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
撰文/陳鄧新
編輯/李 季
排版/Annalee
作為國內AI云首倡者,百度智能云又有了大動作。
2025年8月28日,2025百度云智大會在北京如期拉開帷幕,發布了新一見、百舸5.0、千帆4.0等AI全棧產品,迭代了AI全棧能力,包括雅識教育、心影隨形、千尋智能等在內的客戶也紛紛展示了合作成果,其中“吳彥祖數字口語陪練”被互聯網津津樂道。
當下,AI掀起一場“生產力革命”,持續引領智能涌現,而百度智能云是這場革命的重要領導者與推動者,進一步鞏固了“AI云第一”的優勢。
智能優先之下,百度智能云有了更大的勢能。
更懂企業的痛點
AI云,是AI與產業深度融合的云。
以游戲產業為例,由于游戲是AI落地的天然場景,游戲陪伴類公司心影隨形將AI視為煥新游戲產品力、提升游戲體驗的關鍵所在,百度智能云AI能力賦能之下,在實時語音“開黑”的過程中實現了AI伙伴的攻略指引和陪伴體驗。
心影隨形聯合創始人王碧豪表示:“未來將繼續與百度智能云等生態伙伴合作,形成一個整體的、全方位的包裹,讓用戶價值得到充分的滿足。”
由此可見,AI云才是企業擁抱智能化的必由之路。
基于此,百度智能云以云計算為基礎、以AI為抓手,通過“云智一體”的打法,成為重塑千行百業的關鍵旗手。
一方面,推動AI從可用走向好用。
大多數企業對經營效率格外看重,對AI賦能的實際效果格外敏感,這對AI落地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問題在于深度融合之后應用場景往往也更為復雜,考驗著AI技術的底蘊與場景適配能力。
關于此,從一見化身“AI老師傅”,就可見一斑。
百度智能云一見是基于多模態大模型的全視覺管理數字化平臺,聚焦安全生產、質量檢測、工廠SOP等核心場景。
2025年4月發布的5.0版本支持“一句話生產專業級視覺AI應用”,不過深入產線后,發現中小工廠的SOP大多是老師傅手把手教出來的,即使在大型企業,隨著產品工序的迭代,導致“流程一變、腳本重寫、調試重來”。
![]()
為此,百度智能云一見上新了一見工序合規分析能力,只需上傳一段標準操作視頻,20分鐘就能生成一個復雜工序的AI技能,堪比“AI老師傅”,徹底解決了生成周期長、落地門檻高、無法靈活定制等難題。
深耕最接地氣的場景,正是百度智能云成功的秘訣。
另外一方面,賦能企業降本增效。
好用之外,AI還需滿足企業降本增效的實際需求,如此才可以真正提高企業的效率和競爭力,這也是AI與產業融合的根本目標。
對此,雅識教育深有體會:與百度智能云攜手推出全球首個“AI數字人英語教練”,無論是模擬面試還是練習口語,都可以24小時即時應答,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輕松實現用戶增長。
唯有帶來肉眼可見的改變,企業才會認識到智能化的實際價值,從而百度智能云可以進一步打開AI云的增量空間。
全棧優勢化為硬實力
在IDC最新發布的《中國AI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2024:全面向生成式AI演進》顯示,2024年中國AI公有云服務市場規模達195.9億元,百度智能云以24.6%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連續六年、累計十次蟬聯中國AI公有云市場冠軍。
![]()
這意味著,百度智能云持續領跑行業。
實際上,百度是全球為數不多擁有全棧AI技術架構的公司,在芯片層、框架層、模型層與應用層都有關鍵自研技術,擁有其他玩家不可比擬的優勢。
《百度人工智能創新與專利白皮書2025》顯示,截至2024年底,百度在人工智能全領域專利申請量突破2.7萬件,連續七年位居國內第一。
全棧優勢的背后,則是百度智能云相當能打。
首先,千帆是最完備的企業級AI平臺。
當下,“模型即服務”走向“Agent即服務”成為行業的共識,智能體成為最受青睞的AI原生應用發展方向。
作為業內最早布局智能體的重量級玩家,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臺已演化為“智能體工廠”,為企業開發智能體提供全流程工具鏈,助力企業打造多維智能體生態。
官方資料顯示,千帆的企業用戶數量為46萬,開發了130萬個智能體,組件調用次數高達2.3億次,成為智能體規模化落地的核心平臺。
在可穿戴賽道,李未可科技攜手百度智能云將AI拍攝眼鏡變成“零級智能體”入口,在多模態解決方案支持之下,支持128種語言實時互譯、即時拍照翻譯,整合了傳統旅游中的講解、記錄、翻譯核心需求,成為自由行及出境游用戶的實用助手。
