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我是胖胖。
這個時代賦予了每個人“自由表達”的權利,但自由從來不是沒有邊界的任性,更不是披上正義外衣的投機。
公共關懷,在胖胖看來,應該是為了澄清真相、守護公共利益,而不是借機謀私,或把個人好惡冒充、上升到為全民尺度。
所謂“既做婊子,又立牌坊”,并非世間罕見,但能演繹得如此擰巴,如此自鳴得意,倒也算是一種奇觀。
公雞打鳴,是為了告訴你天亮了,而不是讓你計較它爪子上粘了幾坨泥。
世間的意義,本該著眼于整體,而不是執拗于細枝末節。
過度的挑剔,往往不是出于真理的需要,而是出于個人的執念與算計。
為什么要提到這一點?
前幾天,胖胖寫過魯迅打卡墻被舉報一事,后續來了:
8月30日,微博社區觀察員官方賬號@圍脖俠發文稱,經核實,違規用戶@非吸煙者權益策略師Ada,存在多次借控煙之名推廣所謂“尼古丁袋”的行為,因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和社區公約,已被平臺關閉賬號。
而這位被封禁的用戶,正是此前投訴“魯迅夾煙墻畫”的當事人孫女士。
![]()
報道明確指出,根據律師解讀,尼古丁袋在我國尚未取得生產銷售批準,既不具備煙草產品的正規形式,也缺乏安全保障,涉嫌違法。
生產、銷售、宣傳此類產品,均可能觸犯法律。
在后續中,我們可以看到,原來這場“魯迅墻畫”風波,背后竟暗藏另一層生意經:
打著控煙的旗號,實則夾帶私貨。
其實,回顧孫女士的投訴路徑,我們很容易發現其中的荒誕。
第一次,她選擇在浙江的政務軟件“浙里辦”舉報,理由是魯迅墻畫“有害未成年人”,可能誘發吸煙行為。
當地文旅部門迅速回應,但她投錯了地方,管轄權不在區里。
隨后她又馬不停蹄跑到市級文旅部門,再把結果放上網絡,營造輿論氛圍。
從形式上看,這是一種“積極行使公民監督權利”。但問題在于,她的邏輯從一開始就站不住腳。
幾十年來,這幅魯迅畫像一直存在,從未有人因此“被迫吸煙”。
魯迅本就是一個真實的人,抽煙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若把這一細節剔除,難道不是另一種“歷史漂白”?
個人反感煙味本身沒錯,但拿控煙上綱上線來對付魯迅,把藝術創作和歷史真實都拖下水,那就不是“個人偏見”的泛化嗎?
“視其行步,竊斧也;視其顏色,竊斧也;聽其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者也。”
內心臟的人,看什么都是臟的。
孫女士的執拗,本質上并非守護公共利益,而是把個人偏好強行加諸公共空間。
更諷刺的是,她背后的真實身份被揭開后,才讓公眾明白:
這不僅是執念,更是一種赤裸的投機。
在網友的深扒之下,孫女士并非單純的控煙者,而是推廣“尼古丁袋”的從業者。
所謂尼古丁袋,是一種口含煙制品,在我們國內是禁止的。
它的危害和成癮性甚至高于香煙,監管機構對其態度非常明確:不允許上市、不允許宣傳。
換句話說,孫女士一邊以“關心未成年人”為由舉報魯迅墻畫,一邊卻在私下推廣更危險的替代品。
這種行為,正是典型的“掛羊頭賣狗肉”。
結果如何?廣告賬號被封禁,相關行為可能還要接受調查。
動機捋出來了,無非就是想借輿論做杠桿,最后卻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當然,隨著事件發酵,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網等多家官媒接連發聲。
人民日報評論尤為直白:“魯迅手里的煙,掐不得,有事說事!”
是的,有事說事,歷史真實不可篡改。
魯迅在其所處時代抽煙,是事實。他的偉大,不在于是否成功戒煙,而在于他的思想與批判精神。
央視網則提到:“宣傳控煙是一回事,拿控煙來綁架魯迅先生、限制藝術創作,是另一回事。”
控煙值得宣傳,但不能以控煙之名行荒唐之實。
有人諷刺孫女士“咸吃蘿卜淡操心”,魯迅的后人周令飛更是淡然:“人人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我對敢于提出自己意見的人是尊重的。至于墻畫要不要修改則是另一回事,我個人覺得一笑了之即可,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一把尺子。我們應該做的是銘記歷史、尊重歷史。”
在這一刻,社會的常識感、理性判斷,反倒比某些“偽公共關懷”更有力量。
在網絡時代,每個人都能“自由發聲”。
這是進步,也是風險。
進步在于意見能被表達;風險在于意見可能被濫用,被某些人拿來當作工具。
投訴機制的存在,本是社會治理的保障。
但當投訴被過度使用、甚至成為投機工具時,公共治理就會陷入無謂的消耗。
社會討論應以理性為邊界,而非情緒、利益所裹挾。
否則,本該促進公共利益的機制,最終卻淪為個人博弈的舞臺。
事件到這里,似乎告一段落:
孫女士的投機行為暴露,平臺介入,媒體定調,魯迅墻畫得以保留。
未來還會不會有類似的荒誕?答案是肯定的。
因為只要公共機制存在漏洞,就會有人去鉆空子。
公共關懷從來不是借刀殺人的工具,而是守護真相與尊嚴的責任。
任何的歷史人物都需要真實,而不是粉飾;社會機制需要理性,而不是投機。
魯迅先生說過一句話:“希望是附麗在存在上的,有存在,便有希望。”
在今天看來,這句話仍然有力。
抽煙,于魯迅,不過是生活習慣,放在今天也許算個健康小瑕疵,是個人選擇;放在歷史的縱深中,連文化人的“小節有虧”都談不上。
真正定義魯迅的,是他的思想鋒芒與精神厚度,而不是指尖那一縷青煙。
公共空間的意義,在于允許每個人存在,只要不干擾別人,就能保有自己的自由。
態度,也該是真實、理性、健康,而不是一地雞毛的投機。
人性有瑕疵,歷史有灰度,社會有邊界。
只有承認這一切,我們才能讓理性、秩序與公共利益在現實中落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