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王 潘
編輯| 吳先之
羅永浩與西貝之爭,賈國龍的回應堪稱一場災難,創始人的自我(ego)將公司從火坑推向深淵,在自救與自證之間選擇了自殺,本不必如此的。作為創始人,如果能盡量讓自己的ego變小,甚至接近于0,遇到類似的問題就不會被情緒左右。這方面,黃崢、張一鳴、王興、梁文鋒等人都是極好的參考學習對象。
但比這更糟糕的是,羅永浩此舉,非但沒有讓行業變得更好,反而是帶來了整個行業倒退。
這件事發生之后,網絡上對此事的看法出現了巨大的割裂,絕大多數人吐槽西貝。但是在創業者和投資人,尤其是餐飲行業者圈子里,卻幾乎出奇一致地支持西貝。
這背后是兩種思維方式的差異:很多人喜歡站在旁觀者角度去批評一個行業,說你為什么沒有做好,以此促進社會進步,這非常好。而創業、投資或餐飲從業者,自己經歷過或輔導過做成一件事的過程,知道帶領一幫人并做好一件事有多難,因此對西貝產生了共情,這也非常好。
如果羅老師是公開呼吁餐飲行業的預制菜應該更加透明,或者國家出臺相應的標準,那么不需要說,相信100%的人都會支持他。
但問題是,不經過任何深度調研,就公開對一個恰恰是透明度做得最好,并且是引領整個行業走向透明的餐飲企業進行攻擊,只會給行業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
![]()
人們可能會以為,這件事討論的人越多,公眾知情權就越多,行業就會越好。但其實這只是一廂情愿,從業者完全不會這么想。在很多方向上,往往都是真理越辯越明,但在預制菜這個賽道,由于缺乏公認的統一規則,辯論再多最終也只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這種不做調研就對行業典范的攻擊,其負面影響卻是顯而易見的。西貝自2014年起就開始率先推行“明廚亮灶”,是真正推動行業向前的企業,如果這套模式最終被市場所淘汰,那么大家就不會再去學西貝推進明廚亮灶了。
為了推明廚亮灶模式,可以說成本高昂,代價巨大,西貝本可以不做這只“出頭鳥”的,但卻依然選擇身先士卒,推動整個行業對透明度予以重視。如果西貝因透明化投入得不到市場認可而失敗,這種信號更可能導致更多餐飲企業重新回到“后廚黑箱”操作模式,減少在透明化方面的投入。最終企業反而不敢再明廚亮灶了,消費者將更難了解食物的制作過程,最終劣幣驅逐良幣。
加工者與高階白領
實際上,所有人對于餐飲行業最終要達到的終極狀態都是有一定共識的,那就是希望一切透明,一切都被告知,只有做到100分,消費者才真正安心。
而分歧之所以如此之大,其實出現在大家對于當下狀態的看法上。以羅永浩為代表的人,其實占了我們人群中的絕大多數,他們覺得你們所有餐飲企業現在就應該立刻達到100分,如果沒有那就都倒閉吧!
但實際上,拿著這種完美主義的尺子去衡量別人,本質上是一種對現實的逃避。你考不上清華是因為你不想嗎?
很多人以為想到就能做到,但這是一個巨大的謬誤。羅翔曾說過一句話:“人最大的痛苦,就是無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鴻溝。”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人類在實踐中所面臨的普遍困境。想到太容易,一張嘴皮子的事,要做到又太難,一個人花掉幾十年也不一定能達成。
如果我們給當下的西貝打60分,目前中國做到幾百家門店的中餐連鎖餐飲,綜合食材、透明度、口味、服務和價格這幾點來看,能超過60分的絕對不超過5家。能做到70分的,一家都沒有。如果你覺得有更多,那么請你列出來。
中國幾千萬餐飲從業者,不可能全是笨蛋或蠢貨吧,為什么大家奮斗幾十年了,幾千萬人都沒有人能拿到高分,是他們不想,或者是不夠努力嗎?其實是我們現在的餐飲行業只能達到這個水平,這就是現實,而接受現實往往是需要勇氣的。
段永平曾經在波士堂節目中被人問到,你們步步高為什么沒有核心技術,為什么不學習松下、索尼去做原創技術創新,怎么一點追求都沒有?
