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已到處暑,暑氣將盡,秋意漸濃。處暑的“處”意為“止”,意味著炎熱的天氣基本要告一段落了。雖然白天依舊有余熱,但早晚已能感到絲絲涼意,晝夜溫差開始加大。與此同時,秋燥初起,人們常會覺得口干舌燥、食欲下降,這時候飲食就顯得尤為重要。
![]()
老話講“處暑寒來”,此時最宜順應節氣,飲食講究“清淡滋潤,適度溫補”。既不要大魚大肉,也別繼續貪涼貪冷,而是要選擇一些應季的瓜果蔬菜、適量的禽肉,做法以蒸、煮為宜。今天就為大家推薦 蒸2樣、煮2樣,再提醒 忌2樣,讓大家順順當當迎接秋天。
蒸2樣
一、冬瓜蒸肉末
冬瓜水分充足,熱量低,口感清淡爽口,用來蒸肉末,鮮香而不油膩。
![]()
所用食材:冬瓜 300 克,豬肉末 150 克,蔥姜蒜末,生抽、料酒、鹽、香油少許。
1、冬瓜去皮切厚片,擺入蒸盤。
2、豬肉末加入蔥姜蒜末、生抽、料酒、鹽調勻。
3、將肉末平鋪在冬瓜片上。
4、上鍋蒸 15 分鐘,出鍋淋幾滴香油。
5、冬瓜軟糯,肉末鮮香,湯汁濃郁拌飯正合適。
二、蒸冰糖雪梨
雪梨清甜多汁,用蒸的方法鎖住水分,冰糖調味后清爽可口。
![]()
所用食材:雪梨 2 個,冰糖 20 克,枸杞少許。
1、雪梨洗凈,切去頂部,挖掉核。
2、內部放入冰糖和枸杞。
3、蓋上梨蓋,放入碗中。
4、上鍋蒸 30 分鐘即可。
香甜的蒸梨湯汁豐富,飯后喝上一小碗,滋味柔和。
煮2樣
一、煮玉米
玉米正是新鮮上市的時節,甜潤香糯,簡單煮一煮最能保留原味。
![]()
所用食材:新鮮玉米 2 根,清水適量。
1、玉米去掉外皮,洗凈。
2、鍋里加足清水,放入玉米。
3、大火燒開轉小火煮 15-20 分鐘。撈出趁熱吃即可。
玉米顆粒飽滿,清甜可口,是秋天餐桌上的天然零食。
二、山藥老鴨湯
鴨肉清爽,山藥細膩,搭配一起煮湯,鮮香濃郁,營養均衡。
![]()
所用食材:老鴨半只,山藥 200 克,姜片、枸杞、料酒、鹽適量。
1、老鴨剁塊,冷水焯去血水備用。
2、山藥去皮切段。
3、砂鍋加水放入鴨塊、姜片、料酒,大火燒開轉小火燉 1.5 小時。
4、加入山藥再煮 20 分鐘。
5、出鍋前放入枸杞,調味即可。
忌2樣
1、忌貪涼冷飲
處暑過后,雖然白天還有熱意,但早晚的涼氣已經很明顯了。這時候如果還習慣性地喝冰鎮飲料、吃雪糕、來一盤冰西瓜,看似解渴消暑,實則對腸胃是一種刺激。天氣逐漸轉涼,身體更需要溫熱的食物來平衡,過度貪涼反而容易讓人出現腹脹、腸胃不適。
![]()
這個時節,與其喝冰飲,不如來一杯溫熱的豆漿、米漿,既能補充能量,又不傷脾胃。
2、忌油膩厚味
“貼秋膘”是老傳統,但不少人誤解成了秋天必須大口吃肉、頓頓大魚大肉。實際上處暑剛過,人體還沒完全適應涼爽氣候,如果此時食物過于油膩,不僅會讓人覺得口干舌燥,還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甚至引起“上火”的感覺。尤其是燒烤、油炸類食物,雖然香,但對腸胃和咽喉的刺激都比較大。
![]()
推薦在餐桌上以清蒸、燉煮為主,比如蒸魚、煮雜糧飯,不僅清淡解膩,還能讓人更舒坦地迎接秋天。
——老井說——
處暑已到,飲食上最講究一個“應季”。蒸冬瓜、蒸梨清潤爽口,煮玉米、鴨湯暖胃滋味,再加上注意飲食上的小忌諱,就能順順當當地安穩入秋。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社會新聞,分享市井生活和美食,關注我,不迷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