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周就要發布Mini版LABUBU,以前可能大家是掛在包上,可能從下周開始,大家甚至可以掛在手機上,它的使用場景會更多,相信它會是一個超級受歡迎的爆款。”
8月20日,在泡泡瑪特2025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泡泡瑪特董事長兼CEO王寧化身“帶貨博主”,從胸前西裝口袋中拿出了一個Mini版LABUBU介紹道。
這款即將登場的 Mini 版 LABUBU 僅有掌心大小,延續了LABUBU標志性的搪膠毛絨設計。
這個夏天,LABUBU成了當之無愧的頂流,被帶飛的泡泡瑪特也不出意外地交出了一份高增長的成績單。
8月19日,泡泡瑪特發布了2025年半年報,財報顯示,上半年泡泡瑪特營收138.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04.4%;經調整凈利潤47.1億元,同比增長362.8%。泡泡瑪特上半年的營收和凈利潤均已超過了2024年全年。
LABUBU功不可沒。其所在的THE MONSTERS系列,在上半年實現了48.1億元營收,占泡泡瑪特總營收的34.7%。而在2023年、2024全年,該系列的營收只達到了3.68億元、30.4億元。
此外,今年上半年,以LABUBU為代表的毛絨玩具,超越泡泡瑪特賴以起家的手辦,成為整個公司的第一大品類。去年,毛絨玩具對于泡泡瑪特的營收貢獻率約為10%,如今已提升至44%。
據海豚投研的調研信息,LABUBU年初的產能約為300-400萬只/月,9月有望提升至1000萬只/月。如今,隨著Mini版LABUBU的意外亮相,王寧和泡泡瑪特顯然還希望從這頭現金牛中擠出更多收入。
LABUBU的爆火,不僅繼續帶動海外市場高速增長,同時也讓國內市場保持翻倍增速。
上半年,泡泡瑪特在美洲、歐洲市場分別實現了1142.3%、729.2%的增長。國內市場營收為82.8億元,同比增長135.2%,雖增速不及海外,但依然表現強勁。
財報發布后,泡泡瑪特股價持續上漲,并于8月20日創歷史新高。截至當日收盤,泡泡瑪特港股股價報315.40港元/股,較前一交易日收盤價280.8港元上漲34.6港元,當日漲幅為12.32%,并推動其市值突破 4254.44億港元,創歷史新高。
盡管主流機構普遍對泡泡瑪特持樂觀態度,但部分機構對其長期可持續性和短期估值風險存在擔憂。
畢竟任何IP形象在市場上的流行都具有周期性,最核心的問題集中在“LABUBU能夠火多久”以及“下一個LABUBU什么時候會到來?”
字母榜曾在一文中指出,泡泡瑪特市盈率超100倍,遠超傳統玩具企業。顯然,支撐其高估值的并非泡泡瑪特的盈利水平,而是“持續造星”的想象和全球化發展潛力。
對于王寧而言,真正考驗并不在于能讓LABUBU火多久,而是需要在資本市場耐心耗盡前,找到下一個“LABUBU”。
而在等待下一個LABUBU的同時,資本市場也在等待下一個泡泡瑪特。

今年上半年,從東南亞一路火出圈的LABUBU 勇闖北美市場。
2025年上半年泡泡瑪特在海外開店最多的地區就是美洲,且主要聚焦在美國,凈增線下門店19家,門店總數量達到41家;線下營收8.4億元,同比增長744.3%。
泡泡瑪特從2022年開始就以快閃店的方式試水美國市場,但直到2023年10月才開出首家直營店,并于2024年上半年開始加速開店,截至目前,美國已經超越港澳臺、泰國,成為泡泡瑪特門店最多的海外市場。
![]()
在北美市場,泡泡瑪特也再次利用明星效應破圈。自Lisa帶動LABUBU在泰國市場的爆火后,這只毛絨精靈的身影接連出現在了Rihanna、Dua Lipa、貝克漢姆等歐美明星的身上,隨著Lisa強力進軍歐美,一場“LABUBU風暴”在北美刮起。
