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
文 /林鴻東
今日翻閱民國版《金門縣志》的“列傳·文苑”部分,讀到明代文人洪受的傳記。縣志中這樣記載他:
“字鳳明,鳳山人。潛心力學,于經傳多所發明。所議《巡簡不宜居縣坊》及《崇祀鄉賢》兩則,皆有關世道之文。在庠教授,稱大師,門徒多成名。所著有《四書易經從正錄》、《滄海紀遺》。嘉靖乙丑,以貢歷國子助教、夔州通判。卒于官。”
洪受不僅是一位對儒家經典有獨到見解的學者,也是在縣學中深受敬重、被尊為“大師”的教師。他的許多學生后來都成為杰出人才。從傳記來看,他曾任職于最高學府暨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國子監,擔任助教,后又出任夔州通判,并在任內去世。
幾年前我撰寫文章時,就已知曉他著有《滄海紀遺》一書。今日讀其縣志傳記,發現文后附有一篇源自該書的文章——《巡簡不宜居縣坊》。讀后頗有感觸,這篇文章解答了我以往的一個疑問:明初衛所制度下的海防體系原本嚴密強大,為何到了明代中期,卻出現了重大漏洞?洪受所論述的內容,或許并非問題的全部答案,但至少可能是其中重要一環。
現將《巡簡不宜居縣坊》一文轉錄如下:
夫浯洲三都,巡司有四,祖宗之制可謂密矣。使四司各舉其職,百兵各守其司,地方不亦有賴乎!陵遲至今,幾于盡廢者,其亦有由也。蓋弓兵額編,多為南、永山居之人,見波濤之洶涌,則膽落神沮,勢不得不出值于官。為巡簡者,利其值之,足以肥己也。非惟不責以應役,實樂其賣放而去也。此司之所以至于無兵夫。渡海之苦,不惟弓兵難之,雖巡簡亦自難之。且弓兵既賣放而盡,巡簡不惟無事,而且有孤危之患,于是相率縣居,習以為常。此司之所以至于無官為上。司者見官之在縣,司之無兵,以為虛名之徒存,不若充餉之為實用也,故舉而盡廢之。然而非祖宗設官為民之意矣。今欲驅官而復之,司非有兵不可也。欲仍舊而役山居之民,則其弊必猶夫故也。然則如之何而可哉?蓋天下之法,不能無弊,惟利多害少而不矢乎祖宗之意者,斯可以行矣。往者丁未、戊申之議追銀入庫,以募土著之夫。當時民以得財為利,而喜于雇募,緩急之際自相警備,其間雖有豪強之包攬,或一人而三四名,然巡簡無賣放之非,猶得正言而詰之,彼未嘗敢無人以應也。此則不患于無兵矣。但巡簡未肯安處于本司,故兵不時閱而亦為茍且之政也。今惟舉其法而行之,而巡簡不住司者,必加以罪,則自無不濟矣。
白話文:
說到浯洲三都這地方,祖宗當初設立了四個巡檢司(地方治安機構),這制度可算得上非常周密了。如果這四個巡檢司都能盡職盡責,士兵們都各司其職,地方上的安寧不就有保障了嗎?
但如今這制度一路敗壞,幾乎完全廢弛,這其中肯定是有原因的。原來,巡檢司的士兵(弓兵)名額,大多攤派給了南安、永春等地的山里人。這些人一看到洶涌的海浪,就嚇破了膽,沒辦法,只好向官府交錢來代替服役
。而做巡檢官的人,正貪圖這筆代役銀,覺得足以讓自己中飽私囊。他們不僅不督促這些山民來服役,實際上還很樂意他們交錢免役然后離開。這就是巡檢司最后弄到沒有兵可用的根本原因。
渡海的辛苦,不只是士兵覺得難,就連巡檢官自己也覺得難。等到士兵們都通過交錢走光了,巡檢官不僅沒事可干,而且還會感到孤單和危險。于是,他們一個接一個地都搬到縣城里去住,慢慢就成了習慣。這就是巡檢司最后弄到連官員都沒有了的原因。
上級管理的人看到官員住在縣城,巡檢司里沒有兵,覺得這機構只剩下一個空名,不如把經費充作軍餉更實在,所以就提議把它們全都廢除了。但這根本不是祖宗當初設立官職是為了百姓(維護治安)的本意。
現在要是想逼著官員搬回巡檢司住,沒有士兵是絕對不行的。但如果還是按老辦法讓山里的百姓來服役,那過去的弊病肯定又會重演。那么,到底該怎么辦才好呢?
天下的法令制度,不可能沒有弊端,只有那些好處多害處少,并且不違背祖宗本意的辦法,才可行。過去在丁未、戊申年間(1547-1548),曾有過一個提議:把(代替服役的)銀子追繳回來,存入官庫,用來招募本地人當兵。那時候,老百姓覺得能拿到錢是好處,所以很樂意被雇傭。一旦有緊急情況,他們自己也能互相警戒防備。雖然這中間也有豪強惡霸包攬名額,一個人冒領三四份錢的情況,但是巡檢官沒有了賣放(收錢放人)的過錯,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去查問他們,那些人也不敢不派人來應付差事。這樣就不愁沒有兵了。
只不過,當時巡檢官不肯安安穩穩地待在自家的巡檢司里,所以士兵不能按時操練,政務也就敷衍了事了。現在,我們只要把這個方法重新推行起來,并且規定:巡檢官不住在自己轄區內的,一定要治罪。這樣,事情就沒有辦不成的了。
明代時,僅金門一地就設有四座巡檢司,并修筑了四座巡檢司城。巡檢司中除巡檢官外,主力人員為弓兵。然而令人費解的是,這些弓兵名額多數攤派給了南安、永春等地的山民。
這些山民為逃避兵役,普遍以銀錢代役,導致巡檢司城內無兵可守,巡檢官員也多遷居縣城之內,司城幾近虛設。洪受因此提出一項頗有見地的建議:將南安、永春山民所繳納的代役銀兩,用于招募本地人應役,以此恢復巡檢司城的正常運轉。
起初,我認為這一策略頗為高明。但讀到文末關于“募土著之夫”一事中“豪強”的介入及其種種恣意妄為的行徑時,才恍然意識到:巡檢司制度之所以病入膏肓,實則與這些勢力過分龐大的地方豪強密切相關。或許,這也正是巡檢官放棄守城、選擇遷居縣城背后的深層原因之一。
LOOKERS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歡迎關注鷺客社,投稿聯系微信號:DONGE110
本篇圖文均為原創,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歡迎轉發、群發給你的朋友,歡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撰寫論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轉載,請通過公眾號后臺申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