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江月 | 編輯:小魚
“用時一周,AI半導體公司寒武紀‘寒王’,市值站上5000億高點。”
好文4387字 | 8分鐘閱讀
8月14日,寒武紀盤中股價漲超1000元/股,成為A股史上第七只觸及千元關口的個股,總市值突破4000億元;到8月22日,寒武紀盤中再次大漲近20%,股價突破1200元/股,市值超5000億元,達到5200億元。
“寒王”飆漲背后,全球半導體行業風云際會,先是DeepSeek用一句簡短的官方留言宣稱“將適配下一代國產芯片”;再是市場傳言稱英偉達暫停生產“特供”中國的H20芯片。
短短數日,硬科技對壘與競爭態勢發生了不小的變化,而備受關注的“中國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也在暗自發力。7月,寒武紀發布定增公告,擬募資39.85億元,其中20.54億元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臺項目,14.5億元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軟件平臺項目。
顯然,寒武紀還要在硬科技賽道上繼續長跑,而在這一輪股價飆漲背后,寒武紀創始人、董事長陳天石又顯得頗為低調,這也符合他過去面對媒體的一貫形象。
據《2025胡潤全球富豪榜》,寒武紀董事長陳天石以870億元的財富總值,登頂中國AI和半導體行業首富
從經歷來看,陳天石的求學和創業經歷都頗為傳奇,他和哥哥陳云霽都曾是中國科大少年班的一員,但也因為AI芯片項目過于超前,連20萬元的科研經費都申請不下來。
從黑暗中摸索走出來的寒武紀,如今站上5000億市值的高點,并且這還不是寒武紀的終點;再回首往事,陳天石又是如何走過這條創業路的?

從“一次流片”到科創板敲鐘
寒武紀成立的關鍵時刻,還要回溯到十年前。
2015年,在中科院計算機所相聚的陳氏兄弟,帶著一批學生,每天就聚在不足30平方米、被稱為“小黑屋”的玻璃房里,開始研制深度學習處理器的原型芯片。
數月后,就在這間“小黑屋”里,陳氏兄弟把芯片和調試主機的串口連通后,屏幕上很快就跳出了測試結果:正確。原型芯片流片成功。
看到這個結果,每一位成員都歡欣雀躍,陳云霽更是隨手抓起身邊的拖把,直接和學生們來了一段隨機舞蹈。
但流片成功后只是第一步,陳天石下一步的思考就是,能不能把這次科研成果變成真正商用的產品。
“如果我們僅僅是為了完成科研項目,結題以后芯片可能就丟到一邊,這有點可惜……后來想想還是把它變成產品,大家也都非常支持,于是我們開始往前走,去做產業化。”
于是,2016年2月1日,陳天石與中科院計算所全資子公司“中科算源”共同出資成立寒武紀。
當時,沒有任何創業經歷的陳天石,已經展現了自己的戰略眼光和遠見,畢竟寒武紀成立的時候,AlphaGo還沒有震驚世界,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人工智能芯片是什么。
結果就是,在對外募資的時候,寒武紀團隊沒少碰壁,有人吐槽他們“PPT做得差”,還有人直接點出了更現實的問題:AI芯片技術沒那么快實現產業化。
雖然屢屢碰壁,但英雄總是心心相惜,寒武紀遇到了融資路上的第一個“貴人”——科大訊飛。
實際上,在寒武紀原型芯片還未流片時,當時研究組想去做一下AI處理器在語音識別上的適配,團隊最終找到科大訊飛,在他們公司的的機房里運行起來。
最終,科大訊飛創始人劉慶峰出資1000萬元跟投了寒武紀的天使輪融資。
寒武紀還有一位“貴人”:聯想創投集團的創始合伙人賀志強。2017年,聯想創投成立不久,賀志強就和陳天石見過面,他的第一評價是:典型的技術天才氣質。但經過多次會談后,賀志強認為陳天石“很有商業頭腦”。最終,聯想創投參與了寒武紀的A輪融資,并一路跟隨至寒武紀IPO。
