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濟南搭乘了一輛網約順風車,司機是個年輕小伙,很健談,就跟他聊了一路。
小伙是泰安人,結婚沒幾年,高點時買了房子,每月房貸大幾千,之前在泰安跑順風車,跑著跑著就來到了濟南,但車牌沒變更,還是泰安的。
我說泰安游客不是也很多嗎?生意應該還行吧。(注:我在泰安問過幾個出租車司機,現在泰山游客每天2~3萬人,每年1000萬左右。后來我查了泰安政府官網,數據顯示,泰山景區2024年接待游客941.09萬人次,其中進泰山游客806.29萬人次。)
他說,跟濟南沒法比,光一個濟南機場的客流量就遠超泰山。(注:經查詢,濟南機場2024年旅客吞吐量達2001.21萬人次。)更不用說濟南還有好幾個高鐵站了。(注:官方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濟南三大高鐵站旅客發送量完成2464.1萬人。)
因為專業跑順風車,他需要接一些長途單。在濟南的時候,每天早上花半個小時就可以把全天的單子安排完畢。但在泰安的時候,他花半天時間都安排不了滿意的單子。偶然接到從泰安去濟南的單子,然后濟南的單子接踵而至,所以他就把工作重心轉移到了濟南。為此,還在濟南租了個房子,每周回去一次,因為妻子還留在泰安工作。
小伙的經歷正是小城市被大城市虹吸的一個真實寫照。人隨機會走,機會在哪里,人群就去往哪里。那么,像泰安這樣的小城,又該如何破局呢?
泰安是山東的地級市,因泰山而得名,取“泰山安則四海皆安”之意。
作為泰安最大的IP,泰山吸引的游客正越來越多,每年進山游客人數從2014-2019年時期的400多萬人快速增長至2023-2024年的800多萬人。泰安全市旅游總收入也從2014年的500.5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902.7億元。
![]()
但與泰山的繁盛相比,泰安這座城卻顯得有些落寞,人口外流、經濟位次下滑。
山東省2024年末的常住人口數據顯示,泰安人口降幅最大,較2023年減少1.07%,共流失人口5.72萬。隔壁濟南增幅居首,相較2023年增長7.83萬,增幅0.83%。
泰安常住人口巔峰是在2017年末,達到564.51萬人。隨后連續7年下滑,2024年末的最新數據是529.15萬人。7年間減少了35.36萬人,降幅達6.26%。而同一時間,山東省常住人口是正增長的。
更早的“七普”數據顯示,2010年到2020年十年間,泰安全市常住人口從549.42萬下降到了547.22萬,雖然減少了僅僅2.2萬人,但泰安是山東省同時期唯一人口負增長的城市。
經濟上同樣承壓。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時,山東2018年GDP修訂數比初步核算數減少9821億元,總量下調12.8%。其中泰安下調比例最高,核減前GDP是3651.53億元,核減后是2403.9億元,核減掉1247.63億元,核減量超過三分之一。核減后,泰安GDP在全省排名由第9下降至第12。
壓力,很大程度來自省城的虹吸。泰安主城區離濟南僅40公里,泰安站到濟南西站的高鐵僅需17分鐘,比很多人同城上班的時間都短。
2024年的GDP,濟南是1.35萬億,泰安是3600億元,相差萬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濟南是65364元,泰安是48114元。兩地的醫療和教育資源更是無法相提并論。
兩座城市距離近、勢差大,交通的便捷又降低了資源流動阻力,進一步加劇了虹吸的力度、失血的速度。
都說大樹底下好乘涼,可這是對著人說的,對于大樹底下的小樹來說,它并不歡喜。
上月我去泰安,除了爬泰山,還找朋友幫忙聯系了兩家企業去調研。去了之后才發現,泰安竟藏著一大批冠軍企業。
在工信部評選的前八批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名單中,泰安共有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20家,這一數量排在全國第17位、山東省第5位。要知道,泰安2024年GDP僅排在全國第98位、山東省第12位。
除此之外,泰安還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1家(數量接近吉林省的68家)、省級單項冠軍企業69家。對于一座小城市來說,這是一串了不起的數字。
![]()
泰安中軸線
雖然泰安工業實力很強、冠軍企業很多,但外界對泰安的印象主要停留在泰山,一個是因為泰山的名號實在太大太響了,另一個原因是泰安的這些冠軍企業主要都是“隱形冠軍”,雖然在細分行業和市場占據絕對領先地位,但因為產品不是面向公眾的消費品,所以并不為大眾所熟悉。
這次調研的兩家企業就是這種情況。
走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普瑞特機械制造公司的展廳,有一面墻專門展示他們服務的知名企業,有茅臺、五糧液、青島啤酒、中糧、海天、恒順、王老吉、魯花、金龍魚等,還有不少知名外企,看似行業并不相同,但他們的產品歸根結底都屬于液態食品。
普瑞特就是他們共同的供應商,提供定制化的液態食品智能生產設備,從技術到工藝、從裝備到系統、從生產線到技術解決方案,普瑞特幫助客戶實現從“一粒糧”到“一滴液”轉變全過程的數智化管控和智慧釀造。
茅臺官方微信公眾號今年5月8日在“走進供應商”專欄中發文稱,“在貴州茅臺2025年度采購與供應鏈大會上,34家“優秀供應合作伙伴”喜獲表彰,其中,山東泰安普瑞特機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更是連續兩年入選。……2009年,普瑞特成功中標,獲得了茅臺基酒釀造、物流、勾貯等生產設備的生產權,開啟了雙方長達15年的緊密合作。”
普瑞特的企業文化是“跟強學強 學強做強”,茅臺15年的信任、217家著名企業的托付、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10000多家企業的合作,就是普瑞特產品品質最好的背書。
