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東極島》的上映,揭開一段塵封八十三年東極島漁民救濟英軍戰俘的歷史。但鮮為人知,為什么美軍潛艇和日軍的里斯本丸號貨船,都集中在東極島的海域呢?
![]()
里斯本號沉沒
雖然美軍潛艇的魚雷命中日軍的貨輪“里斯本丸號”,表面是一場偶然的軍事沖突,實則乃是二戰時期東極島處在的舟山群島海域的重要性,以及乃是抗戰中、日、英、美四國諜戰博弈的舞臺。
舟山群島,兵家必爭之地
舟山群島這一處遠離大陸的海島群,乃是扼守中國海岸線中點的海上咽喉。從清初鄭成功抗清,到二戰的抗日烽火,舟山群島幾次都成為國家戰役的焦點。抗戰時候,抗日力量和日軍之間的暗戰激烈程度,遠超多數抗戰題材電影在屏幕上的演繹。今天,本文筆者就為你還原電影沒拍到,在二戰時候舟山群島激烈的暗戰!
我們打開地圖,可以看到舟山群島位于中國浙江省東北部,地處中國長江口南側、杭州灣外緣東海洋面上的一組島群,一共由1390個島嶼組成,是中國第一大群島。
![]()
舟山群島不僅擁有中國著名的漁場,更是南北海運的咽喉要道。在地圖上可以看到,從舟山群島朝北邊,可以通到上海、青島、大連,往南連接寧波、溫州、廈門,往西直接拱衛長江航道。這種“一口鎖三海”的獨特戰略位置,使得它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清初到抗戰,舟山群島重要性
在清初,1655年,鄭成功率軍攻占舟山,并且把它作為反清復明的重要基地。鄭成功曾經從舟山出發,沿著長江口一路北伐,一度兵臨南京城下。但很快清軍重新集結重兵攻占舟山,鄭氏勢力被迫退出。清朝朝廷其納入沿海防御體系。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之后,英國看到舟山是中國沿海最適合建立貿易戰的地點,可以輻射上海、寧波兩大港口,派海軍艦隊去攻占。
之后,英軍將舟山作為進攻長江流域的跳板,1842年從舟山出發攻陷鎮江,逼迫清廷簽訂《南京條約》。
盡管《南京條約》規定英國歸還舟山,但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再次占領舟山,直到1864年才撤出。
![]()
舟山地圖
抗戰烽火:舟山群島的軍事博弈
抗戰時候,由于舟山群島地處長江口,沿著長江,可以一直通往抗日時候的國民政府臨時首都重慶,自然成為侵華日軍垂涎三尺的戰略要地。
在1938年,發動侵華戰爭的日軍參謀本部在作戰計劃中明確指出:
“占領舟山群島,即可切斷中國沿海物資運輸,特別是國際援助通道,實現對中國的海上封鎖。”
于是,在1939年6月23日,日軍大本營下達“舟山群島占領令”,把占領舟山群島作為控制華東沿海的重要據點。當時,日軍第1400聯隊出動了7艘軍艦、在多架飛機掩護下,分三路強攻管轄舟山群島的寧波定海縣。
![]()
當時,國民政府定海縣長率領軍民抵抗,無奈實力懸殊,最后只能率400余軍民撤退,撤退之前在縣政府大門刻下了“寧死不降”這四個字。
這樣,日軍占領了定海縣,進而占領了舟山群島一帶,在島上實施“三光政府”,屠殺一切抗日分子,實施清鄉政策。如在定海縣一共集體屠殺29名平民,鞋匠羅松發因右手做鞋留下的老繭,被當作抗日分子抓捕,郵政局職工劉鈞一因額頭有帽痕,當成軍人遭活埋。
日軍把舟山群島當軍事戰略要地
日軍耗費財力和資源,加快把舟山群島納入到“大東亞共榮圈”的海防體系。1942-1945年間,日軍在舟山群島的定海設置了海軍基地,軍用機場,還在嵊泗列島修建高炮陣地等。
在沈家門,日軍設立特別基地隊司令部,配備炮艇 1 艘,同時在宮墩、西道頭等關鍵位置修建碉堡群。
![]()
