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吃貨的理想是打造自給自足的懶人農園,收獲物產盡可能豐富、付出勞動盡可能簡約的永續食物森林。
當年在臺灣學習樸門農法,開始接觸“食物森林”,更早以前就聽到過這個詞,但是被我自動屏蔽了,誤以為“食物森林”的前提是擁有一片森林,太奢侈了,與我無緣。其實是一種立體利用空間的同伴種植系統,可以小至方寸之地,嗯哼這個適合我。
食物森林通過對可食植物的分層,合理利用陽光和土地,在一定區域種植更多植物,收獲食物的同時,土地也會形成健康的生態系統。
學習時有一個內容引為知己,大意是在一個成熟的食物森林系統里,人類最主要的工作是收獲。此言大合我意,作為一個懶人吃貨,一定要在惡人谷付諸實踐。
![]()
?圖源:網絡
1
惡人谷的食物森林系統
對一個吃貨來說,吃,是檢驗真理的最高標準,能吃才是硬道理。食物森林之所以吸引我,必須是開頭食物二字。
剛剛完成開荒,門都沒有時代,就斥重金買了兩棵楊梅樹種在路口兩側,想像有一天,兩棵楊梅樹的冠蓋越過路面在空中交匯,形成一道楊梅拱門,這將是惡人谷最具詩意的門扉。這門別開生面,還可以吃到果子,為了好吃的大粒甜楊梅,花了雙倍的錢。
![]()
?路口的楊梅樹。圖片|扣子
只有孤零零的兩棵楊梅樹還不夠,要實現上中下分層利用陽光和充分利用土地的綜合生態,又在樹下扦插了木槿花、中等高度的可食灌木,再種南瓜,有意識引導貼地爬行抑制雜草,綜合利用陽光和土壤,食物森林,這不就有了嘛。
![]()
?楊梅樹下的木槿花和地面的南瓜。圖片|扣子
第二年在樹冠下種了花生、黃豆,木槿花旁種四季豆,直接爬木槿枝上不必專門搭架子,這幾樣都是固氮植物,花生黃豆覆蓋土地可以抑草,更加豐富的食物森林系統,也有了。
![]()
?徒長的黃豆,葉子特別茂盛,不生豆,但是覆蓋作用好,地面長不了草,固氮,將來豆棵還是很好的覆蓋物。圖片|扣子
花生桿豆桿原地還田,覆蓋抑草、氮素回饋、腐植質還田一舉多得。被這片土地滋養出來的生命回歸土地,就能越種越肥,食物森林的可持續運行,都到齊了。
![]()
?樹根旁的覆蓋物是花生藤,右下角是一株新長出來的花生。圖片|扣子
枇杷樹旁邊種了生姜和玉米,本來還有甜菜和草茴香,但是出芽率太低,只活廖廖幾棵,不能裸露土地等著長草,又種了黃豆、南瓜和地瓜葉。豆類是我常用的應急補位隊員,但是接下來會繼續培育草茴香,多年生植物。
![]()
?枇杷樹,中間是已經發黃的玉米秸,下面是黃豆、南瓜藤,以及看不到的地瓜葉。圖片|扣子
河邊臨水處十幾棵刺槐活了一半,第二年高達五米,第三年開始開花,可以吃了。刺槐身側的芭蕉是低維護植物,地面種魚腥草生命力超強可以免維護,靠近水溝是金針和野姜花,順便備注一下,野姜花對我而言不是觀賞作物,而是一道菜,綜合蔬菜湯必備。
![]()
?河邊的食物森林系統,右側最高的是槐樹,然后是芭蕉和野姜花。圖片|扣子
水里種了蓮藕、茭白。白蓮難種,連續種了三年,一朵荷花沒見著。茭白潑辣,百分百成活,現在看上去勢單力孤,相信明年一定頗可觀。
水濱食物森林已經吃到的有槐花、金針、野姜花、魚腥草,祈禱明年能吃到茭白、荷花、蓮蓬和藕。
2
懶人植物
懶人農法講究盡可能多偷懶、少干活,一次種植就能永遠采收的物種最受歡迎,凡能種一回吃一輩子的都是我的心頭愛。
水果是長期主義農夫最好的投資,妥妥永續頭等生,惡人谷還大量培植薄荷、蒲公英、車前草、半枝蓮、魚腥草,都是藥食兩用的多年生宿根,不單種一回吃一輩子,也是活的地表覆蓋物防止水土流失,還能抑制雜草,減少一部分除草的工作量。
同樣的多年生宿根還有金針、茭白、野姜花,都是高個子的水濱植物,需要更多的陽光,第一年剛種下需要管理、拔草,等到活下來就不用多管了。她們的分蘗能力都很強,第二年第三年就能一株變一叢,她們長起來,周邊就沒草立足之地。