之后更廣為人知的故事是,2016年AlphaGo擊敗韓國圍棋選手李世乭,徹底“點燃”人工智能產業,寒武紀也因此走上發展快車道,在B輪融資過后估值高達25億美元。
在成立之初,寒武紀更是作為華為首款智能芯片麒麟970的NPU提供商一舉成名,并由此找到一條為智能處理器提供IP授權產品的商業模式;2018年,IP授權產品收入在寒武紀的總收入占比高達99.69%,華為海思一家大客戶在寒武紀IP授權產品的銷售收入占比就高達97.94%。
當時,雖然合作大客戶的數量并不多,但陳天石已經立下了“雄心壯志”: 三年后占據中國高性能智能芯片市場30%市場份額。
2018年時,美國《科學》雜志就在一篇報道中寫到:陳氏兄弟已經是這波AI大潮中的開拓者了。
如果只是“技術天才”,沒有扎實的戰略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以及對科技趨勢獨到的商業判斷,陳天石帶領的寒武紀或許不會走到這么遠,也可能走不到上市敲鐘這一步。
2020年,寒武紀正式在科創板上市,上市首日市值即突破千億元。
以技術力為底座,以遠大的技術目標為愿景,寒武紀才能在AI大模型時代站上浪潮之巔,但走到今天這一步,寒武紀天才兄弟“命運齒輪開始轉動”的那一刻,要從兄弟二人的小時候談起。

“天才兄弟”在黑暗中摸索前進
求學時代,陳天石自己都曾經開玩笑說過:不算是最好的那個學生。
陳氏兄弟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是電力工程師,母親是中學的歷史老師,夫妻二人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自由教育、放水養魚”。14歲時,哥哥陳云霽便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弟弟陳天石看到哥哥的成績后不服氣,也開始發奮圖強,在16歲考入少年班。
但故事的另一個版本是,陳氏兄弟都愛打游戲,哥哥還告訴弟弟陳天石,考上大學后父母管不著,“玩游戲更方便”。
結果,考上少年班的陳天石倒是實現了游戲自由,但因為沉迷游戲,大二有一節光學和原子物理課,陳天石一節課都沒上過,中期考試也沒去,更是因為這件事險些掛科,好在老師愿意給他一次機會重考。
在之回憶這段經歷時,陳天石也說“上本科時還是打游戲比較愉快”,但他也坦言,和真正的學霸在一起,會養成謙虛低調的品格。
有當年少年班的學生也向媒體回憶說,陳天石有一個特點,就是自我學習的驅動力特別強,他一旦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會很容易去增長能力,達到預期的技能。
事后來看,陳天石在求學期間找到的“興趣方向”,應該就是AI芯片。
2010年,陳天石在中科大博士畢業后,追隨哥哥加入中科院計算機所,起初是計劃用AI輔助設計芯片;之后他們又有一個更前衛的設想:研發AI芯片來解決人工智能對算力的巨大需求。
但當時,AI芯片賽道實在太過超前,兄弟二人拿著這個冷門項目連20萬元經費都申請不到,“就像在一片黑暗中摸索。”陳云霽回憶說。
陳天石的看法更理性,但也同樣不樂觀,“我們剛開始做這個方向的時候,AI芯片其實一點都不熱——首先,AI不熱;給AI做一個專門的芯片,就更不熱。”
最終,轉機還是來自于遇到“貴人”。
2010年底,陳氏兄弟向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杰匯報AI芯片項目時,陳天石舉連一個例子:大家雖然都在說未來機器人會替代人開車,但機器人的模式識別速度一定要夠快,這就需要很強的車載運算能力。
智能汽車的例子也說服了李國杰,他也給予了陳天石很強的信心繼續做下去。
再到2013年,時任計算機體系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孫凝暉找到陳云霽,希望他擔任智能處理器團隊的課題組負責人,這也符合當時陳氏兄弟二人的研究方向,而課題組制也將帶來更多科研資源的支撐。
