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5年8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會上,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公開了這么一段話:
![]()
從前8個月情況看,受國內外形勢變化影響,房地產市場雖有所波動,但商品房銷售和住宅價格同比降幅還是在收窄,去庫存成效繼續顯現,房地產市場仍朝著止跌回穩方向邁進。
但也可以看到,房地產銷售仍在下降,修復需要一個過程,下一階段,促進房地產止跌回穩還需要“繼續努力”。
這段話很重要,為什么呢?
從市場預期管理來看,這番話打破了 “非好即壞” 的二元認知,以 “客觀承認問題 + 明確積極趨勢” 的表述方式穩定了市場信心。
一方面,官方沒有回避當前市場面臨的壓力,這比較符合普通購房者對市場體感的認知,也避免因過度粉飾數據導致的信任流失。
另一方面,強調市場并非是“一路下行”,而是已經存在了邊際改善的積極信號,這種“不回避困難、不忽視亮點”的表述,能有效引導市場主體去理性看待波動,避免恐慌性觀望或者盲目樂觀,為后續政策落地創造了更平穩的預期環節。
其實最近官方對房地產的提及又多了起來,包括前幾天,非常懂國內經濟的黃市長(中國金融 40 人論壇學術顧問、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席),在一場峰會上,著重強調:
經濟改革離不開房地產的作用。
換句話說經濟想好起來,純靠資本市場拉動是不切實際的,還要房地產做壓艙石。
為什么呢?因為不可忽略的是,資本市場只會讓一小部分富起來,但房地產卻是關聯著上下游數十個行業,影響著數以億計家庭的居住需求。
目前能承載幾千萬人就業的行業,還未出現,那么讓房地產 “止跌回穩” ,就是宏觀經濟逐步恢復活力、民生保障持續加強的過程。
其實今年關于房地產數據的披露,跟我今年在全國各地調研的狀況是一樣的。
除了一二線城市整體交易還算不錯,今年新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保持增長以外,其他能級的城市,也可以用蕭條去形容。
今年民間討論房地產的人,越來越少了,很多地方的中介門店都在大量倒閉,中介基本都去跑了外賣或者轉型做了其他行業的銷售。
這基本都來自于5年大調整的結果。
我看了一下數據,從2020年到現在,房地產建筑量差不多跌了65%,新房銷售跌了60%多,土地批租量打了七折,金融系統信貸融資減去50%。
而房價,基本全國普跌,從2020年到現在,5年時間,跌幅普遍在40-50%左右。可以說,這5年,中國房地產出現了近20年以來最嚴重的調整,也是最刺骨的調整。
現在的房價不能說貴。
北京三環內,出現了2字頭的房子,成都、武漢這些二線龍頭城市,1萬塊錢的房子比比皆是,三四線或者小縣城,房價更是回到了4-5千的范圍內。
加上15%的首付,基本50萬內在除一線以外的城市,都可以買到商品房。
也不能說沒需求。
畢竟全國超過20年房齡以上的老房子,占比還在40%以上,全國大概有 1.5 億戶城鎮家庭住房無電梯,占全國城鎮家庭總戶數占比約七成。
但現在依然有人說貴,是因為對房價上漲沒預期,或者因房地產行業大跌,導致間接收入縮減后,更沒有賺錢買房的能力了。
所以提升房地產最核心的方法,就是提高老百姓收入,釋放真正的消費潛力,鼓勵改善生活的長期目標。
但這又是一個比較長期的動作,等不及的。因為房地產跟經濟通縮一樣,房價跌,沒人買,沒人買,房價就更跌,是一個死循環問題。
那么短期內,如果想把房地產穩住,就必須通過宏觀調控的能力,先行打破循環。這就是下一階段,促進房地產止跌回穩還需要“繼續努力”的原因。
那么到底該如何努力呢?
核心方法就是大規模收儲。
今年9月,一旦量化寬松通道開啟,政府會手握大量資金,去收購市場新房庫存。
這個方式之前已經在深廣試點成功,去年拿到了3萬億資金,今年估計還會有3萬億甚至是6萬億。如果未來推行到全國,可能會向市場購買20億平方的庫存,房地產就完全可以穩住。
這樣,開發商過去野蠻生長的庫存,就會變成國家儲備的國有產權房屋,而后再租賃給老百姓做公租房。
老百姓用低于市場價的方式租到房子,就可以節省出更多的收入,用于其他層面的消費。
如果未來靠大資金能買入20億平方住房,就可以解決2億城市居民的居住問題,無論是農民工進城,還是大學生畢業,這才是保基礎保民生。
之后開發商用這些錢,去還債,把地方的、銀行的、建筑商、材料商、農民工等等所有群體的錢還完。
政府還可以把這些資產的租金打包發行債券,可以做到4%的利息收入,老百姓也可以參與購買。
那么這么循環下來,國家收儲就能起到一石三鳥的作用:
房屋去庫存、地方解債務、老百姓低租保障房和理財新通道。
房價穩住以后,房屋持有者也恢復了消費信心。
這是目前房地產的最優解,也可能是唯一解。
最后,房地產在“止跌回穩”后,會進入一個新常態,迎來真正健康的成長。
過去很多人詬病中國房地產房價收入比太高,不合理。
但經過這么一輪大跌,目前全國房價收入比已經跌了一半,邏輯上年輕人可以通過10-20年,買到一套房。
如果考慮未來可能進入通脹時期的話,這個時間可能縮減到7-10年左右,是符合國際慣例的。
所以房地產未來最好的發展路徑是,不把它拿來做拉動GDP的鐵牛,而是承擔長期國運的駱駝。
目前中國還在半山腰上,接下來經濟目之所及還會進入新一輪沖頂。
產業升級后的科技正在爆發、芯片產業、AI、軍工、機器人、新醫藥、高端制造業、新消費、進出口貿易、稀土有色金屬、新能源汽車、綠色電力、儲能等等等等。
而且很多行業已經登頂全球第一,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還具備城鎮化建設的空間,那么未來都會反應到人民收入層面。
而房地產,大概率還會是國民資產的沉淀和改善生活的具像化表達。
所以不要著急,再等一等,房價還會隨著GDP增長和新通脹,房地產行業發展,出現新的“匹配性”增長趨勢,這個趨勢在5年內基本可以實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