這些工事消耗了日本國庫1.2億日元(相當于15艘航母造價),相當于其1943年海軍預算的15%。日軍耗費錢財一切,就是要把舟山群島作為封鎖中國東南沿海出海口的鐵鎖,打造成監視華東沿海的“海上瞭望塔”,讓日本的海軍力量在24小時之內可以投射到浙江、福建沿海,對華南戰場形成一種戰略牽制。
1942年起,日軍在舟山部署“第15警備隊”,每天派出巡邏艇封鎖海域,日軍通過封鎖海域,加強對舟山群島海上運輸生命線的控制。
日軍為了鞏固在舟山群島的統治,還建立了嚴密的偽政權體系,就是通過扶持漢奸、傀儡等“以華制華” 的統治策略,讓舟山群島成為日軍在華東沿海的 “模范殖民地”。
![]()
國民黨在舟山的諜報活動
日軍在東海戰略要地—舟山群島高壓的軍事控制,卻埋下了各方勢力暗中對抗的種子。國民黨政府也知道舟山群島對于保衛重慶大后方,以及抗日海上運輸的重要性,在舟山群島淪陷之后,也積極組織各種力量從事抗日活動。
如1940年3月,原來定海縣的警察大隊及地方自衛武裝,改編為定海國民兵團,在舟山本島及周邊從事地下抗日游擊斗爭。根據《沈家門鎮志》記載,1940 年 3 月,定海國民兵團第二大隊崔玉亭部襲擊沈家門的日軍軍事占據地,迫使日軍龜縮到宮墩碉堡;同年 11 月 12 日夜,定海抗日游擊隊聯合攻擊日軍據點,斃敵 5 名并繳獲電臺 1 部。
國民黨的抗日地下游戲隊的斗爭活動雖然規模不大,卻有效牽制了日軍的主力,成為舟山的重要力量。一些在舟山群島的情報人員,還有日偽政權的人員為了給自己留后路,也經常給游擊隊暗中提供日軍的彈藥和情報信息,這也使舟山群島成為一個撲朔迷離的情報基地。
![]()
我黨在舟山的諜報活動
抗日時候,也是國共兩黨合作時期,我黨新四軍一直在浙東一帶從事抗日活動,派遣情報人員進入舟山,1943 年在舟山的六橫島建立秘密聯絡點,通過漁民搜集日軍艦船動向。
1944年1月5日,我黨新四軍的浙東部隊在姚南橫坎頭,正式公開接受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浙東游擊縱隊番號,然后以螞蟻島為基地開展游擊戰。
此外,在舟山群島一部分島嶼,如六橫島、朱家尖,曾經都是中共浙東游擊隊的活動區,地下黨就是利用漁船運送藥品、武器,甚至轉移重要人員。在海上一條不起眼的小舢板和普通漁船,里面可能就是游擊隊成員,隱藏改變戰局的重要情報信息。
雖然游擊隊抗日活動的規模不大,卻有效牽制了日軍兵力,成為舟山抗日的重要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國民黨游擊隊與日偽軍之間還存在著微妙的 “灰色交易”—— 部分偽政權人員為給自己留后路,暗中向游擊隊提供情報、彈藥,這種復雜關系讓舟山的局勢更加撲朔迷離。
![]()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后,英美盟軍也看到舟山群島戰略位置的重要性,也把舟山群島發展為重要反抗日本法西斯的重要情報站。如1943年中美合作所(SACO)成立后,舟山成為美國和中國合作的關鍵情報站。美軍以舟山群島為情報基地,打探日軍海軍艦船活動的動向,以便進行打擊。
英美盟軍的舟山的諜報活動
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潛艇部隊將舟山周邊海域列為重點巡邏區,美國海軍的“鱸魚號” 所屬的 “加托級” 潛艇,更是將作戰半徑直接覆蓋至舟山群島在內的整個東海。美軍潛艇的主要任務不僅是打擊日軍運輸船,更要監視舟山日軍軍事基地的動向,防止其艦艇肆意支援太平洋戰場,借用舟山海域遏制日本勢力擴張。
美國海軍檔案(NARA RG38)證實:
“舟山情報網每月向重慶發送120份密電,內容涉及日軍艦船動向”。
![]()
由此不難理解日本的里斯本丸號為何會在東極島海域沉沒。
