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在用人方面有其獨特且頗顯怪異之處。他既用人又疑人,疑慮重重,卻又將疑慮之人納入麾下。他善于運用感情籠絡與嚴密監控并行不悖的策略,一方面注重物質引誘,另一方面又進行感情投資。他的這一系列操作使得受他重用的將領們往往會產生一種錯覺,仿佛自己是他最為信任、最為看重的人,又是隨時死于他槍下的人。
![]()
不得不承認,蔣介石身邊匯聚了眾多才華橫溢的能人異士,各行各業的專業精英皆有。在軍事領域,他的“五虎將”尤為引人注目。陳誠、顧祝同、劉峙、衛立煌和蔣鼎文,這五位將領綜合能力頗為出色。特別是衛立煌,他不僅是老蔣麾下的一員虎將,更是一位堅決反對內戰的抗日名將,其英勇事跡令人肅然起敬。
![]()
左起:傅作義、老蔣、衛立煌
1937年10月13日,忻口會戰拉開帷幕,衛立煌將軍親自坐鎮,統領六個集團軍的雄師,與日軍在忻口地區展開了一場殊死搏殺。而閻錫山亦不甘示弱,他集結了三百余門大炮,配合防守部隊向日軍發起猛烈的炮火攻擊,令日軍傷亡慘重。
1938年,衛立煌將軍以二戰區前敵指揮的身份,再次挺身而出,領導中國軍隊與日軍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在中條山會戰中,衛立煌將軍指揮第4集團軍英勇作戰,多次成功擊退日軍的進攻,使得日軍企圖進攻陜西的陰謀始終未能得逞。
![]()
最值得一提的是1939年的“六六戰役”,在這場戰役中,衛立煌將軍與第4集團軍的官兵們齊心協力,共同奮戰,最終成功粉碎了日軍對中條山的最大規模掃蕩。
1937年10月,衛立煌將軍率領著第14集團軍數萬人馬,浩浩蕩蕩地進入山西,肩負起全省抗戰的重任。他深知戰爭的殘酷與無情,因此頻繁地深入各個戰地視察,確保每一寸土地都得到妥善的防守。
![]()
當衛立煌將軍來到八路軍的駐防區域時,他親眼目睹了八路軍將士們的艱苦生活。他們雖然武器簡陋,物資匱乏,生活條件極其艱苦,但他們的斗志卻依然昂揚,苦練殺敵本領,毫不畏懼敵人的炮火。這一幕幕讓衛立煌將軍深感敬佩,他深知這樣的軍隊才是國家的脊梁,才是民族的希望。
為了支持八路軍,衛立煌將軍總是想盡一切辦法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武器和物資資助。在與八路軍各級指揮員的接觸中,他更是被共產黨主張的全民抗戰理念所折服。于是,他充分利用軍事會議、學生集會、戰前動員等各種場合,大力宣傳八路軍英勇抗戰的事跡和共產黨的抗日主張。
![]()
在整個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里,衛立煌將軍堪稱對八路軍支持最為堅定的國軍將領,其支持力度之大,無人能夠企及,實至名歸。
1943年,衛立煌將軍被授予重任出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在他的英明領導下,遠征軍奮勇向前,成功收復了滇西所有淪陷的國土,更打通了至關重要的中印公路。
![]()
衛立煌將軍曾轉戰山西、滇西等地,立下赫赫戰功,他的名字在戰場上如雷貫耳。無論是友軍還是敵人,都對他的軍事才能和指揮能力給予了高度評價。侵華日軍華北最高司令官香月清司更是稱他為“支那虎將”,這一贊譽足見其在敵人眼中的威懾力。
而美軍高級將領史迪威與衛立煌將軍曾有過深入的合作,他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毫不吝嗇地稱贊衛立煌是國民黨軍隊中最能干的將領。美國媒體亦紛紛贊揚衛立煌為“常勝將軍”,這種殊榮在國民黨軍人中實屬罕見。
![]()
隨著時間的推移,衛立煌逐漸認清了蔣介石的真面目。他發現蔣介石是一個以個人私利為中心的人,任人唯親,目無黨規。
老蔣知道衛立煌是一個能征善戰的將領,但卻是掌握兵權卻不好控制的“倔驢”。加上衛立煌多次八路軍的親密接觸已引起了蔣介石的猜疑和不滿。兩人之間的關系變得十分緊張,分歧和對立愈加明顯。
在抗戰勝利后,蔣介石以考察歐美為借口,解除了衛立煌的兵權。衛立煌為了遠離內戰,欣然接受,前往多個國家進行軍事考察。盡管蔣介石多次催促他主持戰事,但他以各種理由不回,繼續在歐洲多國之間游歷考察。
![]()
1947年10月,衛立煌被蔣介石緊急召回國,要求他接替陳誠與共產黨軍隊作戰,挽救東北的危險局面。他的夫人和舊部都反對他去東北,陶振武等高級參謀曾試圖勸阻他,告訴他這是陳誠的“金蟬脫殼”之計,他去就是當“替死鬼”。但衛立煌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和職責,選擇了前往東北。
在蔣介石的威逼利誘之下,衛立煌赴東北前線。1948年1月17日,南京政府任命衛立煌為東北“剿總”總司令、東北行轅代主任。當衛立煌抵達東北后,國民黨軍隊的處境已經很不利,東北解放軍的冬季攻勢仍繼續進行,解放了沈陽外圍的幾個據點,并切斷了沈陽和錦州之間的交通。
![]()
3月9日,解放軍又解放了吉林和小豐滿水電站,13日解放四平。這時,東北的國民黨軍只剩下長春、沈陽等幾個孤立據點,補給全靠飛機空投接濟,衛立煌采取了一種穩重態度,無論解放軍打到何處,守軍部隊長如何告急,蔣介石再三電令他派兵解各地守軍之圍,他總是把主力集中在沈陽附近不動忿。
蔣介石親自下令讓衛立煌去支援錦州,但衛立煌卻按兵不動,固守沈陽,同時還控制對廖耀湘軍隊的彈藥供應。
![]()
最終,遼沈戰役以國民黨失敗告終,蔣介石元氣大傷。事后,他把責任歸到衛立煌身上,認為是衛立煌的“按兵不動”策略導致國民黨失去了最佳時機。
這里有個疑問,蔣介石對衛立煌的忠誠度產生了懷疑,甚至將其下野并派往歐美。然而,東北戰役時為何選擇召回衛立煌呢?其實這并非偶然。相較于其他嫡系將領,衛立煌在軍事上展現出了卓越的能力。他憑借戰功成為了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之一,且擁有深厚的資歷和聲望,足以獨當一面。
![]()
盡管在抗日時期,衛立煌與八路軍有過密切的往來,但經過幾年的觀察,他并沒有通共嫌疑,加上在當時戰事緊張、無將可使的情況下,蔣介石認為衛立煌是唯一能夠扭轉戰局的關鍵人物,因此把他當作一張王牌打了出去。
東北戰敗之后,衛立煌因蔣介石的猜疑而遭撤職查辦,并被困于南京。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948年李宗仁出任代總統才得以改變。獲釋后,衛立煌在1949年1月28日夜匆忙逃離南京前往上海,進而轉赴香港。
![]()
1955年3月14日晚,衛立煌夫婦在相關組織的周密安排下,從香港九龍搭乘專輪前往澳門,再經由陸路經過石歧,最終踏上了祖國大陸的土地。
此后,他還擔任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以及民革中央常委等重要職務。他于1960年1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六十三歲。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