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節(jié)氣是酉月的開始,酉月是金氣最強旺的月份,從白露到秋分之間,就是金氣在增長的過程中,力量最強的十五天。在金氣的作用下,涼氣沖出地面,高空的冷氣層不斷下沉,迫使中間的溫暖空間越來越小,就為金氣收斂的過程。
![]()
此時冷空氣不斷下沉,從而導致地面的濕氣還沒有上升,就凝結成了小水珠,附著在地面的物體之上,就為露水。于是露水就是金氣凝結的產(chǎn)物,金為白色,故稱白露。書云: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所以白露節(jié)氣最大的特點就是金氣強旺,涼氣強旺,露水出現(xiàn)。露水的出現(xiàn),也就意味著秋深氣涼,草木枯黃,候鳥南飛。因此白露三候為: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yǎng)羞。玄鳥春來秋往,雨水來,白露歸,謂之候鳥。
無論是候鳥南飛,還是金氣凝露,都是太陽黃經(jīng)到達一百六十五度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自然現(xiàn)象。如果這些自然現(xiàn)象沒有出現(xiàn),也就意味著節(jié)氣與自然氣場不相符,是氣不順的表現(xiàn)。萬物在大氣中生長,氣不順,則萬物不順。
![]()
書云:白露之日,鴻雁不來,遠人背叛。玄鳥不歸,室家離散。群鳥不羞,臣下驕慢。白露入仲秋,仲秋行春令,則秋雨不降,草木生榮,國乃有恐。行夏令,則其國乃旱,蟄蟲不藏,五谷復生。行冬令,則風災數(shù)起,收雷先行,草木蚤死。
此時金氣已強,其力量不斷收斂,迫使陽氣退去。如果金氣不強,溫度偏高,就無法壓制陰氣,則蟄蟲不藏,大地易動。書云: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填陰也。
![]()
所以秋季的長期高溫和干旱,就會導致蟄蟲不藏,蝗蟲出現(xiàn),正所謂:旱極必有蝗。而蝗蟲的大量出現(xiàn),往往預示著地震的發(fā)生。于是白露節(jié)氣,最該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就是秋高氣涼,露水出現(xiàn)。露水的出現(xiàn),就會釋放掉空氣中的濕氣,斷了雨水的源頭,也就是露重多晴天。
老話說:草上露水凝,天氣一定晴。夜晚露水狂,來日毒太陽。草上露水大,當日準不下。白露要有露,露水多晴天,所以白露之日,宜晴不宜雨。俗話說: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不怕七月鬼,就怕白露水。白露無雨好年成,白露有雨爛一冬。八月聞雷,遍地是賊。
此時斗柄指庚,則心宿在庚,意味著角亢二宿開始下沉,也就是青龍之頭角已下沉,想要再見,待到明年。于是人們將白露之水,稱之為龍之淚,是青龍西沉,離別的眼淚。青龍屬木為少陽,是萬物生長的力量,青龍西沉,則萬物西沉,是因為金氣開始強旺。
![]()
所以白露之露,是金氣凝結的產(chǎn)物,位于秋分之前,金氣上升的過程中。而寒露節(jié)氣,冬水開始顯現(xiàn),此時之露帶著寒水之氣,而寒濕之氣就為百病之源,因此白露水救世人,寒露水,惡過鬼,兩者一白一黑,有著本質的區(qū)別。
白露之露,可以增強自身的金氣,以適應大自然的氣場,于是人們在白露之日收集露水。并將露水與朱砂混合之后,點在孩子的額頭或胸前,以驅逐百病,被稱為“天炙”,也叫“點百病”,是一種祛病的習俗。
書云:白露之日,以絹囊承取柏樹下露,如珠子,取拭兩目,明爽無疾。秋露繁時,以盤收取,煎如飴,令人延年不饑。百草頭上秋露,未唏時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輕不饑,肌肉悅澤。百花上露,令人好顏色。
![]()
處暑節(jié)氣,人們從三伏的高溫中,初遇涼氣,不容易適應,所以處暑申月半,水中鬼亂竄。到了白露節(jié)氣,秋已深,金氣已強,人們已經(jīng)適應了秋季的力量,這時候以金露來增強自身之力,以順應自然氣場的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