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8月27日,南京軍事法庭在勵志社禮堂,對以侵華日軍中將酒井隆為首的一批戰犯進行了“終審”,以屠殺、搶劫、強奸等罪名,判處其死刑。
![]()
此判決一出,南京的百姓是拍手叫好,雖然酒井隆沒在南京作惡,但他的惡名,南京百姓也“略有耳聞”。
然而,令國民黨政府沒料到的是,審判僅僅過去5天,尷尬的事情就來了,以美國為首的盟軍總部,竟然發來一條“指令”,要求國民政府暫緩對酒井隆的死刑,還要把酒井隆引渡到日本!
看到“指令”后,審判人員頭都大了,當時的蔣介石,以美國馬首是瞻,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美國下的指令,他敢違背?
可酒井隆若真被引渡到日本去了,國民政府司法部的臉面還要不要了?他們如何對民眾交代?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這個時候,英國政府也傳話過來了,要國民政府把酒井隆引渡到香港,接受他們的審判!
怎么辦?一時之間,國民政府的外交部、司法部以及國防部,爆發了激烈的爭吵,有人同意引渡,有人卻主張立即執行死刑,一幫人吵得面紅耳赤,卻說也說不服誰。
最終,這個決定權交給了蔣介石,讓蔣介石自己定奪。
![]()
當時,大多數人都認為,蔣介石會把酒井隆交給美國,可令人意外的是,蔣介石沒過多猶豫,便做出了答復——“克日執行”,啥叫克日執行?說白了,就是立馬殺掉酒井隆!
1946年9月13日下午2點半,得知美國、英國都要求引渡,以為自己死不了的酒井隆,正赤著上身,穿著一條短褲在牢房悠哉悠哉寫“回憶錄”,南京法院首席官陳光虞帶人走了進來。
聽到要槍決自己,酒井隆嚇得面色蒼白,但他依舊故作鎮定,以整理遺書為由,要求稍緩執行,可陳光虞怎么會給他這個面子?直截了當道:“不行,時間不允許!”。
面對陳光虞的強硬,酒井隆慫了,他懇求陳光虞給他一點點時間,讓他處理后事,好體面的去死,最終,陳光虞給了他半個小時。
1946年9月13日下午4點,身著西裝,打著領帶的酒井隆緩步走上了刑場,隨著一聲槍響,魂歸天外,享年59歲。
![]()
也不知中槍后的他,有沒有聽到圍觀的南京百姓發出的雷動般的歡呼聲和震耳欲聾的鼓掌聲。
話說,蔣介石為什么態度如此堅決,非殺酒井隆不可呢?要知道,他連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都能以禮相待,而且在1949年,還將其“無罪釋放”。
能容下岡村寧次,怎么就容不下一個酒井隆呢?原因很簡單,蔣介石跟這個酒井隆,早在1928年就結下了梁子,而且讓蔣介石深以為恥,還在日記中寫道:“身受之恥,以五三為第一,倭寇與中華民族結不解之仇,亦由此而始也。!”。
酒井隆,日本廣島人,29歲從日本陸軍大學畢業,37歲來到中國,在日本駐濟南領事館擔任武官,是有名的“中國通”。
![]()
1928年春,在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穩住局勢的蔣介石,聯合閻錫山、李宗仁、馮玉祥,開始了第二次北伐,討伐占據北京城的東北王張作霖。
面對蔣介石的攻勢,張作霖是節節敗退,這時候,日本人不高興,因為張作霖是靠日本人庇護起家的,雖然跟日本人面和心不和,但日本人還指望通過扶植張作霖,開控制東北呢。
蔣介石打張作霖,日本人沒意見,因為張作霖弱了,有利于他們控制,可蔣介石要消滅張作霖,這個就不行了,若讓蔣介石進了東北,他們豈不前功盡棄?
