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我是胖胖。
之前,胖胖在一篇舊文里寫過這么一句話:
世間諸多問題,表面看來似乎自有因果,可細究之下,往往會發現某些“因”,并非自然生成,而是被精心“安排”。人們目睹一個結果,自以為它必然由前因延伸,卻不知,有時那個“因”,不過是為了讓“果”顯得理所當然而預設的幻象。
因果,并非一定是恒常的直線,可能常常被曲解、包裝、乃至人為制造。
正因某些“果”太過沉重,太易引發反彈,于是“因”被提前布置,如同心理緩沖,亦似預設敘事。
如此一來,真正該追問的責任,往往被巧妙稀釋,最終被置于迷霧之中。
記得這句話當時是在半夜三點,腦中臨時迸發的。
這種人為安排因果的現象,不僅存在于社會萬象,常常也潛伏在外包里。
外包,看起來是工作分配、效率安排,可究竟是線性演繹的自然歸因,還是刻意安排,用來稀釋責任、掩蓋漏洞……
胖胖就不敢多說了,大家可以自己體會這其中的微妙與荒誕。
9月6日晚,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官網發布了一則:
《關于重慶三峽學院防火墻及DNS設備采購事件調查情況的通報》。
這件事,幾個月來一直被輿論高度關注:
一臺在電商平臺售價299元的普聯TL-R473G設備,卻在重慶三峽學院的采購項目里,以75萬元的“防火墻”身份中標。
消息一出,有人譏諷,有人憤怒,也有人不解——難道公共資金就能這樣被隨意“溢價”?
正如胖胖開頭所說,別急著只盯著這個“果”。
因為在這背后,“因”早已被層層疊疊地安排好了。
通報顯示,重慶三峽學院實驗實訓中心在采購環節中履責不力,把關不嚴;市政采購中心機械執行程序,工作人員缺乏警覺;評審專家流于形式,沒有認真核查產品型號;中標的洪正公司則是以虛假承諾騙取投標資格,連投標文件里的技術參數都是從競爭性談判文件里照抄下來的。
表面看,這是一連串的失誤和疏忽,可問題在于,這些環節串起來,幾乎就像一個注定要出事的劇本。
當然,荒誕不是偶然產物,它往往是必然的結果。
一個2019年還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沒有社保和納稅記錄、此前沒有任何中標經驗的公司,居然能堂而皇之地拿下一個預算高達90萬元的項目。
其他的胖胖不敢多說,但值得肯定的一點是,這不是“烏龍”,這是把制度的漏洞赤裸裸擺在人們面前。
當制度本身的漏洞被利用,當監管者習慣性地放水,當責任被外包到“程序”和“環節”之上,那么即便沒有“利益輸送”,也已經是一種結構性的失敗了。
因為公共資金被浪費的事實不會消失,公眾的信任被侵蝕的現實不會消失。
通報中胖胖留意到有一句話:
市政采購中心的工作人員在知道中標產品可能存在問題的情況下,依然選擇“先公告再處理”。
這是什么邏輯?這不就是典型的“形式主義”嗎?在這里,程序不再是保障公正的工具,而是成為推卸責任的盾牌。
等出了事,再說“公告已經發布,我們再來糾錯”。
這種做法,看似合規,卻等于為荒唐開了綠燈。
最可怕的便在于此,不是明目張膽的腐敗,而是習以為常的麻木。
腐敗至少還有“貪”的痕跡,而麻木則意味著整個體系的退化。
一個評審專家連設備型號都懶得核查,一個采購人代表對疑點只是“心存疑慮”卻不報告,一個執行人員把職責理解為“按程序走”,這種心態疊加起來,就足以制造出一個“75萬買299元路由器”的鬧劇。
很多人看到這個新聞時,第一反應是“黑幕”。
可通報告訴我們:調查沒發現黑幕。
當然,公眾信不信是兩碼事。
這時候問題來了,那如果沒有黑幕的荒唐,是不是更為可怕?
因為它說明,哪怕所有人都只是按部就班,沒有人出格伸手,也照樣能把一件事辦到令人瞠目的荒唐地步。
這不是個體的過錯,而是系統性的失能。
通報中對責任人的處理,也耐人尋味。
有人被立案調查,有人被誡勉,有的專家被解聘,有的公司被罰款9000元并禁止三年內參與采購。
罰款9000元,對一個差點拿到75萬合同的公司來說,像是蚊子叮了一口。
公眾看到這個數字時,心里大概只剩下一個字:
諷刺。
在這個過程中,真正值得反思的,其實是“責任鏈條”的斷裂。
公共采購本該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因為這關乎的是納稅人的錢,關乎的是公共服務的質量。
但在現實中,它卻變成了一個可以“踢皮球”的流程:
學院說是市政采購中心負責,市政采購中心說評審專家判斷的,評審專家說投標人承諾符合要求。
到頭來,人人都似乎無辜,人人都說自己只是“按程序來”,可最終承擔代價的,卻是公眾。
放眼各地,類似的采購荒唐、招投標怪相,屢見不鮮。
表面上看,程序完備,文件齊全,評審公正;可實際上,真正的責任與價值早已被掏空。
于是,一個個數字游戲、流程游戲,就像被精心布置,最終結出一個個荒唐的“果”。
像重慶三峽學院的事件,其實不是單一的笑話,而是一面鏡子。
它映照出的,是制度執行的麻木,是責任鏈條的斷裂,是公共資金被看待的輕慢。
通報里說“健全制度、嚴格監管”,這當然是對的。
但更根本的問題是:
當所有人都只愿意做“程序機器”,而不是有血有肉的責任主體,再完美的制度也會變成一紙空文。
惡的勝利,不在于惡本身有多強大,而在于無人制止。
同樣,荒唐的發生,不在于誰刻意去制造,而在于所有人都默許它發生。
當責任被稀釋到看不見、摸不著的時候,任何人都能在心安理得中睡個安穩覺。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次事件的意義,已經超越了重慶三峽學院本身。
在公共事務中,如果責任可以外包,麻木可以流行,程序可以遮羞,那未來的75萬買299,就不會是最后一個。
今天的“烏龍”,明天就可能是“常態”。
那究竟要等到多少次荒唐,才會真正追問一句:
究竟是誰該為此負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