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85后創始人身家超1500億”,這個消息是怎么來的呢?
想一想,3年前的寒武紀是什么價格,現在是什么價格?從46.59元到1384.93元,究竟發生了什么?
世界是關聯在一起的,寒武紀的事要對照“DeepSeek助力國產芯片”這個消息一起看才行。
“UE8MO FP8是針對即將發布的下一代國產芯片設計。”
DeepSeek一句話讓國產芯片集體暴漲,寒武紀只是受益者之一。
![]()
先從英偉達說起。
黃仁勛是個狠人,他一直在拼命推動英偉達產品在中國的銷售,可以說他寧愿少賺錢也要搶占中國市場,規模越大越好。
想當年比爾·蓋茨也是差不多的思路,他希望中國人買微軟的正版操作系統,但如果用戶要買盜版的話也應該買微軟的盜版,他要的就是市場占有率。市場有了格局,賺錢就不難了。
受益于人工智能浪潮,英偉達氣勢如虹,成為首個市值突破3萬億美元的半導體企業,谷歌、亞馬遜、英特爾等巨頭在英偉達面前也要黯然失色,退避三舍。
一卡難求。比英偉達顯卡更關鍵的是英偉達CUDA構建起的龐大開發者生態,所謂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即英偉達推出的一種并行計算平臺和編程模型,它允許開發者使用NVIDIA的GPU(圖形處理單元)進行通用計算, GPU擁有數百甚至上千個核心,可以同時執行大量的線程,實現高度并行計算(如科學計算、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圖形處理等),從而顯著提升計算性能。
CUDA有數百萬開發者使用,已經形成行業標準,僅在中國就有數十萬開發者,遷移成本高,CUDA已經是AI時代的戰略資源。
當年美國的微軟、英特爾的“Wintel”聯盟造就了一個時代,壓得其他國家的計算機生態喘不過氣來,現在難道歷史會重演嗎?
![]()
寒武紀與AI芯片。
從2015年“世界上第一款人工智能芯片”到現在,寒武紀已經走過了10年,其創始人兼CEO陳天石被視為AI領域的頂尖科學家。
陳天石、陳云霽兄弟倆在2014年發表的論文《DianNao:一種小尺度的高吞吐率機器學習加速器》中,提出了一種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架構,在AI領域引發震動,被美國人視為“硅谷之外的顛覆性進展”。
2017年,華為的麒麟970芯片中引入了寒武紀的NPU(神經元網絡單元)技術,這是全球首款內置NPU的AI移動芯片,寒武紀一躍而起。
2020年寒武紀科創板上市,成為國內AI芯片第一股。現在的寒武紀有兩大軟件開發平臺:
1、Cambricon NeuWare是寒武紀專門針對其云、邊、端的智能處理器產品打造的軟件開發平臺。
2、MagicMind是寒武紀全新打造的推理加速引擎,也是業界首個基于MLIR圖編譯技術達到商業化部署能力的推理引擎。MagicMind支持跨框架的模型解析、自動后端代碼生成及優化。MagicMind的優勢在于不僅可以提供極致的性能、可靠的精度以及簡潔的編程接口,讓用戶能夠專注于業務本身,無需理解芯片更多底層細節就可實現模型的快速高效部署;與此同時,通過MagicMind插件化的設計,還可以滿足在性能或功能上追求差異化競爭力的客戶需求。
但國內不只有寒武紀,比如華為升騰芯片就實現了全棧自研,從指令集到AI加速模塊均自主設計,采用達芬奇架構,在自主性、訓練性能及市場占有率上更具優勢。
![]()
DeepSeek助力國產芯片,寒武紀先漲為敬,我佩服的是梁文鋒的膽量
必須佩服梁文鋒,深度求索是一如既往地低調,一個淡淡的回復就引起了驚濤駭浪。
![]()
8月21日,DeepSeek正式發布了DeepSeek-V3.1,“邁向Agent(智能體)時代的第一步”。DeepSeek-V3.1使用了UE8M0 FP8 Scale的參數精度。在其置頂的留言中表示,UE8M0 FP8是針對即將發布的下一代國產芯片設計。
老方說UE8M0 FP8要和英偉達的FP8放在一起看,這意味著兩套標準,甚至可以稱之為“決裂”,UE8M0標準專為昇騰、寒武紀等國產芯片設計。意義就像華為的鴻蒙系統已經跟安卓和蘋果系統三足鼎立一樣。
目前英偉達的FP8精度好一些,但DS的UE8M0 FP8功耗低,運算快,對芯片要求低。軟硬件適配,全棧國產化協同,國產芯片正積極向后者聚集,這就是另一個大的生態體系了,黃仁勛英偉達生態一統江湖的美夢就落空了。
國產芯片競爭力在持續提升,國產算力生態加速落地,國內AI行業黃金拐點已至。以我們的體量,國內的生態體系一旦建立就只會愈來愈大,愈來愈繁榮。要知道國內的科技互聯網巨頭也已經表示芯片采購“具備多種選擇”了,英偉達此前構建的壁壘正在迅速瓦解。
![]()
AI時代風起云涌,正是英雄豪杰大顯身手的時候。
“當這個社會讓硬核創新的人功成名就,群體性想法就會改變。我們只是還需要一堆事實和一個過程。”
如梁文鋒所言,投機這種價值觀會被邊緣化。時代不一樣了,創造力才是AI時代的主流。
梁文鋒志存高遠,獨樹一幟,DeepSeek是真的有膽量,敢于冒險,把國產AI大模型的發展不斷推向極致,這是很了不起的做法。
這讓我想起當年任正非孤注一擲、華為冒著“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的風險搞研發的事情,如果比喻為攀登珠穆朗瑪峰,那華為是選擇了難度更大的北坡,走了更難的一條路。
柳傳志就曾表示很佩服任正非的膽量和氣魄,“我們就沒這個膽量,所以我們就只能夠先跟隨到一定的情況,彎道超越一下……等到什么時候做什么事。”
人工智能已經處于爆發式增長的關鍵階段,“走十里就安營扎寨休息看好了地形再走這種風險性小,但是時間比較長的道路”是一種穩妥的做法,但如華為、DeepSeek等公司敢于迎難而上、玩命干的做法更讓人敬佩。
當然做事業不是光靠膽量就行,華為能成功也不是只靠氣魄就可以闡釋的,這其中一定還有企業家的敏銳直覺和判斷力,以及團隊的集體奮斗。
而對創業者和投資者來說,要“因為相信而看見”,不要等到“因為看見才相信”,這樣才能與時俱進,收獲滿滿——踏浪而行自然可以功成名就,而若不能把握時機,就要終身蹭蹬,一事無成。這個世界永遠是一山更比一山高,一浪更比一浪強。趨勢的力量巨大,我們都要融入時代潮流,順勢而為才行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