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鈦合金原型公路車No. 22 Reactor Aero在2024 MADE展大放異彩。一年后,No22 Bikes帶著Reactor Aero 2重返MADE 2025展,更貼近量產形態,它大膽結合了3D打印鈦合金工藝與流線型空力設計,是前所未見的存在。從碳纖+鈦合金一體成型的把手組到精密打造的車架,每一個細節都展現了速度與創新。其亮相后,便立刻成為展會上的焦點。
![]()
在研發Reactor Aero的過程中,No.22的聯合創始人格雷西(Bryce Gracey)表示,他們的目標是不僅為鈦合金車架的氣動性能樹立新的標桿,更希望在所有性能維度都能實現突破。
![]()
![]()
可拆卸設計的碳鈦復合一體把立,車把通過內部螺栓與把立連接。把立內部更集成了多重功能:走線端口規整收納管線,頭管預壓調節、把立固定結構也藏于其中,最終用蛤殼式蓋板覆蓋,僅留底部一顆螺栓固定,既保持氣動流暢性,又透著未來感。
![]()
為符合最新UCI氣動規則,V2版對車架做了全面優化,比如重新設計座管與定制鈦合金座桿,進一步降低風阻。3D打印工藝也迎來革新:V1是一體打印,V2是采用了大量的5級鈦合金(Grade 5 Titanium)打印部件,通過和新西蘭的焊接工廠進行合作,突破傳統鈦合金金屬管材加工的限制,讓車架有計算流體動力學(CFD)模擬優化的氣動管型。
主要體現在下管、五通以及后下叉,以實現最佳的空氣動力學性能和踩踏剛性,比自家現有Aurora車型有30%-40%的減阻效果。需要指出的是,該數據是基于內部CFD模擬,最終的風洞測試驗證結果尚待公布。
![]()
得益于新的制造技術,管型連接的位置內部有復雜的支撐結構,在不犧牲剛性的同時保證有極致的輕量化。全內走線設計。
![]()
![]()
這款自行車在紐約手工完成,專為想要與眾不同的騎士打造。車架最大可容納34mm寬的輪胎和UDH尾勾。
![]()
首批量產車計劃于2025年底啟動,品牌已經開始接受預定,需要支付1000美元的定金來確保一個生產席位,可抵扣最終車價。
![]()
這也是小編近期看過最有趣的單車之一!你們喜歡嗎?
文章來源bikerumor和網絡,單車志綜合整理,若有侵權請聯系syd1259981093刪除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