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圓方的第1277篇原創
(點擊標題下方小耳機標志可收聽音頻)
01
如果有一位中國女士
她13歲的時候,父親任某部隊教育方面的主要領導,而她卻就讀于某有美國教會北京的“國際學校”……
如果有一位中國女士
她本來是年少的時候是在媒體上寫文章出名,但是因為向往成為醫生,以“理科”相關的預科生身份被安排進了“協和”。
最后因為各種原因,她最后還是以“優秀文學畢業生”的身份畢業,還拿到了美國大學的獎學金(對了,她在大學期間在一個牧師家里受洗歸主)
如果有一位中國女士
去美國留學,美國波士頓的威爾斯利學院攻讀的是英國文學,專事文學研究。兩年后,就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回來之后直接就能在北大和清華任教……
如果有一個中國女士
她結婚的時候,美國駐華大使專門到場祝賀,共同合影……
如果有一個中國女生
在國家面臨“重大變數”的時候,卻選擇去日本訪學教書,還被日本的大學聘請為教授,教授“中國文學”。
直到國內的“重大變數”塵埃決定以后,才決定回國……
不知道這樣一位“中國女士”
如果是在今天的中國輿論場,會得到什么樣的待遇和評價呢?
想先聽聽小伙伴們的意見。
![]()
![]()
![]()
這位女士的名字,叫“冰心”。
02
冰心
(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
原名謝婉瑩
我們一起聊聊,她去日本之后的故事。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英、美、蘇四國均派軍事代表團駐扎日本。
1946年,吳文藻作為中國軍事代表團政治組組長,被派駐日本。同年11月13日,冰心也到達日本東京。
1948 年,冰心受邀到東京大學講學,她給東京大學的學生做了五次演講,主題是"中國文化的背景""中國舊文學之特征""新聞學的產生""新聞學的特征"等五個方面。受到了東大學子的熱烈歡迎。1949年至1951年,冰心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
1949年1月,北京和平解放的消息傳到東京,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傳到東京,冰心夫婦歡心鼓舞,下定決心回國。
1951年,在周恩來及有關部門的協助下,冰心和吳文藻攜全家從日本回到祖國,受到熱烈歡迎。
"我回到祖國,回到我最熟識熱愛的首都,我眼花繚亂了!幾年不見,她已經不再是'顏色憔悴,形容枯槁',而是精神抖擻,容光煥發了。"冰心當時寫到。
看到這里,上面選擇
“應該被批評和調查”的小伙伴也不必覺得自己選的有問題。因為在那個時代,有很多人也這么想。
1966年8月18日,冰心被揪到中國作協的批斗會上,因用語問題(如將“報社”說成“報館”)被指責為“頑固堅持國民黨立場”,遭到訓斥和羞辱。
紅衛兵多次抄家,沒收書籍和物品,包括《警世通言》、蘇聯作家作品等,甚至因吳文藻日記中夾有蔣介石照片而被指控為“敵人”
冰心被關進“牛棚”,每天清晨需清掃文聯大樓的女廁所,年近七十仍被迫在嚴寒酷暑中勞動。
最后被誣陷為“國際間諜”,被迫參與“罪狀展覽會”,展出旗袍、銀元等物品,盡管許多展品并非她的私人物品。
1970年初,70歲的冰心被下放到湖北咸寧五七干校,從事看管菜地、拾牛糞等體力勞動。
03
那,什么時候“冰心”回歸了今天我們熟知的“冰心”的形象了呢?
1971年,尼克松將要訪華。
吳文藻與冰心雙雙調回北京。第一個任務即配合尼克松訪華,民族學院負責翻譯出版尼克松《六次危機》一書,吳文藻擔任校對,冰心潤色文字。
最后“冰心”成為了今天大眾認知的“冰心”,或許就是這次“翻譯”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而她的命運與選擇,無不印刻著時代的痕跡:
開放與保守
苦難與復蘇
個人與家國
晚年的冰心,以《寄小讀者》續篇等作品重回公眾視野。
這時的她,不再是“問題人物”或“被批判者”,而成為跨越時代的文學象征。
![]()
今天圓方到了煙臺,去了“冰心紀念館”,看了“冰心”女士一生的起起伏伏,頗有不少感觸
時代的評價往往如潮水起伏,而生命的價值,終須置于更長遠的江河中丈量。
而冰心的命運,又何嘗不是我們每一代人共同命運的折射呢?
最后用“冰心”女士書中的一句話,做為今天文章的結束吧:
青年人!信你自己罷!
只有你自己是真實的
也只有你能創造你自己。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