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地球版圖被分為七大洲和五大洋,而在遠古時期卻并不是這樣的。
早期的地球陸地是一個整體,名為“盤古大陸”,后來隨著地球板塊的不斷運動,才逐漸分裂開來,并漸漸形成了現在的樣子。那么,未來地球版圖還會發生變化嗎?這是毋庸置疑的,不用說未來,就是此時此刻,我們腳下的大地依舊在運動著,而且這種運動是一刻也不停的。我們為什么感覺不到?因為板塊的運動速度很慢,以印度板塊為例,它就在以每年5厘米左右的速度向歐亞板塊擠壓。
![]()
你可能會瞧不上這5厘米,但絕對不會小視高聳入云的喜馬拉雅山脈,而這世界上最高的山脈恰恰就是這每年5厘米的持續擠壓造就的。
既然板塊運動一刻也不停歇,那么未來的地球版圖將會變成什么樣子呢?這個問題其實一直以來都是地質學家們非常關心的,最近,英國科學家就通過電腦模擬計算得出了一個結論:大概在2.5億年以后,地球上的大陸板塊會重新拼合在一起,曾經的超級大陸將會重現。然而,這對于人類而言或許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
現而今這豐富多樣的動植物種類,與陸地板塊的分布可以說是關系密切。
分散的陸地板塊可以造就更多宜居的氣候,反之,超級大陸則可能成為極端氣候的溫床。因為所有的陸地都集中在一起,內陸地區與海洋相距遙遠,失去了海洋對氣候的調節作用,將會形成廣泛的干旱區域。通過模型推斷,超級大陸的中心區域溫度甚至可以達到60攝氏度以上。也就是說廣泛的內陸地區將會成為生命的禁區,可能只有少數特殊的生命形式可以存活下來。
![]()
另一方面,地質活動會導致深埋于地下的二氧化碳被釋放出來。
如果大陸板塊重新合并在一處,這個過程中所釋放的二氧化碳將會是巨量的,即便平攤在2.5億年的時間段之中,也很難將其全部消化,從理論上來講,屆時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將會達到現在的1.5倍左右,也就是說將會引發嚴重的溫室效應。氣溫的上升會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隨之而來的就是食物鏈的崩潰,而且因為氣溫上升,耕地面積也會大幅減少,人類將會面臨糧食危機。
![]()
在超級大陸形成的過程中,因為海洋板塊被陸地板塊擠壓和俯沖,會導致海床隆起,致使海平面大幅上升,而且氣溫升高導致的冰蓋融化也會進一步加劇這個問題。
根據科學模型預測,超級大陸時期的海平面要比現在高出50到200米左右,人類的生存空間又會被進一步壓縮了。當然,這一切如果發生也是2.5億年之后的事情,似乎與我們并無關系,但我們卻不能因此就漠不關心。因為要想度過因環境變化而導致的生存危機,就必須以前瞻性的思考方式來進行準備。
![]()
想要度過因地球環境變化而導致的生存危機,思路無非就兩條,一條是進行星際移民,另一條則是在地球上建立封閉的人工生態系統,比如地下城。
顯然,后者要更加簡單一些,而前者則更具價值。因為只在單一星球上生存的文明注定是脆弱的,人類文明要想在宇宙中恒久的存在下去,就必須要讓自己成為星際物種。畢竟可能影響人類文明存續的除了地球本身的變化之外,還有外在的因素,比如太陽因自身能量耗盡而產生的氦閃和體積膨脹,都會直接摧毀地球生態或地球本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