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從大連剛回到上海的前幾天,我常常活在大連時間里。
大連的磁場很獨特,因此我會一去再去,久處不厭,幾乎把這座北方沿海城市“盤出包漿”來。大連中心城區的大小巷弄,幾乎都曾留下過我的履痕,大連也是近十年內,除了上海外,我居住時間最久的城市,可算得上“第三故鄉”。
作為中國北方的經濟重鎮,大連的城市氣息十分復雜。很遼東,很海洋,兼有日俄與歐洲風格,與傳統東北內陸城市風格迥異,所以世俗評價大連是最不像東北的東北城市,也是東三省最優秀的城市,沒有之一。
大連還是中國五個計劃單列市之一,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是東北地區的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和區域性金融中心。
在大連,我格外鐘情的是海膽、飛蟹、海腸、毛蜆子和生蠔……那是北緯39度的海洋恩物。可能是基因關系,我對于難以言喻的海洋鮮腥味道總有一種特殊的迷戀。
地處黃渤海交界處,大連可謂最具海洋生物多樣性。它是我國紫海膽的主產區,產量占國內總產量的九成以上。可以說,紫海膽是大連海域特有的海膽品種。2010年,中國農業農村部對大連紫海膽實施了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大連也盛產馬糞海膽、蝦夷馬糞海膽、黃海膽,當之無愧是我國的海膽核心產區。
海膽被美譽為“海之精”,春食馬糞海膽,秋食紫海膽,是大連人的味蕾節氣表。大連人吃海膽講究鮮活,尤愛在海膽剛撈出水、身上的刺還在蠕動時剖開即食。
![]()
我在傍晚漁船歸港的漁人碼頭吃過不少現開的海膽。那種裹著海水味道的鮮活豐腴甘柔之美,窮盡辭藻也難以形容一二,似有微電流過舌的酥麻,吃得心神激蕩,在吃到上等生蠔、蟹黃、蟹膏時,我也會有類似的通感。那是荷爾蒙的味道。
確實是荷爾蒙。海膽可供飲食的恰恰是占全重10%左右的生殖腺,又稱海膽黃、海膽卵等,呈現五角星狀排列,美味程度與生殖腺發育狀況息息相關。
現開海膽吃的是情趣,也不敢饕餮太多,畢竟對于活物我總帶著一些敬畏。吃完,來一杯熱美式,望望大海,心情很是瀲滟自在。
坐在餐廳里吃海膽就可以相當放肆了。我偏愛用一片海苔包裹,蘸兩下調料蜻蜓點水于海膽上,然后一口入喉。此時會想到日本作家村上龍的一個“天問”——“臨死之前可以吃三個壽司,你會選什么?”他給出的少數幾個選項里,有金槍魚中肥,也有海膽。
在大連如果沒吃生海膽拌飯,我覺得將是最遺憾的錯過。盈潤的生海膽似麻將牌般整齊飽滿地排列碼放在剛蒸出鍋的熱氣騰騰的米飯上,淋上幾滴醬油,再拌上一小撮芥末,海膽的肥厚鮮甜與東北大米的香滑Q彈相遇,感官瞬間登峰造極……
口味是很私人化的事,就我個人感覺,雖說熟制海膽也入口即化,不過加熱后柔美溫存的口感消失,增腥減鮮,不及刺身吃法。所以大連著名的海膽餃子、海膽蒸蛋、海膽海帶湯雖也清鮮可口,卻談不上動人走心。
![]()
大連人有多愛吃海膽是一件很難量化的事,但我至少知道,大連新聞傳媒集團的官方微信號和視頻號,竟然叫“海膽新聞”!
我在大連吃過不少品種的蟹,包括帝王蟹,但感覺最親切的,是飛蟹,尤以東港和普蘭店為最佳。
飛蟹又名三疣梭子蟹,它是大連海鮮的代表之一,也是鎮桌之寶,價格高于東海梭子蟹。相比東海梭子蟹,大連飛蟹肉質更為細膩鮮甜,緊致飽滿,絲絲入扣,蓋因黃海北部冷水域的飛蟹有著較為緩慢的生長周期,也是中國出口海外的明星產品。
春秋兩季是飛蟹肉質最肥美的季節。在大連海鮮市場,敢于自稱飛蟹的,通常脂膏肥滿,肉感十足,攤主也十分自矜。
至于海腸撈飯、菠菜拌毛蜆子等等,都是我十分喜愛且在上海不太常見的菜式品種。
![]()
大連可能是中國城市中日料最好的地方。
日料店幾乎十步一家,十分普及,且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較為少見的某些日本美食,在大連也基本都能找到。
而金槍魚、帝王蟹、鰲蝦等日料高級原材料,在大連灣的遼漁國際水產品市場都是一手批發價。而遼漁市場,也是東北最大的冷凍水產批發市場之一。
要理解為什么大連日料那么好,就必須要寫到厚重、沉重的大連身世。大連或許是中國大陸身世最復雜的城市。
春秋戰國時期,大連是燕國的遼東郡,后歸秦國。魏晉南北朝時,被高句麗占領,至唐朝才收復。大連后又被遼、金、元、明、清所有。在金朝時升格為金州。
大連沒有經歷過文人最推崇的宋朝!