于是,在蔣介石打進山東后,日本人有了動作,他們以保護日本僑民為由,讓日本第六師團5000余人從青島登陸,日夜兼程趕往濟南。
1928年5月1日,蔣介石率領的北伐軍也到了濟南,聞訊,這個酒井隆,立即帶著兩個侍從,上門拜訪蔣介石。
![]()
一見面,酒井隆就對蔣介石點頭哈腰,還大夸北伐軍如何如何勇猛,這讓蔣介石很受用,酒井隆還對蔣介石說,日本方面無意干涉中國內戰,他會讓日本兵撤離山東。
蔣介石跟酒井隆同歲,能得酒井隆夸贊,當然很受用,聽了酒井隆承諾后,他放松了警惕,信以為真。
不料,離開蔣介石住所后,這個酒井隆就開始攛掇濟南的日軍搞事情,他們不僅隨意捕捉北伐軍士兵,甚至還槍殺了北伐軍的一名運輸隊長。
此事一出,蔣介石是憤怒至極,但當時中國勢弱,國內尚未統一,蔣介石也不愿再樹強敵,于是選擇了隱忍,可他的隱忍,卻讓酒井隆等人更加肆無忌憚。
5月3日,在酒井隆的唆使下,日軍竟然強行解除了北伐軍1700余人的武裝,這讓蔣介石更加憤怒,但他依舊選擇隱忍,下令北伐各部“約束士兵,不準開槍還擊!”。
![]()
見蔣介石這么軟,酒井隆更囂張了,他開始想辦法,讓事態進一步升級。
5月4日,北伐軍在濟南城內,抓了13名走私鴉片的日本毒販,按中國法律,這13個日本人,要被處死!
得知此事后,酒井隆開心了,他宣稱北伐軍殺害“無辜日本僑民”,并將數目夸大了10倍,開始“報復”北伐軍。
當天下午,第六師團用大炮和重機槍,轟炸了濟南城內居民稠密區和北伐軍駐地,死傷1000多名中國軍民。
當天晚上11點,酒井隆又指使數十名日軍,闖入山東省交涉公署,將蔣介石派去的交涉官蔡公時等18人捆綁起來,并且殘忍的將他們耳鼻舌眼割下來,然后用機槍將他們射殺。
這位蔡公時,是同盟會元老級別的人物,孫中山病重時,還曾親自在病床前照料,而且與蔣介石私交極好,死的如此之慘,蔣介石有多恨,可想而知。
![]()
然而,由于實力懸殊,雖然好友死了,雖然濟南城內1000多名軍民慘死,但蔣介石還是選擇隱忍。
這時候,酒井隆跳的更歡了,一心挑起戰爭的他,直接下令攻占濟南城,還反咬一口,說是北伐軍率先挑釁。
于是濟南城內的軍民遭殃了,日軍在濟南燒殺搶掠,6000多名濟南百姓慘遭殺害,1700余人受傷,這便是震驚一時的濟南慘案(五三慘案)。
濟南慘案發生后,幾乎全世界一邊倒的聲討和譴責濟南日軍,就連日本國內的一些民眾,也組成了“反對干涉中國同盟”,本欲借此機會侵華的日軍,見機會實在不成熟,不得已取消了侵略計劃。
濟南慘案之后,酒井隆和濟南日軍沒有受到任何懲罰,回到日本的他,反而被升為了中佐,擔任參謀本部作戰部中國課課長,繼續為侵華做準備。
而因為在濟南慘案時不作為,蔣介石也沒少遭人唾罵,蔣介石本人也深以為恥,甚至,在蔣介石眼中,這一恥辱,不亞于南京大屠殺!
![]()
本來,日本留學歸來的蔣介石,在主政后,很有跟日本“聯合”的心思,經此一事,他也打消了這個念頭,轉而想法設法跟西方國家取得聯系,尤其是美國。
濟南慘案之后,回到日本的酒井隆,就消失在了蔣介石視野,直到1934年8月,才重新踏足中國,擔任日本天津駐屯軍參謀長。
到中國沒多久,這個酒井隆,又開始給蔣介石添堵了。
1935年5月初,天津的日租界,發生了件大事,天津的《國權報》漢奸社長胡恩溥和《振報》漢奸社長白逾桓,在兩天之內,先后被槍殺。
聽聞這兩個漢奸的死訊,天津百姓拍手叫好,身在天津日軍參謀長酒井隆,也是拍手叫好,因為,他們的死,為他侵略華北,提供了契機,于是,他立馬聯系了關東軍駐山海關特務機關長儀峨誠也、日本駐華公使館副武官高橋坦,開始搞事情。
![]()
就在酒井隆籌劃侵略華北之時,5月17日,在河北遵化縣,又出事情了,抗日軍人孫永勤率部進入“非武裝區”,并受到了遵化縣縣長的庇護。
這下子,酒井隆有了由頭,1935年5月25日,酒井隆給日本參謀本部發了封電報,說胡、白二人被殺,是蔣介石指使的。
他還說:“為了了自衛之需要,將來不經警告隨時采取認為適當之行動,并聲明由此發生的不幸事件概不負責。”。
5月29日,酒井隆按照駐華日軍司令梅津美治郎的命令,發表通告,說“日軍不僅有必要再次越過長城線,而且實際上北平、天津兩地,也有必要包括在停戰地區內!”。
在如此背景下,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長的何應欽,不得不親自出面,與酒井隆等人交涉。
見面后,酒井隆囂張至極,他威脅何應欽“今后如再發生如此行為,日本軍將采取自衛行動。”。
接下來的10多天時間,梅津美治郎、酒井隆等人,開始跟何應欽談判,為了逼迫何應欽和國民政府,6月7日,部分日本關東軍,進了山海關,并在錦州一帶集結了部分空軍力量,6月9日,日本海軍還從旅順,派了2艘驅逐艦,來到了天津大沽口。
這時候的蔣介石,還想著“攘內必先安外”,對侵華日軍是一味妥協退讓,6月10日,《何梅協定》簽訂,日軍幾乎不費一槍一彈,就侵占了我國平津一帶的軍事要地。
據說,簽協定的時候,酒井隆還拔出軍刀,架在何應欽脖子上,命令何應欽趕緊簽字!
