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點擊上方藍字“地產一品塘”,歡迎置頂或設為星標, 快速獲取地產干貨
大家好,我是地產高富帥。
從獵頭轉型自媒體的這幾年,朋友圈永遠還是這么熱鬧,之前10幾年是各種業績快報+拿地海報轟炸,這幾年是各種保險銷售廣告。
從朋友圈的轉變就直接可以反映房地產產業的本質改變,很多地產人已經離開行業轉型到保險行業,這也是這幾年地產行業瘋狂裁員的基本一面。
不過轉型成功的地產人仍然還是極少數,大部分人其實仍然還是要在這個超級行業混飯吃,只不過從早期輕松吃飯到如今艱難吃飯。
從早期18萬億的規模到如今7-8萬億的體量,房地產增量市場幾乎腰斬,因此不管是房地產企業還是從業人員,大批量被淘汰這是鐵的事實,屬于趨勢無法阻擋。
去年到今年,房地產行業從業者呈現著幾種非常極端的聲音:談房色變,企業組織極度內卷,人才供需嚴重失衡,高管對市場研判不足等。
可以說如今行業從業者百萬大軍仍然還是滿編建制,小編從宏觀角度來看,地產+產業仍然是一個超級大行業,但是似乎大家焦慮有點過度失衡。
如今市場上更有一種聲音也非常可怕,多數人認為房地產行業未來沒有民營房企了,似乎身邊的人都沒飯吃,或都已經轉行了。
身邊總有一些人是看著別人有飯吃心里就不舒服,巴不得身邊的都去送外賣,都去開滴滴,都去租房不買房。
在高周轉開啟的數十年光影里,地產從業者都吃的非常好,供應商也都吃的非常好,上游的金融產業更是直接受益者。
一個行業一旦經歷了高峰期,賺到了快錢,未來變成穩健發展的時候,各方面問題就來了,大家開始不太習慣,不適應,開始罵爹喊娘。
因此,如今無論是職場還是經營端口,房地產行業正在經歷一次大的戰略調整,優勝者活下去,不適應的淘汰,小編覺得沒有任何毛病。
今天中午,小編的一條朋友圈把大家都炸開了鍋,有地產職場的,有供應商的,有房企經營高管的,甚至轉行的朋友都來圍觀。
![]()
現在整個行業從業者,從老板到高管,從地產人到供應商,幾乎都已經崩了,對行業的認知都已經完全顛覆了。
大家還是在用早期開發環境去經營如今市場導向的企業,地產人打工者仍然還是強調早期市場紅利給予的個人價值兌現,房企經營高管們仍然還是希望通過個別人替換換來業績增長。
這就不難發現幾個核心問題:市場上幾乎所有的房企都在招聘人才,但是身邊失業或找工作地產人似乎越來越多,也包括轉型尚未成功的地產回鍋肉。
大家有沒發現,今年似乎看起來最難的一年,但是與往年不同的是,各家hr似乎更加忙碌了,恨不得24小時都在挖人。
![]()
這與以往大家的對行業的印象又不同了,不是說大家都躺平了,不拿地了,都合并組織裁員的,為什么看起來市場又好起來了?