山東路德新材料公司也是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是土工合成材料行業首家國家級智能工廠、綠色工廠。產品廣泛應用于京滬高鐵、川藏鐵路、雄安新區建設等上千項國家重點工程,遠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其主營產品是各種新材料制作的土工格柵,被稱為工程建設的“軟鋼筋”,在鐵路、高速公路路基增強加筋等工程中,可替代傳統鋼筋,使用壽命更長,成本更低,能大幅降低工程的綜合能耗。
還有一類產品是聚丙烯長絲紡黏針刺無紡布。傳統的聚酯無紡布耐堿性差,容易發生斷裂,新產品相比傳統產品,抗拉強度提升30%以上,抗穿刺能力提升18%以上,縱橫向撕破強力提升10%以上,應用于高速鐵路、隧道、應急防護等基建設施工程。可以說,哪里有修路,哪里就有泰安路德。
不來泰安,根本不會知道我們日常飲用的酒水飲料、廚房做飯用的調味品等都有著泰安貢獻,不會知道日常出行走過的高速公路、高鐵軌道,也都離不開泰安力量。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泰安石橫特鋼的錨桿鋼筋全國市場占有率超過60%、電力角鋼全國市場占有率50%以上,連續9年獲評中國鋼鐵企業綜合競爭力A級(特強),2024年企業品牌價值高達113億元,噸鋼利潤位居全省首位;
泰開集團作為輸變電領域的領軍企業,研發的550kV快速斷路器、550kV/8000A大容量組合電器等多項產品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成功培育出2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3家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以及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魯普耐特集團用20年時間把一根繩子做到極致,斬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產品暢銷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全球先進功能繩網裝備領軍企業……
不來泰安,根本不知道泰安還有一座“工業泰山”!
![]()
對于泰安來說,與濟南相鄰,既是壓力也是機遇,關鍵是如何定位、如何發力。
類似的區位條件下,上海邊上的昆山、南京一側的滁州、合肥北部的長豐,都曾走出了借勢發展、乘勢而上的趕超之路。
改革開放前的昆山,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在當時蘇州市下轄的6個縣中排名末位。1984年,不甘心做蘇州“小六子”的昆山,繪制了“東依上海、西托‘三線’、內聯鄉鎮、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路徑圖,自費建起了開發區,借助上海的資金、技術、設備、人才、管理經驗發展經濟,最終實現了飛躍,自2004年成為“中國最強縣”,并一直延續至今。
滁州是安徽最東側的地級市,緊挨江蘇南京。2015年6月,國務院批復設立全國第十三個、江蘇唯一的國家級新區——南京江北新區。滁州市委立刻抓住家門口的重大機遇,提出改革開放后的滁州已經走過了“大包干”“大揚子”“大滁城”時代,迎來了“大江北”時代,轟轟烈烈開啟了“對接大江北,建設新滁州”的發展主旋律。
2024年,滁州GDP突破4000億元,全國排名從2012年的第185位躍升至第85位,成為近十年全國進位最多、增速最快的地市。
安徽省長豐縣曾是全國唯一的省會城市下轄的國家級貧困縣,在區位上不沿江、不靠海、不沿邊,在經濟上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2001年,長豐縣經過全縣大討論,確立了“快工強縣、優農富民,融入合淮、與市俱進”的發展戰略,決定率先發展靠近合肥的縣域南部區域,最大限度地接受省會城市的輻射帶動。
經過接續奮斗,2012年長豐縣摘掉“貧困帽”,2016年躋身全國百強縣,2024年成為安徽第二個“千億縣”,走出了一條壯闊的逆襲之路。
它們的故事揭示出一個道理:小城破局,不能被動回避虹吸,而要主動擁抱輻射,在區域分工中找到自己的生態位。
近幾年泰安也在積極與濟南互動,2024年山東省政府印發《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2024-2030年)》,泰安市泰山區、岱岳區、肥城市被納入濟南都市圈,但淄博、德州、聊城和濱州的10個縣市區也被納入圈中,濟南的資源并不只輻射泰安,所以理清產業優勢、明確比較優勢很關鍵,既要錯位發展,又要深度嵌入濟南都市圈的產業鏈之中——借力省會的同時,也要貢獻獨特價值。
這次調研還有一個深刻的感受:
本土成長起來的企業家對于泰安來說極為珍貴,他們在泰安投資興業、創新創造,貢獻稅收、提供就業,是
“工業泰山”的重要奠基人,是泰安最寶貴的財富。
面對外地政府拋出的優厚招商條件,許多人仍因深厚鄉情選擇留在家鄉發展。政府理應倍加珍視這份鄉情,更加愛護這些企業家,傳承其企業家精神,為泰安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最后想說的是,創新思維也是破局關鍵。“人文泰山”是泰安的金字招牌,“工業泰山”是泰安的底氣與未來,若能將二者有機結合,發展“工業旅游”,讓千萬游客不僅來看山,也留下來看城、看企,感知泰安冠軍企業群體的雄厚制造,或許能激活一種新的成長范式,為城市未來發展打開一扇新窗。
破局之路,道阻且長。但有了清晰的定位、堅韌的企業家和創新的融合思維,泰安未必不能走出一條以小搏大、憑特色贏未來的逆襲之路。
No.6530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四方君
簡介:上海交通大學深圳研究院特邀研究員、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院兼職研究員。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
歡迎點看【秦朔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