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騰沖的國殤陵園里,有一個特殊的存在,那是一座被稱為“倭冢”的墳冢,里面埋著的不是別人,正是雙手被反綁、跪姿下葬的日本戰犯藏重康美。他的存在,就像一個永遠無法抹去的傷疤,時刻提醒著我們那段慘痛的歷史。
![]()
藏重康美,1893年出生于日本山口縣,1914年畢業于陸軍士官學校第26期步兵科,從他踏入軍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成為中國人民的死敵。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藏重康美積極投身侵華戰爭,他帶著部隊在華北地區燒殺搶掠,搞“掃蕩”行動,無數無辜百姓的村子被他燒成灰燼,糧食被搶光,不知道有多少中國人死在他的槍口之下。憑借著這些殘忍的“戰功”,他在1940年就當上了大隊長,1941年又晉升為大佐。
1943年,藏重康美被任命為步兵第148聯隊長,守備騰沖城。當時,日軍已經切斷了滇緬公路,而騰沖是打通這條國際補給線的關鍵之地,因此成為了中國遠征軍的必爭之地。藏重康美這個殺人狂魔,為了守住騰沖,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他把騰沖城改造成了一個巨大的軍事堡壘,將城內的百姓全部趕走,把民房都改造成了碉堡,地下挖滿了暗道,到處設置火力點,構成了交叉火力網。他還把指揮部設在東城門的門洞里,自己則整天躲在防空洞里發號施令,不敢出來巡視防務,也不敢鼓舞士氣,因此被手下人稱為“坐洞聯隊長”。
![]()
1944年,中國遠征軍發起了奪取騰沖的戰役,霍揆彰將軍率領五萬遠征軍,在飛虎隊的支持下,開始進攻騰沖城郊外的來鳳山。來鳳山山勢險要,是騰沖城的重要屏障。日軍為了開闊視野,將來鳳山上的樹木全部砍伐一空,結果卻讓飛虎隊的轟炸更加順利,不到半個月,中國軍隊就奪下了來鳳山。隨后,遠征軍開始攻城,面對堅固的城墻,飛虎隊想出了在炸彈上插鋼釬的辦法,終于炸開了城墻缺口。
然而,藏重康美布置的防御工事極其棘手,遠征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在文昌宮的戰斗中,一名日本兵躲在大銅鐘里,在鐘壁上鑿洞,用機槍掃射遠征軍戰士。大銅鐘非常堅固,爆破手多次爆破都沒有成功,最后戰士們用鐵棒猛敲大鐘,才將里面的日本兵震死。
![]()
隨著戰斗的推進,日軍的處境越來越艱難,藏重康美不斷向大本營求援,但此時的日本已經是強弩之末,根本無法給他提供援兵。1944年8月13日,騰沖東城門在飛虎隊的密集轟炸中被徹底炸垮,藏重康美和他的三十多個親信全部被埋在了防空洞里,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戰后,中國政府為犧牲的將士們修建了國殤陵園,云貴監察使李根源親自負責此事,并將其命名為“國殤陵園”。而藏重康美的尸體則被反綁雙手,以跪姿埋在了陵園的最低處,墓碑上刻著“倭冢”兩個字。這是對侵略者的一種懲罰,也是對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們的一種告慰。
然而,日本卻一直試圖贖回藏重康美的遺骸。從1972年開始,日本就惦記著把這具戰犯遺骸帶回去,幾十年間換著花樣來試,派所謂的“遺族”獻花,放話投資修路。近年來,日本更是7次致函騰沖縣政府,表示愿意花3.5億為騰沖修高速公路,只要答應他們贖回藏重康美遺骸的條件。
![]()
但是,騰沖縣政府堅決拒絕了日本的要求,他們表示:這不是談生意,這是民族尊嚴的底線。騰沖人民有著堅定的信念,他們不會為了一點利益就出賣歷史,出賣民族的尊嚴。他們知道,藏重康美是一個雙手沾滿中國人民鮮血的戰犯,他的遺骸就應該永遠跪在烈士陵園里,向中國人民賠罪。
騰沖縣政府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贊揚和學習。他們在面對巨大的利益誘惑時,能夠堅守自己的原則,堅守民族的尊嚴,這種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我們應該銘記歷史,勿忘國恥,讓那些侵略者的罪行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同時也要學習騰沖人民的精神,在任何時候都要維護國家的尊嚴和民族的榮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