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1951年8月13日,當時的中國政務院發出通告,將抗日戰爭勝利日由每年的8月15日改為9月3日。
在艱苦卓絕的抗日14年中,無論是槍炮聲厲的真實戰場,還是白色恐怖下的隱蔽較量,吉林地區曾涌現出無數熱血男兒——無論是東北軍還是抗聯,亦或是綠林好漢,無論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甚至是草莽百姓,皆同仇敵愾,以血肉之軀、堅定意志與兇頑的日寇斗智斗勇,進而在白山松水間,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激昂樂章!
1931年9月吉林省城淪陷后,熙洽成立偽吉林省長官公署,發布通令誘逼各地軍政長官投降。當時駐扎在官馬山的馮占海毅然三次拒絕熙洽的命令,將部隊改編為吉林自衛軍,通電全國起義抗日,打響了吉林人民反擊日寇的第一槍。
在當時,雖有不少原東北軍的將領附逆,但許多具有愛國心的中下層官兵,對熙洽及其走卒的賣國行徑充滿了無限的憤慨。繼馮占海高舉抗日大旗之后,原東北軍陸軍第二旅的營長田霖、第二十三旅營長宋國榮、煙筒山迫擊炮連也高舉義旗,向日本侵略者開火。第一軍營長王德林也曾率領抗日隊伍一度攻克了日偽占據的蛟河等地。
早在1931年,中共滿洲省委開始組織抗日游擊隊抗擊日寇的侵略。1932年6月,在磐石縣創立了吉林地區由我黨領導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裝——滿洲工農反日義勇軍第四軍第一縱隊。后來,在楊靖宇同志的努力下,這支隊伍發展壯大,成為東北抗聯第一軍。李紅光、鄧曉春、曹國安、宋鐵巖等都是這支隊伍的杰出代表。除第一軍外,由王德泰、魏拯民帶領的東北抗聯第二軍也曾在吉林地區戰斗過。
為了支援武裝斗爭,我黨領導下的吉海鐵路工人總工會,從人力物力上給予磐石地區抗日武裝以極大的支援,并提供情報、傳遞消息。城市里的黨組織也積極活動,宣傳抗日,其中1939年策動的吉林監獄越獄事件,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為加強對東北地區的抗日工作領導,我黨還從1939年至1945年,先后六次向吉林地區派遣地下黨員和情報人員。李維民、鄭墉成功地潛伏在城中,梁海橋、李發禹則在吉林地區發展了多名共產黨員,建立了秘密的黨組織。在嚴酷的斗爭形勢下,這些共產黨員一直堅持斗爭,發動和團結群眾,開展情報工作,為光復后黨在吉林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東北抗戰的14年里,有大批不堪受辱的吉林人選擇趕赴關內,加入各種形式的抗戰活動(如:張克威、沈越、莽大令)。在吉林城內外,留下來的中國人也時刻不忘民族仇恨,同日偽當局進行著諸如罷工、資助抗日等各種形式的斗爭。另外,在吉林城,還曾有國民黨的情報人員(如:石堅)秘密搜集、傳遞情報。
可以肯定的說,八十年前,白山黑水間,抗日先輩們以血肉之軀筑起長城,用不屈意志點燃救國烽火。他們百折不撓的英毅忠魂,絕地抗爭的不朽壯舉,早已融入吉林的山河血脈。今日的和平盛世,是他們用熱血澆灌的成果。后來人自當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傳承其愛國大義與斗爭精神,以奮進之姿告慰先輩,讓抗日烽煙中的精神火炬永照前路!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