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The Athletic網站專欄作家Zach Harper發表文章,他將新賽季NBA前四十位中鋒球員進行排名,總共分為7個檔次,排名從先到后分別為大甜心(約基奇),下個大熱門(文班亞馬、恩比德、戴維斯),其他前十球員(阿德巴約、唐斯、戈貝爾、申京、小賈倫-杰克遜、小薩博尼斯),也許能更高(莫布利、祖巴茨、哈滕、波爾津吉斯、切特-霍姆格倫),竭盡所能(阿倫、特納、加福德、武切維奇、珀爾特爾),能實現飛躍嗎?(納茲-里德、克拉克斯頓、杰倫-杜倫、比塔澤、楊瀚森、米切爾-羅賓遜、萊夫利二世、凱爾-韋爾、奧孔古、艾頓),其他前四十球員(大洛佩茲、霍福德、馬克-威廉姆斯、德拉蒙德、凱斯勒、扎克-伊迪、伊夫-米西、亞當斯、盧尼、薩爾)。
![]()
這其中最受中國球迷關注的肯定是楊瀚森,Zach Harper特別強調了他對楊瀚森的欣賞,他說相信憑借楊的技術和體型,很快就會成為排名聯盟前25的中鋒,當然他這排名立刻引起一定爭議,有球迷回復說:“楊瀚森能排第25而克林根沒進前40這簡直就像個笑話。”也有許多中國球迷認為沒打比賽的楊瀚森能排到如此高位有捧殺嫌疑,也有人指出他明顯不如萊夫利二世,我在以前文章中已將楊瀚森和克林根、普拉姆利等球員做過詳細對比,那今天的球星上上測就將小楊和萊夫利二世做個詳細對比。
![]()
首先是二人的身體天賦方面
楊瀚森參加了新秀聯合試訓,體測數據為(小數點3位后四舍五入)身高2米16、臂展2米20、站立摸高2米82、站立彈跳66厘米、跑動最大彈跳76厘米、體重114.5公斤、掌長25.4厘米、掌寬28.6厘米、變向敏捷測試11秒79、折返跑3秒01、四分之三沖刺3秒38、運球投籃30投15中、定點投籃25投14中、三分球投籃25投14中、邊角三分投籃27投14中、罰球10罰7中。
![]()
而萊夫利二世并未參加2023年聯合試訓,根據上賽季NBA官網數據顯示,他身高2米16,體重104公斤(比楊瀚森輕10公斤),臂展2米31(上賽季在全聯盟排名排名第6,僅低于文班亞馬、扎克伊迪、班巴、戈貝爾、波爾波爾)。
![]()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萊夫利的靜態身體天賦要明顯強于小楊,而動態天賦方面通過比賽觀感大家也能感受到,萊夫利最擅長空中接力作業和擋拆吃餅,其移動能力和彈跳能力也要比小楊出色,另外他高中畢業時是2022屆全美第一中鋒,綜合評分94分五星高中生,收到包括杜克、密歇根、UCLA、肯塔基、邁阿密、孟菲斯、南加州等20多所NCAA最頂尖籃球大學招募,最終加入杜克大學,通過這個成就也能從側面體現,他的天賦要比小楊強很多。
![]()
接著我來介紹一下萊夫利目前在NBA屬于什么水平,我選用crafted nba網站的數據做依據,因為該網站數據選取的是球員近兩賽季數據,這讓萊夫利上賽季因傷缺陣的影響變小,數據展現事實更客觀,而和全聯盟球員做對比后的占比排名也能清晰的看出他的球風以及在聯盟水平。
![]()
TS%真實命中率,萊夫利高達71.4%,超越聯盟99%球員,可以看出他的籃下作業效率非常高,也說明他的得分手段單一。
SQ投籃質量,這項數據只計算投籃數據,萊夫利得分21.8,僅超越聯盟8%球員,說明他目前的投籃技能約等于無。
FTR罰球率(攻擊籃筐中的罰球比例),占比33.9%,超越聯盟85%球員,除了籃下作業外得分外還有3成罰球得分,不過他的罰球技術非常一般,兩個賽季常規賽總計罰球154次命中87球命中率僅有56%。
3Par(攻擊籃筐中的三分球比例)0.3%,僅超越聯盟3%球員,他是純內線球員,沒有三分能力。
ORB進攻籃板質量(除直接籃板數外還包含搶下籃板后的后續貢獻),超越聯盟62%球員,這說明萊夫利在前場具備一定攪局能力,兩賽季場均能拿下2.6籃板,但在搶下籃板后,他的直接轉化得分能力還是差點意思,更多的選擇是把球傳出去讓隊友重新組織進攻。
