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一名去巴厘島游玩的男子,摟著兩名原住民美女拍照。兩位美女笑得非常自然,居然一點都沒覺得尷尬。這張照片背后,其實藏著一段特殊的歷史故事,反映了當時東南亞殖民地的社會現狀和文化碰撞。
眸光流轉,巧笑倩兮,照片中的兩名巴厘島原住民美女在一代喜劇大師卓別林的懷中,沒有任何遮擋的上半身就這樣被赤裸裸地拍下,成為了照片中的“經典”。
在那樣一個貞潔比生命還要重要的年代,兩位美女臉上卻沒有一絲一毫的尷尬,似乎還一臉愜意……
殊不知,這一切都是“假象”,她們是被迫的,東南亞殖民地的歷史背景,容不得這些在巴厘島原住民進行身體以及精神層面的反抗。
那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呢?
《城市之光》拍攝結束后,一身疲憊的卓別林收到邀請前往巴厘島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度假,作為超級巨星,卓別林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因為他的社會影響力以及知名度,卓別林每次外出待遇都幾乎是最高級別,1932年,卓別林乘坐作荷蘭皇家郵輪公司頭等艙前往巴厘島,并在那里留下了一張合影照片。
彼時的卓別林還不知道這張照片的背后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卓別林剛抵達巴厘島,熱帶風情的島嶼,大海的洶涌澎湃,與岸邊高大的綠色植物相得益彰,巴厘島群眾正在勞作,帶著別樣的生息,可她們的臉上卻少了些許生機勃勃,倒是顯得有些壓抑。
巴厘島上有很多漂亮的少女,卓別林看著她們臉上的微笑,以及脖頸上戴著的散發著淡淡芬芳的茉莉花環,神情多了一抹前所未有的放松。
其實,在卓別林看不到的地方,小小的看似美好的巴厘島,剛剛爆發了一場“暴亂”,巴厘島北部發生了一場鎮壓原住民起義的軍事行動。
還有一些巴厘島的原住民剛剛下葬,尸骨未寒,一個一個鼓起的小土包,成為了他們最后的歸宿,當卓別林詢問那些土包是什么時,眾人眼神閃躲、支支吾吾,卻說不出來一句完整的話。
卓別林走到哪里,都會有影迷和粉絲,可那天,在巴厘島上,那些少女們看向他的眼神卻透露出生疏和淡漠,后來,眾人才明白,她們都備受壓迫,每天的想法就是活下去,哪有什么精力“追星”呢。
第一次前往巴厘島的卓別林根本不知道,他的那場旅行實際上正是被提前安排好的,就是為了凸顯“和平”、友好共處這一主體思想。
后續,有幾名巴厘島女孩兒主動找到卓別林,希望能夠拍攝一張合照,卓別林很是高興,欣然應允,兩名巴厘島少女分別站在卓別林的兩側,留下了那張震驚世人的照片。
當時卓別林穿著一身帥氣的西裝,英姿颯爽,又帶著溫文爾雅的氣質,他的雙手隨意搭在兩名少女的肩膀上,因為少女沒有穿上衣,豐滿的身材一覽無遺。
當時,卓別林還好奇,為什么合照時兩名少女不愿意穿上衣,其實后續,卓別林也沒有想明白,只以為是那的風俗習慣,實則不然。
卓別林前往巴厘島度假的村莊是一個示范村,是殖民政府精心美化過的村莊,就連卓別林照片中的姿勢,都是被精心設計好的,寓意著“友善的統治象征”。
照片中的卓別林穿著得體大方的衣服,兩名少女上半身卻是一絲不掛,這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警示”與差距,被殖民的地方怎么可能真的擁有所謂的“人權”呢?
兩名少女也不是真心實意想要那樣拍攝照片,仔細看,她們臉上的笑容還透露出一絲苦澀,原因就在于,她們其實是被殖民政府“強迫”的。
在卓別林前往巴厘島的前一刻,那些群眾都已經被徹底“馴化”,當地的村民被警告必須配合“貴賓參觀”,這是一項無形的“潛規則”,如果這些巴厘島的原住民不聽從,等待他們的結果是什么?
前往巴厘島度假的卓別林對此一無所知,更不知道當時巴厘島的殖民歷史背景,只將那次經歷當成了一次普通的旅行。
而后續那張照片也成為了宣傳“殖民友好”的海報,那張被西方國家精心包裝的“友好姿態”很是逼真,卻又透露出一股難以言說的“虛假”。
信息來源:新浪網——卓別林的喜劇人生--最后的日子:1953-1977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