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每一次法槌敲響,都是法治信仰的鏗鏘落地。當“法律條文”化作“人間煙火”,新入額法官們在莊嚴的審判席上,完成從理論研習者到正義守護者的蛻變。本系列推文將帶您走進青年法官們的“第一槌”故事,看他們如何以稚嫩卻堅定的姿態,在復雜案件中抽絲剝繭;如何在當事人期待的目光里,扛起司法為民的責任。這些帶著溫度與思考的司法初體驗,不僅記錄著成長的印記,更映照出法治中國的未來之光。
![]()
自2025年1月履新法官以來,我愈發真切地感受到這份職業肩頭的千鈞使命。從審判輔助到獨立辦案,不僅是法律適用能力的進階,更是司法理念的重塑與升華。
司法有初心。法官的思維絕不能止步于“就案辦案”,而需始終秉持“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相統一的系統思維,在法理與情理的交織中探尋最優解。曾審理一起勞動爭議案:年逾六旬的原告務工時受傷,住院二十余日,用人單位卻始終置若罔聞。開庭前,老人捧著厚厚的病歷,紅著眼眶對我說:“同志,要是他們肯付醫藥費,我也不會鬧到法院,可他們就是推諉,根本不理我們這些平頭老百姓啊。”這番話如重錘叩心——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必須被法律牢牢托舉。經多次釋法明理、耐心調解,雙方終達成協議。次日,用人單位便一次性付清了全部賠償款,老人攥著收款憑證時的哽咽,讓我更懂初心的分量。
![]()
司法有溫度。法官的價值,不僅在于精準適用法律條文,更在于筑牢群眾心中“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讓司法裁判始終帶著人間煙火的溫度。審理小額糾紛時,當事人往往積怨更深、心結更重,我總愿多花些時間促成調解。每當看到雙方從劍拔弩張到握手言和,從愁眉緊鎖到展露笑顏,便愈發深切地體會到“司法有溫度”的真諦:它不在于機械套用條文,而在于真正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
司法有定力。5月初,我承辦了一起抖音直播帶貨合同糾紛。案件涉及《民法典》等多部法律的交叉適用,而直播行業的新興營銷模式尚無明確司法解釋可依。為精準界定違約行為,我鉆研了數十份同類案例,最終認定主播因不客觀夸大帶貨量構成違約,判決其承擔相應責任。此案讓我深刻領悟:面對新型案件,法官必須以深厚的專業素養勇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用扎實的功底回應時代對司法的新要求,以公正裁判捍衛司法公信,以擔當作為守護法官的職業尊嚴。
![]()
從手捧案卷時的審慎,到執掌法槌時的堅定;從仰望國徽時的敬畏,到化身法治鏈條中堅實一環的自覺——這些案件的錘煉讓我深知,法官的成長永遠在路上。我將始終懷揣“如我在訴”的共情,在法治道路上步履不停,努力讓每一次庭審都經得起良知的叩問,讓每一份判決都配得上天平的重量與民心的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