早期幾年房企大裁員,是只出不進,現在是裁員仍然在,但是也要大批量引進人,并且進人的要求跟門檻已經拔高無數。
房企掌舵者們,已經意識到游戲規則已經變了,早期的人才結構跟核心競爭力要改變了,紛紛通過替換人希望逆天改命。
![]()
但是如今房企掌舵者跟hr們,似乎又進入了一個選人怪圈:在這些人眼里,如今的求職市場是房企賞飯吃的供需關系,我們招聘人是做慈善。
在很多老板跟人力總眼里,希望如今的候選人都是落難的鳳凰,有高學歷與好背景加持,但是似乎到了沒人欣賞的余地,希望通過低價抄底。
到了最后入職的薪酬談判階段,最好是低于市場價很多,因為看起來只有咱們這里有崗位,來我這里是我們老板欣賞你。
從這些房企老板身上,小編再次看到,行業這幾十年發展來,職業經理人仍然還是作為工具在使用,只不過之前是一把鋒利的刀,如今卻是一把生銹的匕首。
大部分房企老板跟人力,思維似乎還是停留在早期行業高速發展時期,想在大環境下行的時候檢點便宜,看看大企業的人才到底值不值這個待遇。
小編其實已經對外說過很多次,如今房企想要活下去,其需要的人才素質模型早已經不是之前的,如今房企需要的人更加稀缺,價值更高才對。
因此,既然如今好的人才比之前更加稀缺,其對應的薪酬其實應該更高,但是如今多數房企仍然還是撿漏心理,永遠下一個比現在的更好,待遇更低。
現在整個職場出現了一個極度不平衡的供需關系:房企看上的人不去,想去的人每天投簡歷無人問津,在職的人每天提心吊膽。
即使勉強入職了,房企高管又要馬上看到效益跟成績,在如今市場環境下希望通過一部分人急速改變企業內核,極度內卷開啟,內斗開啟,新老派系對峙開啟。
很多老板看到早期很多房企從小做大的經典場面,“不就是挖幾個明星經理人,我也挖幾個來,不行我一個團隊過來”。
殊不知,在那個年代,是一個超級市場上揚的黃金年代,房企做大其實靠的是投資+負債堆砌的結合體,跟有多少人做產品,搭體系是否,并無多大關系。
因此,回歸到如今市場本質,房企的綜合經營提升其實并不能依靠某一些人,是依靠的決策人親力親為的實踐力,加上專業人才的體系建設賦能。
簡單來說,就是高管與決策人必須親自下地干活,親自操盤項目感受客戶反饋,從單項目的產品服務提升下功夫,而不是空手套邏輯。
只有這種思維高度,這一輪的人才升級戰略才會有實際上的效果,人才能體現真正價值,高管能親自了解市場需求,實打實的企業內核提升才是唯一出路。
從宏觀發展來看,房地產行業從規模導向轉移到品質導向,這里面人員的洗牌確實非常殘酷,房企提升用人硬件標準也是行業所需。
從候選人角度來看,如今仍然還有很多習慣性指揮的選手,把個人鋒芒調性依然拉滿,只看某某總崗位,只想要深圳工作,面試必須要報銷費用等。
殊不知,時代紅利賦能的個人價值早已經消失許久,很多人離開了大平臺可以說是沒有了任何光環,與其在上面徘徊,不如回歸本質。
要知道,如今很多區域總裁都干起來項目總的活,因為很多人已經離開項目底層很久了,離開客戶需求很久了。
![]()
制造業(精細操盤)和服務業(客戶洞察)的核心人才,本就該值錢,但房企的薪酬體系還未從過去的投資驅動模式調整過來。
很多高級經理人的能力模型與行業新需求出現了嚴重斷檔。擅長拿地、融資、報建的人很多,以往很多業績增長的依據仍然還是銷售額。
但真正懂產品創新、社區運營、成本精益管理和存量資產價值提升的人極少。這才是“企業看上的人不去”的深層原因——企業需要的是A,市場上漂浮的卻是B。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唯有徹底告別過去的幻覺,腳踏實地,回歸商業本質和客戶價值,才能穿越周期,等到下一個春天的到來。
對于今天的分享, 大家有什么評價? 都可以留言討論,感謝大家。
您的認可,是對我最好的鼓勵
地產一品堂,80后 工科理工男 深漂19年 19年獵頭從業經歷,16年以上地產行業沉淀,關注地產戰略布局,產品運營,持續研究健康管理,個人微信:luyipin000;各位朋友可以加我隨時交流探討 共同進步;近期新增地產一品堂官方微信群,大家也可以加入,與更多的地產人+再創業者交流溝通,共同進步,還可以討論資產配置與大健康管理。
另外地產一品塘新增人才服務模塊,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添加聯系方式,一對一咨詢業務具體流程細節,私人定制職業發展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