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我是胖胖。
胖胖在很多篇文章里都寫過一個觀點:
“自愿”只有一種,那就是出于自己自由意志地選擇。
可現實里,“被自愿”的方式有千萬種。
為了某些不為人知的目的,有時總有一只看不見的手,伸進社會運行的微血管末端。
它不去修正制度的毛病,卻總能精準地找到那些最柔軟、最聽話的人,讓他們披上自愿的外衣,去填補體制的空白。
所以我們常常看到有些體面,總要有人以不體面的方式去成全。
據說斯大林曾說過一句話:使人恐懼比受人尊敬更偉大。
胖胖并不認同這句話,甚至覺得這句話異常可怕。
因為一旦有人掌握了人恐懼的軟肋,就能讓人主動跪著,甚至以為自己是在“奉獻”。
有這樣一條新聞沖上熱搜:
![]()
10月31日,云南紅河彌勒市一所小學門口,放學高峰,車水馬龍。
一個身穿護學崗藍色反光馬甲的家長,襁褓里抱著幾個月大的嬰兒,站在滾滾車流旁邊執勤護學崗。
這一幕被路人拍下,上傳網絡。
路窄、車多、混亂,那一刻,她是母親、是志愿者、也是被動的一份子。
在11月4日,出現了兩個版本的回應。
第一個回應來自南昌晚報的采訪:
“網上視頻只是截取了部分,是斷章取義的,我們正在核實當中。”
其實,這件事情本身就不存在是誰斷了哪一章的問題,而是整章都不該發生。
第二個回應是:
“老師曾當場勸阻,但家長堅持可以完成執勤。”
“此事屬于學校工作失誤,已要求全市學校杜絕類似情況。”
我見過太多干凈的語言,它們的干凈里藏著冷漠。
似乎這一切都有了解釋,既然她堅持,那就是“自愿”。
可她真的可以不自愿嗎?她敢不自愿嗎?
在一個以配合為美德、以服從為標準的環境里,一個家長面對學校、老師、家委會、群體輿論的壓力,能真的拒絕嗎?
她要考慮的,不只是自己,而是孩子。
她怕被記上了,怕孩子被孤立,怕那句別人都做了,你不做?
所以,“我可以”建立在哪方面?
種種考量綜合下來的恐懼。
在社會心理學里,這就叫偽自愿。
它表面上看似順從了,實則源于被動的屈從。
從職場的加班文化,再到學校的家長護學崗。
被動服從成了默認的常態,拒絕反倒成了需要勇氣的行為。
這就到了胖胖每次提到的觀點:
所謂的自愿,很多時候不過是一種更隱蔽的強制。
你想啊,護學崗背后的邏輯是什么?
學校需要維持秩序,交警人手不足,老師要減負,安全檢查又不能少。
于是這個任務就順理成章地下沉到了家長頭上。
家長不好意思拒絕,因為這招太好用了:
家長群一發通知,立刻有人報名,有的是真心想幫,有的怕孩子受影響,有的只是不得不。
沒人簽勞動合同,沒人付報酬,卻人人共擔起家校共建的責任。
沉默的人便成了默認,報名的人成了模范。
于是護學崗成了人人有份的任務。
說白了,就是看似“你情我愿”的一群人,去彌補學校人手不足的缺口。
她說可以,可她能說“不可以”嗎?
她說我沒問題,可她敢說“我有問題”嗎?
這種我行的背后,是無數次要是我不行,會不會讓老師為難、讓孩子被記下的擔心。
很多學校和家委會都熱衷這種儀式感。
但真要問一句,這些家長需要經過培訓嗎?
知道萬一出事,責任誰來擔嗎?
因為每個人都在賭運氣,賭反正不會真出事。
一旦能用“志愿者”補漏洞,就沒人再想修規則。
當免費勞動力可以無限使用,系統就會失去自我修復的動力。
她在完成別人眼里的責任,也在承擔別人制造的風險。
或者,只要掛上自愿二字,一切問題都能被洗白。
這實際上是一種卸責,而承擔這一切的,永遠是最聽話、最怕麻煩的家長。
但,按胖胖的理解:
你不能因為負責孩子,就讓另一個孩子的母親冒險。
你不能因為想維持秩序,就把秩序建立在別人身體的風險上。
很多人沒注意到,回應里還有一句潛臺詞:
“已要求全市學校杜絕類似情況。”
這話聽起來像是在糾正錯誤,但你仔細想,它并沒有否定護學崗本身。
它只是否定“抱嬰兒上崗”這種極端情況。
也就是說,護學崗依舊會繼續,只是下次要挑能動彈的人。
這就像在充滿油漬的地面摔了一跤,不是反思地板太滑,而是決定下次換雙鞋。
問題依舊在原地。
護學崗的問題,不只是一個家長被推到車流里的問題。
看起來有人值守,看起來大家參與,看起來家校共建。
可安全,其實是應該在規劃,在制度,在責任的精準劃分里下功夫!
沒有這些支撐,所有的自愿都只是被動勞動。
誰來培養學校的責任感?
當學校把自己的責任一點點下放到個體,并且冠以共同建設的名義,這叫參與嗎?
不,這無非是讓人感動于被使用的榮譽感。
那位母親沒做錯任何事,她只是站在了別人畫好的“正確角色”里。
可問題也出現在這里:
太多人被迫扮演正確的角色,太少人去追問,誰該真正負責?
護學崗可以有嗎?
當然可以有,這畢竟是有文件背書的,胖胖不敢否認。
但前提是有專業、有培訓、有保險、有明確的權責,而不是把一切模糊到一句大家都是為了孩子好。
因為一旦讓一切責任模糊,就會讓所有危險合理:
上層的責任,變成了下層的義務。
規章的缺陷,被個人的良心和犧牲感所彌補。
社會可能是需要愛與奉獻,這一點胖胖不反對,但奉獻的前提,應該是自愿,應該是建立在尊重之上。
如果奉獻意味著一味地犧牲自我,那就不叫奉獻,而是被操控。
如果奉獻意味著替別人擦屁股,那就不是美德,而是縱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