段永平的回答里有這樣幾段話:
“比方說你剛從農村出來沒受過什么教育,你來到公司生產線去工作,看見人家那些工程師都當高階白領,你就不服了,說這個生產線我也不干了,我也要當白領,你當不了啊!你就是一個加工者的水平,你要面對現實,但面對現實這個東西是非常需要有勇氣的。做企業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要想很遠,尤其是你如何能夠生存下來,生存下來比任何東西都重要。你說我今天要想搞一點激動人心的事情是很容易的。
你知道我們一個公司的營業額才多少錢,你想
松下
這種公司一年的開發費是多少錢?他們一年的開發費比我們一年的營業額可能都要高,他們已經積累了幾十年了,然后你說我們沒有核心技術,我要是有才見了鬼了,那他們幾十年不是白干了嗎?對不對?所以我們沒有才是正常的。”
如果套用段永平的話,中國餐飲行業目前就是個“加工者”水平,每個人也都想當“高階白領”,但是當不了啊。而我們目前正在全網鞭打的西貝賈國龍,就是號召所有和他一樣的餐飲“加工者”努力成為“高階白領”跑在最前面的那個人。
正因為中國餐飲行業還只是個60分的“加工者”水平,所以怎么可能事事做到盡善盡美。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看到,曾與羅永浩有過良好合作的新辣道與信良記的董事長李劍,選擇公開叫板羅永浩,懸賞20萬元尋找不用任何冷凍原料和添加劑的餐館。其言下之意是,你如果真的相信羅永浩,覺得有無冷凍無添加無預制的餐廳存在,你就不應該去餐廳吃飯。
![]()
你也許會說,為什么不設置一個嚴格的標準,然后強力地執行下去,誰不服從就開除誰?這就像你要求加工者為什么不穿西裝上班一樣,因為他一旦買了西裝,這個月就交不起房租了。
實際上,每個餐飲人都可以立即追求100分,并且也可以馬上這么做,但是最后的唯一結果就是,成本高到可怕,公司很快虧損,不得不關門大吉。
就像段永平說的,對于每個創業者而言,生存下來比任何東西都重要。而在餐飲這個行業,應該還要有一個前提是,不坑害消費者健康是第一位的,生存是第二位。第一點西貝無疑是做到了行業領先,但是也不應該否認依然存在問題,不然就不是60分了。
如果西貝立馬追求100分,在操作上也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也就是大家都在以較低標準做餐飲的時候,西貝以超級高的標準做,其代價就是成本高企,且消費者等待時間過長,這樣一來它要么因為虧損很快就會倒閉,要么就必須大幅漲價才能生存,那么它就不是西貝,而是新榮記了。新榮記的價位在全國能開多少家分店?所以最后的結果也是關店90%以上。
妥協與完美主義
我們每個人都想追求100分的完美結果,這非常好。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100分的答卷,也是一道題一道題升級打怪答出來的,理想可以很美好,但理想的實現過程必然是曲折的,會一路伴隨著妥協與不完美。
我們大可以站在旁邊指責這幫人,你們為什么就是不及格,不能一夜之間拿滿分?但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大家的水平還達不到,我們不應該逃避這種現實。
現實不是武俠小說,不是只要“揮刀自宮”,就可以很快練就“葵花寶典”這樣的絕世神功。尤其是在餐飲這樣一個與每個人健康息息相關的行業,急于求成往往只會動作變形,一開始用力過猛,最后為了生存下來也許就只能偷工減料,起到相反的作用。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郭靖、許三多、曾國藩和阿甘這樣的“傻子”,他們咬定青山不放松,穩扎穩打,結硬寨打呆仗,用十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去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真正的理想主義,是在認清現實的殘酷之后,依然選擇積極地行動和創造。在行動中,充分評估遇到的困難,并制定應對策略,不斷改正,每天進步一點點。賈國龍用30多年時間,日拱一卒,解決1.7萬人就業,讓行業從50分漸漸走向了60分水平,他無疑就是這樣的“傻子”。
賈國龍不想立馬追求100分嗎?估計他做夢都想,但是做不到啊!他會因為當前只有60分,就放棄向100分的方向努力嗎?完全沒有,相反他從來都是跑在最前面率先示范明廚亮灶的那個人,60分之后他希望很快就能達到61分。