“只有專注才能拔尖。”孫凝暉對陳氏兄弟說,這也影響了陳天石在未來創業過程中專注AI芯片領域。
之后,陳氏兄弟在人工智能芯片科研領域的成果迅速享譽全球。2014年3月,兄弟二人在ASPLOS發表的論文斬獲最佳論文獎,這是亞洲學術界第一次在處理器架構領域獲此殊榮;同年9月,二人提出的全球首個多核深度學習處理器DaDianNao,在國際頂級學術會議MICRO獲得最佳論文獎,這是1963年以來首次有美國以外國家的學者榮獲該獎項。
從過去因為20萬科研經費發愁,到如今專注于AI芯片領域,并在AIGC時代成為重要的基礎設施服務商,陳氏兄弟過去的求學歷程、科研成果、貴人扶持等,這些點滴最終促成了今天的寒武紀。
現在,立足未來,寒武紀還在長跑。

戰略轉型,追風AI大模型時代
成立以來,寒武紀已經多次戰略轉型。
在2018年IP授權產品收入創下高峰以后,2019年,由于華為海思決定自研終端智能芯片,寒武紀的IP授權產品收入同比下滑超40%,而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成為了寒武紀第一大產品,收入占比達到66.72%。
之后三年,智能計算集群系統都是寒武紀第一大產品,到2023年時該板塊收入占比更是高達85%。
在2020年的一篇采訪中,陳天石特別提及過寒武紀當時的商業模式:為有需求的客戶提供算力服務及產品,盡可能通過更多適配性更好的芯片,去覆蓋客戶的整個AI業務線,“這就像’葫蘆娃’一樣,不管干啥總有一個能頂上來。”
他還舉例說,寒武紀不是做垂直封閉的生態,“我們是走安卓路線,我們只做好基礎系統軟件讓大家可以在我們上面開發好應用。”
正是在這一套戰略目標驅動下,寒武紀更向垂直領域深耕AI算力,整個云端智能產品的“全家桶”開始越來越豐富;寒武紀也因此開啟新的戰略轉型。
2024年,寒武紀的云端產品線營收11.66億元,占比高達99.32%;也是這一年第四季度,寒武紀盈利2.72億元,這也是寒武紀上市后首次單季度盈利。
有券商機構分析認為,2024年后,基于營收結構的變化,寒武紀的下游主要客戶由政府轉變為互聯網和運營商。
也是從近兩年開始,AI大模型產品大爆發,中國市場進入“千模大戰”,無論互聯網巨頭還是創業公司都對算力產品有著極高需求,寒武紀也因此站上新一輪AI浪潮的風口浪尖,“自研國產AI芯片得到廣泛應用”也不再只是夢想。
有機構統計顯示,2024年,寒武紀以387%的年漲幅,奪得“A股股王”稱號,總市值達2800億元。
激烈的劇變不僅發生在產業端,也發生在國際格局上。2022年12月,美國曾經36家中國科技公司列入“實體清單”,以限制中國芯片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清單上近三分之一的企業都是寒武紀及下屬子公司。
或許,這也足以凸顯寒武紀重要的戰略地位。
當然,寒武紀作為新技術領域的“趕超者”,在技術層面還應該繼續精進,尤其以DeepSeek為代表的國產大模型也在快速崛起,寒武紀在追逐新機會的同時,也要持續提供更好的算力產品和服務。
“希望大家有一天不需要知道我們,只要我們能夠支持好下游的應用,這就是我們的貢獻。”陳天石說。“我們單做芯片的其實比較‘干巴’,芯片就是個硅疙瘩,然后再變成電路板”。他說,寒武紀真正想做的是,未來無處不在的人工智能應用背后的“墊腳石”。
站在每一個人工智能產品背后。如果對標英偉達,如今5000億市值的寒武紀,或許也不是頂點。
參考素材:
《開創“寒武紀”》,來源:中國科學報;
《揭秘中科大少年班學霸:少年有惑,人生無悔》,來源:中國企業家雜志;
《2900億巨頭爆發,AI芯片首富贏麻了》,來源:尺度商業;
《梁軍首次發聲:公開與寒武紀的糾紛細節,再創業要做顛覆性產品》,來源:雷峰網;
《對話陳天石:通往偉大芯片公司的賽程很長》,來源:甲子光年;
![]()
好看,記得點小心心![]()
推薦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