后來懶人植物行列慢慢擴大,加入一些生生不息的一年生植物。比如云南野番茄,只要果實落在地里,第二年就會自動長出新苗,甚至饞嘴小鳥拉的粑粑里沒消化的番茄籽也能“播種”。
木耳菜也類似,雖是一年生植物,但有自我播種能力。
花生收獲時漏網的果子落在土里,也會自己長出來。所以在水岸的斜坡上種了一些,太陡的地方不易管理,不好收就干脆不收,坐等來年新花生。
![]()
?河邊陡坡種的花生。更陡地方的花生,已經開始開花了。圖片|扣子
后來驚喜發現有些根莖類作物可以在地里越冬,第二年勿需栽種就能自己發芽。生姜、姜黃都是調味料、用量有限,吃不完的留在地里,第二年原地發芽。一開始是意外驚喜,以后就開始有意嘗試根莖類。
![]()
?稻田另一側的芋頭,對面顏色稍淡一點的是姜黃。芋頭葉下的地面長的不是雜草,而是我有意種植的蒲公英和車前草。圖片|扣子
當地特產檳榔芋,種在田埂上可以與水稻分層利用陽光,也形成一個食物森林系統。秋天成熟后挖出來保存期有限,稍有不慎就會長斑霉壞,留在地里隨吃隨挖,半年不壞。但是入冬之后還需要處理一番,露出地面部分不僅怕霜凍,還怕老鼠啃,要挖土覆蓋才能安全越冬。檳榔芋第二年原地發芽不必再種,美中不足是發芽后的塊莖雖然能吃,但不復粉糯,口感大損。
在惡人谷,吃,是檢驗真理的最高標準,懶,應該是次高標準。如果既好吃又是懶人菜,根本就是真理本理,必須大種特種。我圍著水田四邊種滿,除了一面姜黃,其他都是檳榔芋,充分利用現有土地,種到飽和供應。
![]()
?環繞稻田田埂種的芋。圖片|扣子
3
好吃才是硬道理
除了合理規劃、利用陽光和土地,同樣重要的是吃好,充分利用食物森林的產出。
我的夢想是自給自足,從“有啥吃啥”的基礎版本向“吃啥有啥”的理想版本努力。水果自給最難實現。水果都需要好多年才能結果,偏偏吃貨嘴饞等不得,自給自足最大的問題就是水果。
吃貨天生嘴饞,貪戀美味。鮮花和水果都是農藥污染重災區,我從來不買鮮花不操心那個,但是不能沒有水果。在惡人谷實現蔬菜主糧自給之后,水果自產不足與外購農藥污染的矛盾愈發突出,平日入口其他食物越干凈,人越糾結,直到木槿花第二年挺身而出,救苦救難救我于水果荒。
![]()
?依次為復瓣紅木槿、復瓣粉白木槿、復瓣白木槿和單瓣紅木槿。復瓣粉白木槿和復瓣白木槿分別是第一和第二好吃的品種。圖片|扣子
一開始種木槿花,因為她是鐵桿懶人菜,四個多月花期里源源不斷,熱炒煎蛋燉湯煮粥百搭好用。后來發現還可以生吃,“水果,是用于生食的植物果實”,木槿花生吃味道清爽、口感不錯,成了惡人谷水果自給第一梯隊。
對吃貨來說,僅僅“能吃”是不夠的,必須還要“好吃”。
木槿花不僅可以直接代替水果,與冷漬洛神果醬搭配口味尤佳。一年生草本洛神是惡人谷最早自給自足的物種,花萼釀酒后做成冷漬果醬很好吃,但不敢多吃,原味淡糖太酸吃多倒牙,加糖太過香甜會膩。后來有了木槿花,配洛神果醬酸甜皆宜,剛好取長補短。今年新增紫蘇楊梅醬,又多了一種木槿花伴侶,幸福翻倍。
![]()
?粉白木槿配紫蘇楊梅冷漬果醬。再加一勺百香果,好吃到爆。圖片|扣子
我買的楊梅樹是成年大樹,第二年就結果了,但是果期短,只有一周。今年第三年結果,兩棵樹的產量爛掉大半。
![]()
?楊梅成熟。圖片|扣子
楊梅太酸,吃幾粒就倒牙,一天最多一小把,眼睜睜看著楊梅爛掉干著急。直到今年楊梅季節收尾,終于找到最佳吃法:加紫蘇葉打楊梅汁。
![]()
?可惜大半爛掉,掉在地里的楊梅。圖片|扣子
不加水,料理機里只放楊梅和紫蘇,一公斤楊梅出一杯零添加果汁,一口氣就干掉了。楊梅季節是五月中,福建已入高溫,楊梅配紫蘇是絕佳消暑飲品。我的料理機可以調速,多次摸索調整到一個合理轉速,既能打掉楊梅果肉取汁又不至打破楊梅核,打汁過后,分撿楊梅核喂雞,紫蘇楊梅肉加糖釀酒。釀酒之后的果渣做成冷漬果醬,木槿花抹紫蘇楊梅醬,再加一點百香果,美到升天。