![]()
我們的芯片企業,拿不出與某芯片巨頭同等算力的芯片,是我們不想嗎?是我們還做不到啊!只有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向著目標一步步邁進,我們才終將抵達目標。
胖東來創始人于東來自己也做實業,非常清楚要把餐廳做到西貝這樣的水平有多難,才第一時間出來聲援:“任何事沒有完美,感謝西貝、海底撈等品牌企業可以讓我找到相對放心可口吃飯的地方。”但是由于批評聲音太多,他不得不將賬號設為了私密。
而許多看似理想主義的人,其實陷入了空想的陷阱,因為他們低估了做成一件事的難度,并只接受他人一步到位做到完美。真正的理想主義需要腳踏實地行動,而空想則停留在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中,缺乏具體的行動計劃和步驟,也不接受現實的不完美。
我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從來沒有停止過,但現實世界充滿了各種限制、瑕疵和不確定性。如果拒絕接受這一基本現實,執著于追求一個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理想狀態,本質上就是一種空想。
很多人往往會理想化自己的能力和潛力,認為自己應該能夠輕松達到極高的標準。當現實與這種理想化自我發生沖突時,比如創辦錘子手機失敗,他們不是調整自我認知,而是更加努力地追求那不可能達到的完美,或者完全放棄努力。無論哪種反應,都是基于一種不現實的自我認知。
實干家與評論家
很多人說,西貝倒了不是還有那么多餐廳可以吃嗎?說這句話之前,希望你先去做做調研,指出哪幾家中餐品牌比西貝的透明度做得更好,且在一二線城市擁有不錯開店密度,只要出差就能吃到的。
我們看到一些網友的舉例,不吃西貝,我們可以吃XX和XXX,但是無一例外,我們發現這些被提及的中餐品牌,在食材、透明度上其實是完全不如西貝的。
而真正執行標準能超過西貝的連鎖餐廳,一般都是標準化很高的火鍋、快餐等品類,比如肯德基、麥當勞、海底撈等等。
一位連鎖餐飲資深從業人士告訴我們,西貝這次看起來是被曝出了很多問題食材,但這是基于西貝幾百家門店同時被拿出來進行全民審視,才出這么點不規范問題,在行業里絕對是領先水平了。
![]()
在他眼中,西貝一直都是行業學習的對象,敢于公開后廚說明心底敞亮,只是沒想到真的公開以后出了這么多問題,說明管理上還是有漏洞。但是如果把其他連鎖品牌的幾百家店也拿出來這么審視,99%以上的門店都只會更差,這才是血淋淋的現實。“不信你們可以去問問,看看有幾家敢明廚亮灶,真的讓人去翻冰柜的?”
對于為何不能清晰標注預制菜的提問,該人士說,完全沒有預制環節的中餐,幾乎不存在,那些標注非預制的,也都是基于自己對于非預制的理解,其實或多或少食材都是有預制的。“要想真正實現無預制,其實也很簡單,自己在家做飯就好了。”
我們誰都渴望中國餐飲業的進步,但是如果審視整個行業,賈國龍絕對是推動中國餐飲向前發展貢獻最大的三四個人之一。一個勤勤懇懇、腳踏實地,用30多年時間推動中國餐飲行業向前的實干家,最終敗在了評論家一張嘴上,成為過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不得不說這絕對是一種悲哀。
今天的老羅,已經完全變成了他曾經最討厭的樣子。曾經作為手機行業創業者的他,是一種為社會創造價值的狀態,他給人的感覺是閃閃發光的。如今的他,變成了“流量販賣者”,為了獲取關注度不擇手段,是一種隱形的社會吸血鬼。這樣的人總是占據輿論頭條,不得不說也是一種悲哀。
其實無論現在有人替西貝說什么,大概率都無法改變他們將面臨一波關店的事實,這是賈國龍為他的自我所付出的代價。但是我們或許更應該看到的是,成千上萬的熱情西貝店員將因此而失業,他們可能流落街頭,可能因此影響孩子上學,也可能被迫離開目前所在的城市,這樣的代價不能說不大。
一個用實際行動辛苦打拼30多年,只為老百姓吃上一口放心飯菜的人,不得不去收拾他的爛攤子了。而事件的另一方,只需要發條息事寧人的微博,以及一個瀟灑的轉身,就又可以回到直播間去賣預制菜了。
微信號|TMTweb
公眾號|光子星球
別忘了掃碼關注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