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僅在今日頭條發(fā)布,謝絕轉載
一場突然的襲擊,打了特朗普一個措手不及!中東時間周二上午,轟鳴的戰(zhàn)機劃破卡塔爾首都多哈的晴空。幾枚導彈精準擊中一處居民區(qū)建筑,目標是藏身其中的哈馬斯官員。爆炸聲讓市中心陷入恐慌,黑煙直沖天際。最終,五名哈馬斯成員在襲擊中身亡。
![]()
卡塔爾遭受空襲
然而,這次行動沒有擊中真正的核心目標——一支正在秘密與美國特使商討加沙新停火計劃的哈馬斯高級談判團隊。幸運的是,他們在襲擊發(fā)生時并未在場。
消息一經(jīng)傳出,白宮立刻陷入被動。特朗普急忙澄清,這次襲擊并非他的決定,他本人在得知后立即通知了卡塔爾當局。他在前往華盛頓的一家牛排餐廳途中表示:“我對整個局勢并不感到高興……情況不太好。”
這番輕描淡寫的話語,顯然難以平息風波。對一位自詡“世界和平締造者”的美國總統(tǒng)而言,這是一次國際信譽的重創(chuàng)。
被忽視的總統(tǒng)與自作主張的盟友
襲擊發(fā)生的時間點尤其敏感。特朗普政府正在推動一項新的加沙停火計劃,核心內容包括:釋放以色列人質、交換戰(zhàn)俘、逐步停火,并最終走向戰(zhàn)爭的終結。
美國前駐以色列大使愛德華·杰雷吉安對CNN直言,這一行動“嚴重破壞了美國的外交努力”,并凸顯出以色列政府對美國利益的忽視。
事實上,這并非第一次內塔尼亞胡在關鍵時刻“單干”。過去幾年,以色列在伊朗問題、定居點擴張以及對黎巴嫩的打擊中,都多次與美國立場發(fā)生沖突。但這一次不同:襲擊目標并非遙遠的戰(zhàn)場,而是美國在中東最重要盟友之一——卡塔爾的首都。
這種無視盟友主權、挑釁美國調停努力的做法,讓特朗普顯得前所未有的無力。
特朗普與內塔尼亞胡的復雜關系
特朗普與內塔尼亞胡的關系,向來微妙而復雜。
![]()
在第一任期時,特朗普為以色列送上了多份“大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將美國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承認戈蘭高地為以色列領土,甚至推動了歷史性的《亞伯拉罕協(xié)議》。這些舉措讓內塔尼亞胡在國內大獲政治資本,也讓特朗普在美國國內贏得福音派和親以色列選民的支持。
然而,進入第二任期后,局勢發(fā)生了逆轉。特朗普希望以“快速和平”重塑國際地位,而內塔尼亞胡卻更關心維持國內極右翼聯(lián)盟的穩(wěn)定。消滅哈馬斯、拖延調查、掩蓋自身政治與司法危機,對他而言比滿足美國需求更迫切。
這次多哈突襲,正是這種利益錯位的集中體現(xiàn)。
卡塔爾的憤怒與失落
對卡塔爾來說,這次襲擊是對國家主權的公開羞辱。
多年來,卡塔爾在中東充當著微妙的“橋梁角色”。它既是美國在該地區(qū)最重要的軍事伙伴——烏代德空軍基地駐有超過1萬名美軍,是中東最大的美軍基地;同時,它又與哈馬斯保持溝通渠道,成為人質談判和停火調解的關鍵中介。
在阿富汗撤軍、伊朗核談判、甚至委內瑞拉人質交換等事務中,美國都依賴卡塔爾提供平臺和支持。可以說,卡塔爾是美國在中東最靈活的外交跳板。
因此,當以色列在多哈發(fā)動襲擊時,卡塔爾方面的憤怒遠不止于對平民傷亡的擔憂。卡塔爾總理直言不諱地指責以色列實施“國家恐怖主義”,并暗示如果美國無法控制以色列,那么卡塔爾未來是否還要繼續(xù)承擔調解風險,值得重新考慮。
美國外交的多重打擊
這場突襲帶來的外交后果可謂多重疊加:
![]()
- 美以關系裂痕擴大:白宮官員罕見地對以色列表達公開不滿,凸顯兩國之間的緊張氣氛。
- 卡塔爾的不信任感:作為多年關鍵伙伴,多哈會將此視為一次“背叛”。
- 阿拉伯世界的疑慮:如果卡塔爾在美軍保護下都不安全,其他海灣國家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目標?
- 調解人地位喪失:特朗普的“遠程仲裁人”角色幾乎徹底崩潰。
更廣泛的影響還包括:美國希望擴展《亞伯拉罕協(xié)議》的計劃幾乎停滯;特朗普在海灣地區(qū)推行的商業(yè)與政治布局,也因此受到嚴重沖擊。
利益沖突的陰影:那架波音747
雪上加霜的是,特朗普還被卷入了一場關于利益沖突的爭議。今年早些時候,他接受了卡塔爾贈送的一架波音747飛機,作為新的空軍一號。這一舉動在華盛頓引發(fā)軒然大波,被批評嚴重違反總統(tǒng)道德規(guī)范。
![]()
卡塔爾年初時送給特朗普一架波音飛機
如今,當卡塔爾遭遇襲擊時,外界難免質疑:特朗普的反應是否受到私人恩惠的影響?他究竟是基于國家安全利益,還是基于個人關系來處理這場危機?
內塔尼亞胡的算盤
對內塔尼亞胡來說,發(fā)動襲擊有其政治邏輯。
![]()
一方面,徹底消滅哈馬斯是他對極右翼盟友的承諾。只要戰(zhàn)爭持續(xù),國內對他在安全漏洞和腐敗問題上的調查就會被推遲。另一方面,通過在關鍵時刻破壞談判,他可以延長戰(zhàn)爭時間,維持自己的政治生命。
因此,即便美國竭力推動停火,他也有動力采取“越界行動”。正如他所說:“恐怖分子頭目在任何地方都享有豁免權的日子已經(jīng)結束了。”
失控的中東棋局
從結果來看,特朗普陷入了兩難境地:如果承認知情,就等于承認美國違背了對談判的承諾;如果否認知情,則表明他對以色列毫無掌控力。
在中東陰謀論盛行的語境中,無論白宮如何澄清,都會有人相信美國至少是默許了襲擊。
更嚴重的是,這次事件再次證明,盡管美國仍是以色列的主要武器供應國和安全保障者,但特朗普本人對內塔尼亞胡幾乎沒有實際影響力。
破碎的和平幻影
特朗普原本希望通過加沙停火方案實現(xiàn)外交突破,釋放人質、結束戰(zhàn)爭,并以此重塑“和平總統(tǒng)”的形象。
但多哈的突襲讓這一愿景徹底破滅。他不僅失去了作為調解者的信譽,還讓盟友懷疑美國的安全承諾。如今的特朗普,既無法阻止普京在烏克蘭的攻勢,也無法遏制內塔尼亞胡在中東的冒險。他的外交政策團隊對“冷酷全球強人”的理解,暴露出前所未有的局限性。
當世界期待美國在混亂中發(fā)揮穩(wěn)定作用時,特朗普卻淪為被盟友無視、被敵人利用、被伙伴懷疑的總統(tǒng)。所謂“和平總統(tǒng)”,在多哈的廢墟上,只剩下破碎的幻影。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