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沙/文
新聞里,一個家長為了給孩子選一個好初中竟然給一個中介送了14萬,最后被騙了。
我是挺無語,他即使不被騙子騙,也會被自己的雞娃認知騙:孩子是學習的料,去哪個學校差別不大。孩子不是學習的料,去哪個學校都沒用。考學,是最不看平均分的。
目前,中國的年輕父母雞娃之嚴重,讓每個身在其中的人都能焦慮和抑郁。
相比上代,他們手里多少都有點錢,不多生孩子,也有精力。加上自己對職場和生活的焦慮,都轉移到娃身上。
其中,又以中產最猛。
當然,這里說的中產不是國際通用的標準,只是說有點閑錢,工作還算體面,或者只是生存溫飽之外有點閑錢,哪怕自己還在苦哈哈的供房貸,時刻擔心失業。
當然,這里說的雞娃已經不是學習鋼琴等特長班,而是文化課。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報文化課班只是起點,在小升初、中考上的投入最大,每次都能把我震驚,我都感覺這是最大的智商稅。
動輒一個月四五萬的投入。一對一,一節課500元。
至于效果,確定是有的,因為無論老師水平如何,上課時他終歸要學習的,至于達到哪種程度,就不好說了,也可能是大專。
如果算算小學選校5萬,小升初輔導4萬,選校4萬,初中輔導5萬,選校5萬,僅僅額外的教育總投入在25萬。
![]()
(30多人被同一個補課老師騙,為了讓一個好初中,有家長出14萬)
只算到初中,是因為雞娃也就到中考,進入高中之后就沒法雞娃了,因為大部分住校,學校布置的作業就完不成,沒時間補課。
當然,也有孩子只是讀了個民辦大專,學費動輒一年兩三萬,平常舍不得給自己添身衣服的家長咬咬牙認了:畢竟是大學。
大學之后的就業和發展等,超過絕大多數家長的能力范圍,再沒能力雞娃,只有聽天由孩子。
讓孩子讀民辦大專的家長,現在后悔更明顯,這也是今年高價民辦學校不好招生的原因吧,家長醒悟了:高價民辦大學畢竟只是民辦的。
有人問,這些年為什么爛尾娃特別多?因為大多數孩子都是普通人,大多數家長都雞娃,又只能雞娃到中考結束,所以爛尾娃特別多。
老師看到的學生都是優秀的(不優秀的基本不管了),醫生看到的都是出問題的,畢業后家長看到的都是不劃算的。
更年輕的家長并非不知道這一點,總是不死心,不想以后后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