受到關稅影響,泡泡瑪特在美國市場提價,漲幅接近30%,但并沒有影響消費者的熱情。泡泡瑪特目前在海外市場依然處于蜜月期,消費者愿意為其品牌溢價買單。
LABUBU 3.0開售當天,美國洛杉磯Century City的門店大排長隊,有人甚至凌晨四點就奔赴現場排隊。次日,4月25日,其自有APP更是登頂美國App Store購物榜。
作為限量版,“一娃難求”的頂流LABUBU,在二級市場更是炒出了90-400美金不等的價格。
除了重點押注北美,泡泡瑪特其他海外地區開店也在加速。
其中,歐洲市場上半年凈增線下門店4家,達到18家,線下營收2.8億元,同比增長569.6%;亞太市場上半年凈增線下門店5家,達到69家,線下營收15.3億元,同比增長203.5%。
截至目前,泡泡瑪特海外收入占比已接近40%,今年海外收入有可能超過國內。
海外客單價的提升疊加規模效應顯現,也帶動了集團的毛利率增長。2025年上半年,泡泡瑪特毛利率為70.3%,同比提升了6.3個百分點,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海外市場毛利率更是高達75.5%。
另一方面,隨著營收規模的大幅增長,泡泡瑪特的銷售及管理成本有所降低,其銷售及管理費用率從去年同期的約39.7%下降至29.8%,同比下降9.9個百分點。
不過眼下,飛速增長的業績正在挑戰泡泡瑪特的產能。在LABUBU如此火爆的情況下,它的銷售收入也只占了35%左右,在泡泡瑪特中期業績發布會上,王寧除了強調IP占比健康外,也坦言“下半年的產能面臨比較大的挑戰。”
“我們有工程師感慨說,今天一個月的量等于以前做一年的量。具體從數字上看,比如毛絨產品,一個月的產能是去年同期10倍以上,現在是3000萬只左右。即使是今年七八月份,和一季度比,也是10倍以上的增幅。”泡泡瑪特供應鏈負責人袁俊杰表示,目前泡泡瑪特正在以“精益生產自動化”的方式提升產能。
對于全年業績指引,王寧表示,“今年是希望營收能夠做到200億,但是感覺今年應該300億也很輕松。”

海外市場高增長的同時,帶著 “國際認證拽姐”氣場的LABUBU正在回攻國內。
從今年5月份開始,“LABUBU火到國外了”“英國黃牛為搶LABUBU大打出手”“泡泡瑪特暫停在英國、韓國銷售”等消息輪番登上熱搜,國內消費者對LABUBU的購買熱情也隨之攀升。
LABUBU搶購潮蔓延至國內。從溢價10倍到30倍,再到隱藏款拍出百萬天價,LABUBU帶來的財富神話每天都在社交平臺上上演。
![]()
國內諸多明星也成了泡泡瑪特的行走廣告海報。楊紫瓊、劉亦菲、劉雯、舒淇戴上LABUBU、CRYBABY出街;LABUBU與林俊杰推出聯名款,甚至還登上了華晨宇和鹿晗的演唱會。
國內用戶的購買熱情體現在了財報上,在國內市場線下門店凈增僅12家的情況下,中國區域營收為?82.8億元?,同比增長135.2%。目前泡泡瑪特國內線下門店數量共計443家。
大批新玩家入坑,會員復購率也有所提升。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國內地累計注冊會員總數從2024年12月31日的4608萬人增長至5912萬人,新增注冊會員數1304萬人。2025上半年會員貢獻銷售占比91.2%,會員復購率為50.8%。
6月18日,王寧以一場百萬量級的補貨,親手刺破了這場狂熱“造富神話”的泡泡。
大規模補貨沖擊到了LABUBU二手市場價格,泡泡瑪特的股價也應聲跌落,直到泡泡瑪特發布業績盈利預警后,股價開始回升。
但市場也開始對泡泡瑪特IP熱度持續性和真實需求產生質疑。為了打消市場顧慮,泡泡瑪特也在加速打造下一個LABUBU。