![]()
國民政府如此賣國行徑,引得國內民眾憤慨至極,于是,著名的一二九運動爆發了,抗日救亡的呼聲,達到了頂峰。
當得知此事是由酒井隆一手挑起,蔣介石對他,更是恨得牙癢癢,但卻無可奈何。
《何梅協定》后,酒井隆又升官了,成了日軍第十四師團步兵第二十八旅團旅團長,軍銜也升到了少將。
1937年7,侵華戰爭前面爆發,酒井隆所部,被便到了華北方面軍序列,他率部向北平以南進犯,一路燒殺搶掠,一直打到河南開封。
1938年6月,酒井隆被任命為張家口特務機關長,他一面收集情報,一面大搞經濟侵略,大肆掠奪資源,來支持侵華戰爭,不僅如此,酒井隆還唆使滿蒙一些貴族,搞蒙疆自治。
1941年11月,酒井隆又升官了,成了廣東省日本第二十三軍司令官,在他的進攻下,九龍、香港迅速淪陷,并迫使英國在香港旅和加拿大旅和義勇軍共1.2萬人投降,這也是英國要將其引渡香港審判的重要原因。
![]()
終于,經過8年苦戰,我國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曾經不可一世的酒井隆,也成了階下囚。
面對檢察官的指控,酒井隆是百般狡辯,說自己只是“督查不嚴”,想以此逃脫罪責。
然而,讓蔣介石、何應欽引以為恥的人,怎么可能通過狡辯就被輕輕放過?這才有了文章開頭,酒井隆被判死刑的事情,只是,蔣介石寧愿駁了“大哥”的面子,也要斃了酒井隆,這一點確實出乎了所有人意料。
話說,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的罪過,遠比酒井隆要大的多,為何蔣介石要著被人唾罵的風險,也要將他無罪釋放呢?原因有五。
第一,日本宣布投降后,岡村寧次拒絕向八路軍和新四軍投降,幫著蔣介石侵吞了勝利果實。
不僅如此,岡村寧次還建議蔣介石,把在華的128萬日軍留下,幫他打內戰,只是由于美國反對,未能實現。
![]()
第二,在日軍投降后,在遣返日軍時,岡村寧次又幫了蔣介石大忙,本來預計花費3年才能完成的遣返工作,僅僅10月,就全部完成。
第三,岡村寧次軍事才能出眾,蔣介石對其很是重視,讓他當了國民黨當局的秘密軍事顧問。
第四,岡村寧次跟何應欽是同學,二人關系莫逆,而湯恩伯,是岡村寧次的學生,二人從中也出了不少力。
第五,岡村寧次雖是侵華日軍最高指揮官,但他并沒有親自參加燒殺搶掠,蔣介石等人認為,那些烏七八糟的事情,都是底下人干的,與岡村寧次無關。
不僅如此,他們還認為岡村寧次“有功”,因為他在擔任華北侵華總司令期間,曾打擊過奸商、還給老百姓提供過布匹等等。
因為這些原因,在日軍投降后,國民黨當局,并未把岡村寧次當戰犯看待,直到1947年年底,在國內輿論的壓力下,才把他關進監獄。
然而,被關僅僅幾個月,岡村寧次便被保外就醫了,直到1948年8月,國民政府才對岡村寧次進行審判。
![]()
審判,也如同兒戲一般,哪個法官,敢違背蔣介石、何應欽等人的意志?這才有了岡村寧次被無罪釋放的事情。
這個判決,不僅驚掉中國人的下巴,就連日本人,都是吃驚不已。
被無罪釋放后,岡村寧次回了日本,但他跟蔣介石等人的聯系,并未就此斷絕,蔣介石退守臺灣后,岡村寧次還曾在臺灣的“革命實踐研究所”擔任高級軍事教官、顧問等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