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沙南部融城片區招商推介暨項目集中簽約活動現場,7個“硬科技+新賽道”項目落戶天心經開區。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李奕潛 長沙報道
8月29日,在長沙南部融城片區招商推介暨項目集中簽約活動現場,東超科技的“空中成像”、智鏈星河的“千億算力”、藍風微短劇的“數字工場”、酷哇科技華中總部等7個總投資近百億元的“硬科技+新賽道”項目,就此扎根長沙南部融城片區產業核心區——天心經開區。
沒人能想到,從第一次握手到落筆簽約,這些按常理要“穩扎穩打”的明星項目,最快僅用47天,最慢也沒超過3個月。這場“天心速度”的背后,是長沙“敢為人先”精神的傳承,更是推動片區從“地理相鄰”向“產業相融”跨越的生動實踐。
“搶出來的47天”不是沖刺,是“服務前置”的常態
“接到省商務廳通知時,我們48小時內就趕去了合肥。”回憶起東超科技項目的招商過程,天心經開區經濟合作局副局長金晶的話里,沒有“僥幸”二字,滿是長沙人“耐得煩、霸得蠻”的韌勁。
彼時,這家來自中科大的“90后”硬科技創業團隊,手握國際領先的無介質成像技術,曾為中南區域總部落址犯難。
第一次對接會上,天心經開區招商團隊沒有先推政策,反而攤開了一張覆蓋長沙主城、輻射融城片區的“場景地圖”——五一商圈194個垃圾分類箱、醫院在建項目、文旅展會需求,這些東超科技技術的潛在應用場景,一一被擺上桌面。
“這不是‘畫餅’,是我們摸排了半個月的真實需求。”金晶說。兩周后東超科技團隊回訪,園區直接拉來楚天科技等十多家本地企業開供需對接會,楚天科技當場就拍板要把東超科技的技術用在醫療設備上。
更讓東超科技負責人意外的是,園區已成立專班,由黨工委書記曾紅鷹牽頭,經濟合作局、產業發展和營商環境工作局等多部門聯動——“你們只管運營,注冊、備案這些‘瑣事’,我們代勞。”
![]()
東超科技自主研發的“無介質空中懸浮成像”技術。
“選擇天心,是因為這里人不僅跑得勤,還更懂我們的需求與技術。” 東超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要的是落地就能干事。該負責人指著“場景地圖”,“連對接相關部門和企業的路徑都寫好了,這誠意沒法拒絕。”
58天后,東超科技中南區域總部簽約落地 —— 這份“服務前置”的效率,也為南部融城“產業協同”打下了又一塊磚。
同樣感受“加速度”的還有智鏈星河。作為總投資52億,湖南省內第一個智能算力與綠能電站同步建設的算電一體化項目,按常規流程就要“磨”數月。園區每周召開專班調度會,協調國土部門預留用地,對接通信運營商保障網絡,甚至提前申請綠電指標,從首次洽談到簽約,該項目僅用87天。
“快的本質,是想企業所想,把企業的‘事’當自己的‘事’辦。”曾紅鷹的這句話,成了專班成員的口頭禪。
南風微短劇拍攝基地項目從簽約到運營僅47天,正是這套邏輯的縮影——企業提的12項需求里,城管戶外廣告牌報建7天批完,消防備案3天辦結,連演員拍攝可能受傷的醫療保障,都提前對接好了融城醫院,在拍攝基地里設立急救站點。
“選項目”不貪數量,是拼“產業拼圖”
天心經開區的招商清單里,從來沒有“湊數”的項目。這次簽約的7個項目,個個帶著“硬身份”:東超科技填補國內無介質成像空白,智鏈星河帶來1500P算力,藍風微短劇拍攝基地打響微短劇長沙智造的招牌,高端光譜儀器裝備產業園的簽約投產標志著園區在高端智能制造上的新突破。
“我們招的不是單個項目,是產業鏈上的‘拼圖塊’。”曾紅鷹介紹說,園區的招商邏輯很明確,每個項目落地前,都要過“三問”:是否契合數字信息、生物醫療大健康、文化+科技、低空經濟四大產業方向?能否帶動上下游?有沒有研發創新能力?
藍風微短劇基地的落地,就是一次“精準補位”。鑫根商業廣場3萬平方米的舊場地,原本因業態老化閑置,園區“騰籠換鳥”時,一眼便相中了廈門“瞪羚”企業藍風映畫——這家企業有成熟的微短劇場景打造及短劇制作發行能力,正好能補上長沙“有文化IP、缺微短劇數字工場”的短板。
![]()
總投資10億元的藍風微短劇基地填補了中南地區規模化拍攝空白。
“第一次看場地時,我們還在擔心改造周期,結果園區專班全程都在項目現場,有任何問題難處現場幫我們對接解決。”湖南藍風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宋秀芬說,園區不僅幫他們協調施工問題,還提前對接了后期制作、版權交易企業,現在已有3家后期公司跟著落地,未來這里每年能產出3000部以上的微短劇,并帶動一批配套企業落地。
這種“精準”,來自園區的“招商方法論”:創新推行“全員招商”機制,在北京、上海、深圳駐派專員扎根前沿產業圈,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行動、湘商回歸行動、以商招商、科技招商、基金招商,舉辦基金路演、供需對接會等手段招大引強。
2025年上半年,園區接待190余批次客商,落地的24個項目,無一不是“硬科技”或“高成長”。
“留得住的生態”不是給政策,是造“共榮土壤”
簽約當日,東超科技還與楚天科技達成實質性合作。“此次簽約,標志著東超科技與長沙企業的合作進入實質性階段。我們希望能與長沙在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文旅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安徽省東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韓東成表示。
東超科技落地后,園區的服務仍未停止,按天心經開區工作人員的話說,“要讓技術盡快形成示范效應,這樣才能吸引上下游企業來。”按計劃,東超科技未來將帶動長沙相關產業鏈,集聚百家關聯企業。
![]()
中國電信中南智能算力中心。
智鏈星河的“復雜需求”——專線電源、綠電指標、項目申報,也被專班逐一破解。“園區不是‘甩政策包’,是幫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瀟湘智核總經理徐維鞠說,現在他們有信心“2026年四季度就投產”,建成后不僅能服務本地車企、裝備制造企業的智能化需求,還能形成“算力-算法-應用”的閉環。
“企業要的不只是稅收優惠,更需要的是能扎根生長的土壤。”
這種“生態思維”,貫穿園區招商始終,為了能打造好微短劇產業生態,園區12天就出臺了專項產業支持政策。量身定制的“十二條”扶持政策,從場地到資金,從創作到推廣,每一步都有政策托底,覆蓋全產業鏈。這不是“紙上福利”,而是實打實的產業生態“助推器”。
“現在已有5家后期制作企業落地園區了,還有10多家內容制作團隊在談。”長沙天心文化(廣告)產業發展中心產業發展部部長義燕蓮說道,隨著龍頭企業落地,產業鏈配套“吸引力”大大加強。
隨著長沙南部融城片區上升為省級戰略,天心經開區這場“簽約”的故事,成了融城發展最好的注腳。這里的“快”,是服務前置的速度;這里的“準”,是產業拼圖的精度;這里的“暖”,是生態共榮的溫度。天心經開區正用“天心速度”在南部融城的畫卷上,寫下“智創未來”的生動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