互相搭配美味翻倍的自產水果還有白地瓜。白地瓜和地瓜雖然吃的都是地下塊莖,但根本是兩種東西。白地瓜又叫白薯,是一種豆科作物,種子扁扁的,有點兒像小粒的蠶豆,個頭比黃豆大一點、比花生小,開藍紫色的花,像扁豆花。
![]()
?左為扁豆花,右為白地瓜花。圖片|扣子
這種豆科塊莖水分足、味微甜,除了直接吃,還可以做綜合水果沙拉。白地瓜切大丁,配楊梅紫蘇冷漬果醬,再挖幾粒百香果肉,拌勻入冰箱兩小時,無敵好吃。
![]()
?豆科塊莖白地瓜和種子合影,白地瓜種子是一粒扁扁的豆,比黃豆大,比花生小。圖片|扣子
4
食物森林里的動物
由檳榔芋開始,我在惡人谷種了很多塊莖作物,她們是淀粉類的佼佼者,精制淀粉過量是現代人諸多健康問題的根源,幾乎所有的塊莖都是優質淀粉,增加食物中塊莖類的比例,可以從根本上改善健康狀況。
試了好多種山藥。最早是當地品種“大薯”, 又叫腳板薯,產量高,口感粉糯,白皮大薯和紫皮的都好吃,美中不足是不能越冬,經霜就會爛在地里。大薯越冬,壞處是必須挖出來,好處是比檳榔芋耐存,像我這種粗放型存儲也能輕松搞定。
山藥扛凍,白皮的紅皮的山藥都沒問題,整個冬天隨吃隨挖,可以一直吃到五月,山藥原地發新芽,且發芽后口感基本不變。
![]()
?大薯的葉子,呈倒三角形。山藥葉子,更接近橢圓。圖片|扣子
目前看來山藥類作物最大的問題不是種、而是收。“成熟食物森林系統里,人類最主要的工作是收獲”聽上去似乎輕松,遇到山藥其實不然。越是長勢好,越往地下鉆,偏偏這東西又嬌貴,一碰就破、一拉就斷。頭一年種不懂得厲害,挖大薯動用了十八般兵器,最后跪在地上頂禮膜拜。
后來經朋友指點,用編織袋裝土,收獲時劃開袋子就行。但是山藥在里面似乎并不開心,都變成了袖珍版本。如果哪位高人有與山藥共處的妙計,拜托賜教。
山藥爬藤,這種絞殺型選手不宜與其他作物混種,只能跟鴨子搭伴。種在棚里怕被鴨子禍害,于是圍著鴨棚外種一圈,等葉蔓高了爬上去,獨享充足陽光,山藥藤蔓兼給鴨子遮蔭,鴨糞幫山藥施肥,也是一種共生關系,是食物森林的另一種表現形態。
![]()
?鴨棚上爬的南瓜藤和山藥藤。圖片|扣子
在惡人谷早起第一件事,先去放鴨子,一開門這群扁嘴家伙就忙忙地跑出去,拍著翅膀沖進水塘,我則忙著撿鴨蛋。
第二項例行晨課是巡園一周,清晨巡園至樂事也,忍不住想唱歌,這一陣唱的是”你會翻過山,看到萬丈青天,飛鳥正越過海面”。池塘里的鴨子正搖搖晃晃爬上水壩,試圖越過面前的網。被歌詞嚇自己一跳:可不敢給鴨子聽到。這幫東西一旦越獄,我就慘啦。
自此開啟忙不完的一天,各種種、各種收,各種拔不完的草、抓不完的福壽螺(稻田殺手福壽螺是鴨子最喜愛的零食),還有發不完的呆,每天傍晚最后一個任務是收鴨子,把池塘里嗨皮一天的鴨子趕回窩。萬萬不能放任鴨子夜不歸宿,不然鴨蛋就會下在水里。附送偏門冷知識一則:鴨子夜間產蛋,具體時間很接近凌晨。知識來源:我五點多鐘自然醒,六點之前開門放鴨,撿回來的鴨蛋百分之九十是熱乎的。
后來想想,我和這個小小的農場的關系相差仿佛。這片土地養育我,置身其中的我播種、采摘,為食物森林除草修枝,使用旱廁用自己的產出為土地提供肥料。這片土地上的生命滋養了我,我再回饋土地,我的存在,也是食物森林中的一環。
*編者注:扣子奶奶下一篇的題目是《置身田園,從忐忑歉疚到心安理得》,展開說說這個話題。
-這是食通社第743篇原創-
![]()
食通社
作者
扣子
農夫毅行者,村莊釀酒師傅。全職吃貨,兼職農夫,業余寫作。
編輯:小丹
版式:明林
掃碼打賞,支持原創知食
![]()
點擊圖片,閱讀相關文章
![]()
![]()
![]()
點擊關鍵詞,進入更多文章合集
![]()
![]()
![]()
![]()
![]()
![]()
![]()
星標我們,不錯過更新
「點贊」「轉發」「在看」「留言」
▼ 擴散美味知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