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恒大集團正式被港交所勒令退市。一紙文書,為這家曾經的中國房地產巨頭敲響了最后的喪鐘。
從表面上看,監管部門做出這個決定是因為,按照港交所規則,若連續停牌18個月未復牌,將面臨退市處理,如今期限已過,恒大沒有等來白衣騎士,也沒有拿出可行的重組方案,被正式除牌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實際上,這其中別有一番玄機。
連續造假多年,弄出的窟窿高達2.58萬億,史上最強,幾年都交不出財報,哪一項不夠除名的?
港交所遲遲不出手,其核心原因是配合國家演一出大戲。
![]()
在爆雷的時候,恒大有超過1300個在建項目,遍及全國各地,涉及數百萬戶業主。很多人掏空六個錢包、背上三十年貸款,只為一套房子。一旦恒大突然倒下,項目爛尾、交付無望,極易引發社會不穩定。
于是我們看到,過去兩年多,盡管恒大深陷債務危機,但官方絞盡腦汁維持著這個空殼,就是為了爭取時間,完成交付、穩定民生。
據報道,過去四年,恒大在全國交付了超過120萬套房子,超過95%的已售住宅已建成并交付給業主。截至2024年底,恒大地產在廣東省內的保交樓工作已全面完成。
隨著保交樓工作進入尾聲,恒大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再繼續投入不菲的資金運營恒大完全失去了意義。
何況,房地產已經進入嚴重過剩時代,1/10的開發商都用不了,甚至連萬科也投入了國企的懷抱,行業深度調整之下,恒大的存在已顯得格格不入。
從2024年開始,官方對恒大系企業的處理速度明顯加快:
當年8月9日,廣州中院裁定受理廣州市凱隆置業有限公司破產清算案件,并指定清算組擔任凱隆置業的管理人。
公開資料顯示,凱隆置業是恒大地產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約為60.29%。這是第一家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的“恒大系”境內公司。
今年5月30日,廣州中院裁定宣告凱隆置業破產。
8月15日,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公司向廣州中院申請對恒大地產集團廣東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進行破產清算。恒大地產廣東公司系恒大集團全資子公司。
數天前,廣州中院發布公告稱已經裁定受理申請,并指定了清算組擔任恒大地產廣東公司管理人。
截止到7月底,全國已有多家“恒大系”公司進入破產程序,包括恒大地產位于上海、廣東清遠、西藏林芝等地的附屬公司在內。
當然,港交所本次取消恒大上市地位是一個更強烈的信號。
即使是普通企業遇到債務危機,只要具備一定價值,都會優先進行債務重組,而恒大已經談了多輪,最后還是沒有任何結果,這說明已經沒什么價值。
港交所在做出決定時,大概率征詢過中央有關部門的意見,肯定是得到不用再保恒大的信號后,才采取行動的。
從停牌到退市,恒大最后一道防線失守,不僅意味著失去資本市場融資能力,更代表其最后一點信譽和談判籌碼徹底歸零。
作為恒大實控人,許家印一度是中國首富,號稱“皮帶哥”,擅長高杠桿、高周轉、無限擴張,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不僅自己已身陷囹圄,如今,他一手打造的恒大帝國,也正在迎來終局。
沒有人希望恒大倒下,但當泡沫大到無法維持,刺破比硬扛更有利于長期穩定。
目前,恒大主要有房地產開發、物業服務和汽車三大業務,三者之中,房地產開發和汽車都嚴重資不抵債,基本上沒有找到接盤俠的希望,應該在劫難逃,只剩下恒大物業有點價值,最后會以賣給某個國企或第三方財團而告終。
恒大不是第一個倒下的房企,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在其之前,已有泰禾、華夏幸福、藍光發展等多家千億級房企爆雷。在其之后,融創、世茂、佳兆業等也已傷痕累累。
對于整個房地產行業來說,接下來要適應“慢時代”——慢開發、慢銷售、低利潤、重運營。
恒大的結局,是一個時代的句點,也是新一輪重建的開始。(抄襲洗稿必投訴到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