而最新的千帆4.0,提供Agent從原型設計到生產部署的系統能力,是迄今為止功能最完備的企業級AI平臺。
更為重要的是,包括百度AI搜索在內的百度集團優秀產品技術,都會作為MCP Servers,陸續在千帆上開放。
如此一來,可以極大地簡化了智能體開發流程,滿足企業多樣化的開發需求。
其次,昆侖芯超節點以一當百。
一直以來,算力緊張令AI成本居高不下,如何“高效率、低成本”良性發展,成為行業揮之不去的難題。
百度智能云自研了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侖芯,并最新推出昆侖芯超節點,為行業提供了一個解題思路。
所謂昆侖芯超節點,即將64張昆侖芯集成到一個機柜,用卡間互聯代替機間互聯,實現單卡性能提升13倍,單機訓練性能提升10倍。
最終,一臺機柜的算力相當于之前100臺服務器。
一名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參數規模最大的開源模型是Kimi K2,有了超節點的先進算力,只需要幾分鐘、1個云實例就可以輕松讓1萬億參數規模的模型跑起來。”
由此一來,“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從夢想走進現實,企業可以更低門檻地進行應用的開發與產品創新。
更為關鍵的是,由于全流程自主研發,昆侖芯可以做到穩定供應,有效避免AI被國外“卡脖子”,從而牢牢掌握算力的自主權,坐擁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
再次,百舸將大模型計算效率提升至極致。
要想榨干每一滴算力,并全部用在刀刃上,離不開百度智能云百舸AI計算平臺的鼎力相助:使用“百舸+昆侖芯”方案,單卡吞吐性能相比國內主流芯片方案可以高出90%;大規模、高并發模型推理速度可以提高40%+。
而最新的千帆百舸5.0,在網絡、計算、推理系統以及訓推一體效率上進行了全面升級,進而打破了AI計算效率的瓶頸。
譬如,百舸自研的超大規模HPN高性能網絡,支持單集群10萬卡RDMA網絡互聯,把端到端延遲壓縮至4us,為三萬卡集群再上一個臺階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再譬如,百舸把“推理采樣、獎勵評估、訓練更新”打造成一條高吞吐、低時延的流水線,實現訓推一體整體效率的最大化,實現強化學習效率提升900%。
從新業態成為新引擎
硬實力之下,百度智能云在這場AI變革中,通過加碼AI云,抓住產業深水區的核心痛點,從而滲透研、產、供、銷、服的各個環節,有了更大的行業話語權。
百度智能云成為65%央企、80%系統重要性銀行、TOP 10手機廠商、95%主流車企、最多重點具身智能企業等的共同選擇。
以央企中國鋼研為例,與百度智能云一見合作打造金相分析大模型,解決傳統冶金材料質量檢測低效、漏檢等問題,實現了95%的分割準確率。
這個趨勢,延續到2025年。
公開數據顯示,2025上半年我國大模型中標項目累計達 1810個,中標金額突破64億元;其中,百度智能云累計獲得48個中標項目和5.1億元中標金額,成功拿下“雙第一”,在金融、能源、制造等重點行業中持續領跑。
百度智能云事業群總裁沈抖表示:“大模型產業落地是一場長期接力,百度將堅定投入,打造更先進、高效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服務更多中國企業,加快推動大模型產業化發展,釋放更多場景價值。”
隨著場景價值的逐步釋放,百度智能云業務成為百度的新引擎。
財報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百度的AI新業務首度突破百億大關,同比增長34%,主要受百度智能云業務增長所帶動;2025年上半年,百度智能云收入同比增長34%,高于2024年上半年的低雙位數收入增速。
對此,花旗銀行表示,因百度智能云業務和自動駕駛出租車業務的發展勢頭良好,維持百度的“買進”評級,并目標價上調至143美元,這意味著后續有超50%的上漲空間。
站到AI云的浪頭,百度未來市值重構自然順理成章。
這就如同扎根地下的毛竹,最初的數年幾無變化,在積蓄迸發的力量之后,開啟瘋狂生長模式,很快就反超其他竹木。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我們相信,AI-first戰略使我們能保持領先地位,在AI時代抓住長期增長機會。”
總而言之,云智一體之下,百度智能云憑借智能優先占據了用戶心智,成為AI云的“代名詞”,而隨著AI的商業價值持續釋放,百度智能云也奔向產業智能化的星辰大海。
那么,“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