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前天晚上,我大學同學王峰突然給我發了條微信,就一句話就說:
“完了,某房企裁員75%,讓我明天不用去上班了。”
我拿著手機,半天沒緩過神,還好我早就從某房企跑路了。
王峰在某房企干了整整八年,從最基層一步步爬到了區域經理的位置。
前兩個月,他還在朋友圈曬他負責的商業項目廣場開業,那場面,鑼鼓喧天,人山人海,看著可風光了。
現在的工作,說沒就沒了,直接被通知“優化”。
更嚇人的是,不是他一個人倒霉,是整個商業事業部,75%的員工都被裁了!
75%的優化率,這數字聽著就讓人頭皮發麻。一個部門一百號人,最后就留下二十個,剩下的全得走人。
王峰說,前一天下午,他們還在熱火朝天地開會,討論明年的招商計劃,感覺一切正常。結果第二天早上,人事一個電話打過來,冷冰冰地通知:“你明天不用來了,賠償按照法定標準。” 就是這么突然,一點緩沖都沒有。
我問他,之前就沒點風吹草動嗎?他苦笑著搖頭:“其實征兆早就有了,是我們自己不愿意相信,在自欺欺人罷了。”
原來,某房企這塊業務,這兩年一直在虧錢。
那些商業項目廣場,表面看著光鮮亮麗,人流量好像也不少,但實際呢?大部分都在賠本賺吆喝!房租根本收不上來,商戶也難做,運營成本還死高。
王峰給我算了一筆賬:“你看商業項目,租金一平米可能就幾百塊錢,一年下來能收多少?可物業費、人工工資、搞活動的營銷費用,哪一樣能便宜?根本兜不住!”
最關鍵的是,某房企以前玩的那套模式徹底行不通了。
以前他們拿地有門道,承諾自己持有高比例的商業地產,這樣地價就能便宜不少。然后指望著靠這些商業運營起來后的穩定現金流,去銀行辦經營貸,用貸來的錢再滾動發展,形成一個圈兒。
但現在住宅賣不動了,商鋪空著一大片租不出去,銀行一看經營狀況,經營貸批不下來。這不就徹底卡死了嗎?
王峰說,最后幾個月,他們已經開始拼命降租金吸引商戶了,“但降租就是慢性自殺,錢越收越少;不降租呢?商戶跑光了,直接暴斃。”
另一個在萬科的美女朋友悄悄告訴我,他們年終獎都拖到年后了。她說現在公司里的氣氛就是:能按時拿到工資就謝天謝地了,年終獎想都別想!
更離譜的是聽說有家央企,搞了個什么“專業考試”,美其名曰“內部競聘上崗”。結果呢?筆試成績只占20%,剩下75%是啥“綜合考核”,也就是PPT答辯。
下面的各位領導們,提出各種刁鉆問題去為難答辯人,其實誰去誰留,早就已經內定了。
等專業考試結果公布,搞得好像是那些被優化人員的能力不行、不夠格似的,讓別人心理上承受很大的壓力,承受公司上下全部的白眼與非議。
這不明擺著就是想讓你走人,還得給你找個“能力不足”的臺階下。當初招你進來的時候怎么不考?現在又來考一遍?糊弄誰呢!
說實話,行業不行了,公司撐不住了要裁員,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也能理解。但最讓人心寒的,是這種又當又立的虛偽操作。
其實大家心里都跟明鏡似的,這跟你能力強不強、努不努力,根本沒關系!就是市場不行了,公司要砍成本活下去。可他們偏不承認,非要把責任推到非關系戶的員工頭上。這種心理上的打擊,比少拿幾個月工資還讓人難受。
王峰今年正好35歲,老婆剛生了二胎,家里的房貸還有15年要還。他現在最怕的不是失業本身,而是失業之后怎么辦。
想轉行?35歲的年紀,從頭開始談何容易。想繼續在地產圈里找?放眼望去,地產行業都在收縮,都在裁人,哪還有坑給你?這就是活生生的35歲危機。
我問他接下來有啥打算。他嘆了口氣,說正在糾結,是帶著老婆孩子回老家,還是干脆自己創業,做點小生意試試水。
“反正給人打工這條路,怕是走不通了。這輩子可能都不會再進什么大公司。”
某房企裁掉75%的人,背后是75%個家庭的生計突然沒了著落,是75%份無處安放的焦慮和無奈。說白了,在大環境面前,個人的努力真的顯得很渺小。
你可能很優秀,很拼命,但當地產行業都沉了,你也只能跟著嗆水。
但我想說的是,被裁了,絕不代表你不夠好!只能說明,你可能選錯了時機,或者押錯了賽道,或者你不是一只舔狗。
現在回頭看,也許早幾年就該想想別的出路,也許不該把所有的寶都押在地產這一個籃子里。職場就像戰場,有時候,及時看清形勢,果斷止損,比一條道走到黑的堅持更重要。
那些還在地產行業里堅守的朋友們,真該好好問問自己:如果明天,電話也打到你這里,你準備好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