英國在香港淪陷之后,也看到舟山群島是英國在華東沿海僅存的情報搜集窗口。于是,英國作為中國抗日的盟軍,其管轄的遠東情報局借助于上海租界向舟山群島一帶建立情報網,追蹤日軍戰俘運輸,舟山也成為英國在遠東地區對抗日本的重要情報據點。
全民抗戰:漁民與游擊隊的英勇貢獻
可以看到,舟山群島在抗日時候,就成為日本、英國、中國、美國四國勢力交織網。英國和美國,以及地下黨游擊隊在探聽日軍的情報信息上,充分利用舟山群島的土著居民——漁民的力量。“里斯本丸” 事件中,東極島漁民偷偷幫助三個英軍戰俘,逃離日軍逮捕,直接逃到重慶,正是這一種情報活動的結果。
![]()
為什么漁民也主動愿意參與英美和抗日游擊隊的情報諜戰活動,這也是日軍對島上漁民的高壓政策。當時,日軍將舟山海域化為軍事禁區,任何不禁許可的船只都會被擊沉,這也斷絕了漁民出海打魚的生路。
于是,漁民為了生計,就只能冒險出海,發展一套“躲巡邏”的生存智慧。如利用潮汐和天氣,專挑大霧天、夜間出海,避開日軍視線。船上掛日本旗,偽裝順民,遇到盤查時裝作老實漁民,借此擺脫日軍的追查。這樣,一些情報人員和游擊隊員也積極向漁民們學習,用特定方式打漁網、出海運送情報信息,點燈傳遞情報。
1944年的“海潮行動”
在浙江舟山群島最精彩的諜戰,乃是1944年的“海潮行動”。當時美軍第14航空隊(“飛虎隊”)在執行轟炸任務時,部分戰機被日軍擊落,飛行員跳傘后落入舟山海域。
![]()
由于日軍占領舟山群島,海上巡邏嚴密,盟軍飛行員一旦被發現,可能被俘或處決。當時戴笠領導的國民黨軍統局和中共浙東游擊隊(新四軍系統)暗中合作,通過漁民和地下情報網,成功尋找墜海的美軍飛行員,并且把獲救飛行員藏匿在舟山漁村、山洞或偽裝成漁民,避開日偽搜查。
在“海潮行動”中,雖然日軍突然增兵搜查,但中國的情報人員用漁民暗號傳遞假情報,誘使日軍的調防——雷達站被炸毀,美軍B-29轟炸機因此精準空襲日本本土。美軍墜落的飛行員,也通過地下交通線抵達寧波、衢州等國統區,然后到重慶返回美軍基地。1944-1945年,至少12名美軍飛行員通過“海潮行動”獲救(據美國國家檔案館解密文件)。
但舟山群島諜戰的代價是巨大的,《舟山市志》記載,當1943年日偽破獲國民黨的“舟山情報網”時候,被捕17人中,13人遭酷刑致死,僅3人幸存。后來,幸存者張阿福回憶道,當時我們不是英雄,只是不敢讓舟山沉沒!
![]()
在抗日時候舟山諜報暗戰,中國情報人員犧牲的慘烈,盟軍都為之震驚。如1945年美國《太平洋戰區總結報告》(NARA RG407)稱:“舟山情報員犧牲率高達68%,遠超歐洲戰場的情報員。”
舟山諜報很少提及的原因
但為什么舟山諜報很少提,因為戰后國共內戰的爆發,國民黨游擊隊的貢獻被淡化。再加上建國后的冷戰因素,大量舟山諜戰暗戰資料也被銷毀,漁民們在特殊年代怕惹麻煩,很少提及。
同時,英國國家檔案館關于舟山的相關文件,在2000年后才陸續公開,這也是不被人所知原因。
但歷史拒絕遺忘,舟山漁民至今傳唱一首小調:
“潮來潮去船影斜,鬼子炮樓燈如蛇。暗送情報生死線,青山埋骨不還家。”
這乃是抗戰諜戰暗戰的縮影。
![]()
銘記歷史:舟山諜戰的當代意義
今天的舟山群島,碧海藍天,游人如織,成為繁華的旅游勝地。但當我們走過舟山廟子湖島的烈士紀念碑時,是否還記得那些在潮汐中傳遞情報的無名英雄?歷史從未遠去,只是沉默地等待被傾聽。
我們需要銘記舟山群島抗戰的諜戰,因為它是一部全民參與的英雄史詩,承載著不屈的民族記憶。舟山群島不僅是戰略意義的“海上咽喉”,更是中華民族不屈的象征,那些諜戰暗戰的細節,以及有名和無名的英雄故事,都在提醒我們:銘記歷史,自立自強!如果你被這段歷史打動,請分享給更多人,讓英雄的故事不被遺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