是順著感受,打開塵封的記憶:
從4歲開始學習樂器起,我就處處委屈自己討好父母,忍著練琴的累和痛、忍著不要好吃的、忍著想要出去玩的沖動,只為了爸媽夸我一句“懂事”。
可我只是一個孩子,只是一個孩子啊!爸爸媽媽,我只是一個想要被愛的孩子啊……
我痛哭流涕,感受著撕心裂肺的痛。咨詢結束后,內心卻有了一絲絲不一樣的輕松,曾經感覺憋悶的胸口,感覺有了一絲絲的裂縫。
因為,這次咨詢讓我覺察到,我之所以在婚姻中如此受傷卻不能自拔,是在不斷重演兒時的劇本:不斷討好,來換取認可和愛。
我隱忍對方的出軌、犧牲自己的自尊、冒著巨大的風險貸款,都是像小時候一樣,重復扮演著“討好者”的角色。
結果也如此相似,小時候我沒得到父母的愛,婚后我也沒得到伴侶的愛,我卻一直覺得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好。
一位心理學家曾說:人總想把自己的內在關系模式,投射到任何一段關系中,不斷重復構建相似的關系。
如果我不破解這個劇本,我的人生就會不斷重復這樣的劇情。
我決定了,我要堅持心理咨詢,直到我徹底破解這個劇本,哪怕過程艱難。
![]()
![]()
回到最初的關系,
改寫既定的模式
為了節約支出,我和女兒住在母親家里,一邊還債一邊撫養女兒,每天加班到深夜,經常累到沒力氣吃飯,直接睡著。
我以為,我的辛苦,媽媽看在眼里,會對我有一絲心疼。
可有一次,錢實在過于緊張,我想借信用貸周轉的時候,她勃然大怒,聲色俱厲地指責我:為什么要貸款?貸款還不上怎么辦?怎么能做這樣的事情?你知不知道你這一屁股債,讓我天天睡不好吃不好……
我想要的安慰和鼓勵,全都變成了刀子,扎在我身上。
即使在咨詢中我有了覺察,那一刻還是止不住的難過。
隨著咨詢的深入,潛意識逐漸浮出水面,有一次我看見自己的內在小孩,在創傷原地等著媽媽回來。
咨詢師溫柔地解釋著:媽媽不會回來了,無論等多久都等不來了。
我的委屈爆發了,哭喊著:我要媽媽,我就要媽媽,媽媽會回來的,我的媽媽愛我,她會回來的……
在情緒逐漸平復后,我又喃喃自語到:媽媽沒回來是迷路了,媽媽也不是萬能的,媽媽老了她沒有魔法門,她回不來這,不是不愛我,是媽媽也有做不到的時候,媽媽也是可憐的,她也沒有媽媽愛,她也許也在某個問題等著她的媽媽……
之后,我仿佛看到了不一樣的母親,一個蓬頭垢面卻依然要強的小女孩,那個想要有人愛卻不肯說出口,寧愿恨也不開口表達的小女孩。
我只剩下了心疼。我的媽媽,也是一個一輩子都沒有等到愛的女人。
我不僅看見了自己的劇本,也看見了媽媽的劇本,也因此,接受和理解了“媽媽不是不愛我,只是沒能力愛我”這個事實。
我的內心小孩長大了,她不再倔強地等在原地,而是自己站了起來,去尋找出路。
![]()
我終于親手寫下了另一個劇本
對劇本有了越來越清晰的覺察后,我也看到了和女兒之間的問題。
兒時的記憶中,母親是冷漠的,我曾暗暗發誓,有了女兒一定要好好待她,決不能讓我的孩子經歷同樣的痛苦。
可是,我卻在不知不覺中,把這個劇本搬到了和女兒的相處中。
面對她的不聽話,我抓狂、暴怒;她頂嘴的時候,我甚至想讓她消失。女兒哭著求我,讓我對她好一點,不要這么冷漠。可我卻心冷如鐵,面無表情。
那時的我,情感是被冰凍起來的。我忘記了,小時候,我也是這樣求爸爸媽媽。
因為我小時候的無助、恐懼、不被愛,內化到了我的潛意識里,哪怕父母不在身邊,內在的“劇情”仍然影響著我。
在這個劇情里,我既扮演那個恐懼無助的小女孩,也扮演冷漠暴躁的父母。
在咨詢中,我的情感再次流動了,我崩潰于自己對待女兒的方式,我非常想好好抱抱她,想給她溫暖,可是,我做不到!
咨詢師讓我看到內在遍體鱗傷、奄奄一息的自己,這樣的我還有什么力氣去愛女兒,怎么能去擁抱別人?
幸好隨著咨詢的進行,我逐漸覺察、治愈、修復了自身。
和爸爸通話時,當聽到他又在重復幾十年不變的臺詞:“你好好的吧”,我會打斷他,表達我的感受:這句話讓我不舒服,聽起來像是在劃分界限。我想聽的是鼓勵,我希望你可以跟我說:“你真棒,加油!等等”。
爸爸真的像牙牙學語的孩子一樣,學習著我教給他的這些“新臺詞”。
聽到他說這些的時候,我非常觸動,第一次真實地感受到了爸爸的愛。
我也終于“看見”,在女兒出生后,我的媽媽一直用贖罪的方式,替我當著媽媽,接管了我女兒的一切。她在用她的方式愛我。
現在,我也能好好地擁抱我的女兒了。我能平靜地面對她對我的控訴和憤怒,用溫暖的心去好好愛她。
在父母面前,我不再是受傷的、無助的小孩;在女兒面前,我不再是暴怒的、冷漠的媽媽。
討好和拒絕的劇本,徹底被我拋棄掉了,不會再在我的人生上演。
我長出了自愛的力量,不再想著用討好去換取他人的愛。
自我的內在充滿愛,那么,與誰在一起都是可以感受到愛的,我不需要找別人來愛自己,更不是只有哪個人才會給我想要的愛。
愛一直在心底,并不在任何人那里。
希望每個人,都能擁有自愛和被愛的力量。
如果,你也一直深陷于相似的痛苦,卻不明白原因;如果你一直在追求幸福,卻總是求而不得,那么說明是時候走進咨詢室,去看見和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了。
要相信,你的人生將是充滿可能性的,而不是困在一種痛苦里;
更要相信,你是值得愛與幸福的,只要你愿意踏出改變這一步。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選擇咨詢師,我們為你推薦一位精準匹配的咨詢師——張海英
張海英老師是專職心理咨詢師,從業超6年,服務時長超2000+小時。
她擅長通過心理動力取向、客體關系取向、經典精神分析和家庭治療,幫助來訪者跨越親密關系、關系沖突、個人成長等難題。
為鼓勵求助意愿,張海英老師特地開設3個半價咨詢名額,原價600元/次的咨詢,現僅需300元/次。
↓給自己一次走出創傷的機會↓
如果,你也感覺到自己的婚姻陷入了僵局,想要修復或尋求改變,又想查看、選擇更多不同風格的咨詢師,不妨試試壹心理的「半價咨詢」,找到更合適你的那一位咨詢師↓
作者:來訪者小魚兒
編輯:秋里、星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