CTOV進攻失誤率,因為萊夫利不會承擔太多主動進攻任務,幾乎全部都是接球進攻,所以他的這項數據不高,10.8%的失誤率在聯盟排名上游。
Load進攻負荷,代表球員在球隊進攻中承擔的任務比重,萊夫利得到20.3分僅超越聯盟23%球員,他在獨行俠的進攻體系中屬于插件輔助型角色,幫隊友擋拆+吃餅是他的主要進攻任務。
Creation內線創造力,指在內線為隊友創造空位得分機會的能力,得分1.5超越聯盟28%球員,他在內線主要還是承擔過渡傳導球任務,無法用個人能力吸引防守,但在組織策應方面有點能力。
Portability可移植性,球員在不同陣容中的適配度,得分3.6,超越聯盟43%球員,應該說萊夫利的兼容性還算不錯。
Passer Rating傳球效率,得分4.6超越聯盟57%球員,萊夫利打球比較無私,樂意分享球,而且確實有點小策應,兩個賽季場均能貢獻1.6次助攻。
CraftedOPM 綜合進攻影響力 ,因為這個采用的正負得分方式,萊夫利的0得分可以算是合格水平,已經超越聯盟73%的球員,雖然萊夫利個人的直接得分不多,但他的擋拆和籃下終結給球隊進攻做出的貢獻還是很大的。
![]()
Deflections 每36分鐘使球權發生轉換次數,萊夫利2次超越聯盟38%球員。
raDTOV防守失誤率,這個數據我現在還不能準確定義。
DRB防守籃板質量,得分0.2超越聯盟70%球員,雖然萊夫利的體重略輕,但在后場籃板保護方面還是能利用身高臂展做出穩定貢獻。
Rim Defense內線降準率,統計方法為球員在籃筐6英尺內降低對手命中率與聯盟平均水平對比之差,萊夫利平均降低對手命中率6.9個百分點,超越聯盟 86%的球員,可見他的籃下護框能力十分出色。
Rim Frequency球員護框任務占球隊總護框百分比,指該球員在場時參與球隊整體護框防守的比例,萊夫利占比41.2%超越聯盟79%球員,這說明只要他在場,獨行俠有四成的防守護框任務由他承擔,防守任務非常重。
BLKpct球員在場時2分蓋帽占對手投籃次數百分比,得分5.7超越聯盟96%的球員,萊夫利能利用自身身高臂展天賦完成封蓋,場均送出1.5次封蓋。
Versatility防守多面性,球員防守其他位置能力,萊夫利得分16.4超越聯盟21%的球員,這說明他基本上還是只能防中鋒一個位置,而對后衛和鋒線球員的防守能力并不出色。
rPF個人犯規頻率,這項數據越低越好,萊夫利得分9分,防守經驗和犯規控制做的非常不錯。
CraftedDPM綜合防守影響力,得分1.7超越聯盟89%球員,萊夫利的防守作用非常出色,其防守能力也在聯盟處于上游。
![]()
依據這個數據模型我們就能得到清晰的萊夫利球風畫像,他是全聯盟最出色的插件型中鋒,在進攻端依靠擋拆吃餅做出穩定貢獻,有前場籃板沖擊能力,缺點是沒有自主得分手段以及投射技術,在防守端能提供最頂尖的護框質量和出色的籃板保護,這種球員的上限可能不會太高,但絕對是任何以后衛、鋒線為核心球隊最夢寐以求的輔助中鋒。
![]()
然后我們再把小楊的球風和萊夫利做個簡單對比,小楊的進攻潛力要比萊夫利大, 他的自主持球得分能力、低位得分技術、投射技術、罰球能力、策應能力在目前階段都是明顯要領先萊夫利的,但在擋拆質量、前場籃板沖擊、后場籃板保護、護框等方面也是明顯不如萊夫利的,此外萊夫利有一定玻璃屬性,近兩賽季出勤率只有55%,這么看下來,Zach Harper的分檔將楊瀚森分到“能實現飛躍嗎”這檔,還是更看好楊瀚森的未來潛力。
NBA球員的聲望從不是媒體華麗辭藻堆砌出來的,而是用個人能力、球場表現一球一球打出來的,場內場外全力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是澆筑聲望的雨露,每個得分、籃板、助攻都是為自身含金量提純積攢的熱量,衷心希望小楊能不負眾望,在NBA書寫屬于自己名字的傳奇。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