LABUBU之后,Lisa多次在社媒平臺分享泡泡瑪特旗下其他IP,CRYBABY多次在其社交媒體中露臉。
為了彌補LABUBU沒有“無故事性”和“情緒價值”的短板,泡泡瑪特開始給CRYBABY營造各種人設。王寧曾在去年的業績分析會上提到,哭娃的核心理念為“哭泣療愈”以及“每個人都有哭泣的時候”。它通過傳遞情緒自由這一精神內核,為粉絲提供情緒價值,引發情感共鳴。
而在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報告中,泡泡瑪特還重點提到了另一個IP 星星人,報道提到,星星人目前是泡泡瑪特旗下成長最快的新銳IP之一,樂園明星朋友互動表演使星星人更加生動鮮活,實現營收3.9億元。
從營收占比來看,無論是實現3.9億元營收的星星人還是營收破10億元的CRYBABY,都遠不及LABUBU,市場影響力更無法和LABUBU媲美。
在談到 IP 層面的探索時,泡泡瑪特首席運營官司德經常提到的一個詞是“慢慢試”,“這不是一條現成的路,只能不斷摸索。這個過程本身是一個很難的事情。”

資本市場在等待下一個LABUBU的同時,也在期待下一個泡泡瑪特。
泡泡瑪特帶動了整個潮玩市場的熱度,今年以來,卡游、布魯可、52TOYS等多家企業扎堆IPO,名創優品旗下的TOP TOY也在沖擊IPO,以在線教育為主營業務的量子之歌等跨界玩家也來分一杯羹。
今年5月22日,52TOYS向港交所遞表。在這之前半個月,52TOYS完成了C+輪融資,萬達電影子公司影時光、關聯方儒意星辰進入股東行列,距其上一輪融資已經過去了4年。
跨界潮玩后,量子之歌的股價也迎來增長,從今年年初的2.16美元漲到7.25美元(截至發稿),足見資本市場對下一個泡泡瑪特的期待。
雖同為潮玩賽道,但比起以卡牌為主的卡游和以積木為主的布魯可,52TOYS和TOP TOY的模式跟泡泡瑪特較為接近。
但兩者自有IP發展都比較弱,更多依賴授權IP。其中,52TOYS賣得比較好的潮玩是貓和老鼠、蠟筆小新、哆啦A夢等,營收占比超6成。TOP TOY掌握的授權IP以三麗鷗、黑玩等為主。
依賴授權IP,給公司帶來的影響主要是毛利率。52TOYS包括自有IP和授權IP綜合起來的毛利率為40%左右,遠低于自有IP占多數的泡泡瑪特70.3%的毛利率。
但資本市場之所以盯上潮玩,看中的正是其堪比茅臺的高利潤率,目前潮玩賽道品牌在營收、門店數量和利潤率等核心經營指標上與泡泡瑪特仍存在差距。
換句話說,泡泡瑪特在國內沒有對手。
但事實上,泡泡瑪特的作業是公開的。“從泡泡瑪特開業的第一天起,我們就是在開門做生意:我們賣什么?怎么賣?什么產品最火?……這些信息都是透明的,我們是在打明牌。但這么多年過去,我們還是沒碰到規模相當的競爭對手,這是為什么?”
但摸著泡泡瑪特過河的品牌眾多,卻始終沒能跑出下一個泡泡瑪特。
在王寧看來,潮玩行業的門檻比大家想象得要高得高。“我覺得我們有兩個門檻,一個是軟性門檻,一個是硬性門檻。軟門檻:藝術家是錢買不到的稀缺資源,硬門檻:尊重時間,尊重經營。”
但從全球范圍來看,新的藝術家不斷涌現,這也為突破 “軟門檻” 提供了可能性——畢竟,稀缺性的本質并非不可再生,而這些新晉藝術家只需要足夠的耐心去發現與培育。
另一方面,泡泡瑪特這種IP全生命周期的運營能力,雖非一朝一夕之功,很難被其他企業快速復制,但拉長時間維度,下一個泡泡瑪特并非遙不可及。
作者/ 張琳
運營/蘇洪銳
(本文授權轉載自字母榜,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T商業觀察DT,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