鴉片戰爭以后,中國的大門被西方列強打開。東部沿海許多大城市在19世紀末被強行納入世界經濟體系。比如脫胎于多國租界的上海、天津,被英國割占的香港,德國強租的青島,還有被日俄(蘇)輪番統治的大連。
大連地處遼東半島最南端,東扼朝鮮半島和日本,西護祖國大陸,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且是東亞陸地上少有的天然良港,曾被歐洲譽為“東方的直布羅陀”。早在19世紀,清政府也認識到了旅大地區的重要性,耗時十年建成了旅順港,成為北洋水師基地。
優越的戰略位置,加上晚清時期的風雨飄搖,大連引起帝國主義列強覬覦,尤其是日本和俄國。
在日俄(蘇)地緣博弈的大背景下,大連在日俄之間幾度易手。
好友、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徐靜波先生介紹:據1915年8月出版的大連民政署(日本人機構)編的《大連事情》,截止到1915年6月,大連市有人口73927人,其中中國人37117人,日本人36708人。日語是大連主要的“官方語言”,這一現狀一直持續到1945年8月日本戰敗。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最近我看了《南京照相館》《東極島》等反映這段歷史的影片,對那段歷史有了更全面的梳理。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北洋水師全軍覆滅。旅順淪陷,慘遭屠城。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將遼東半島、臺灣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
6天后,沙俄聯合德法干涉日本還遼,日本撤軍包括大連在內的遼東半島。
對于時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而言,相較遼東半島,中國臺灣的地位更加重要。和列強之間維持相對友好關系,對于日本保住甲午戰爭勝利果實十分重要,所以伊藤博文在考量各種因素后,同意將遼東半島“歸還”給清帝國,補償金3000萬兩白銀。
1898年,沙俄以贖遼功臣自居,與清政府簽訂《旅大租地條約》,連同旅順、大連地區整合為“關東州”,強行租借大連與旅順。沙俄一直以來尋找的所謂“遠東不凍港”的執念達成。
1899年,沙俄將大連灣定位為自由港,改為俄財政部直轄的達里尼特別市(俄語意為遠方)。俄國在大連修建監獄、鐵路,建設大連商港。大連被設想為“沙俄的香港”,與英國租用的殖民地中國香港相抗衡。
1904年到1905年日俄戰爭,日本人從俄國人手中奪回大連。關東州的名稱也沿用了下來,派駐于此的日本陸軍稱“關東軍”,日本關東軍將沙俄命名的達里尼改為大連。
日俄戰爭結束后,日本與俄國以長春為界,分別控制南滿與北滿。
1905年至1945年,大連進入漫長的日占時代。日本通過戰爭手段使大連在完全喪失領土和主權后,相繼建立了關東廳、關東軍和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對大連進行系統規劃和全面統治。
在此40年間,心有不甘、對旅大地區念念不忘的蘇聯,與日本圍繞中國的地緣利益,在中國東北幾番拉鋸。
![]()
日占時代,在當時日本人眼中,關東州被視為日本本土。
在1932年日本繪制的地圖中,將“日本四島、朝鮮、臺灣、關東州”(時稱)標記為相同顏色。偽滿洲國(1932年—1945年由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權,其領土包括如今中國東北的大部分地區)成立后,其疆域也不包括關東州。
其實從甲午戰爭后,日本就向中國東北,特別是關東州以摻沙子的方式大量移民,至1940年,在中國東北的日本人有106萬,其中關東州就有20萬,而關東州的總人口約110萬。
1931年8月18日,遼寧沈陽北大營的槍聲,不僅是中國抗戰的起點,更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筑起了“血肉長城”。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炮聲點燃了全民抗戰的怒火。淞滬會戰、臺兒莊大捷、武漢會戰、敵后戰場的地道戰、麻雀戰……中國軍民在東方開辟了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
1943年,美英蘇三國首腦會晤的德黑蘭會議上,蘇聯正式提出同意在歐戰結束后,蘇聯在遠東展開對日作戰,作為交換條件,蘇軍意欲實控中國旅大地區,獲取在遠東的不凍港。羅斯福在沒有中國領導人在場的情況下代為許諾,“他們會喜歡在國際保證下的自由港的主張……”
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美國英國私下允諾蘇聯在戰后恢復沙俄時代在東北的利益,包括蘇聯租借旅順軍港,保證蘇聯在大連港國際化之后的利益。中國作為反法西斯同盟國的重要成員,卻在雅爾塔會議上極其尷尬屈辱:自身的主權又一次被當作大國間交易的籌碼。
1945年8月,蘇軍攻占大連,日本在二戰中戰敗投降,旅大地區控制權再度被蘇聯獲得。沒人覺得中國能真正站起來。
也因此雅爾塔會議給世人留下警醒:國際政治的本質就是權力的博弈。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正在隆重舉行,而800公里以外的大連、旅順地區,仍然駐扎著逾30萬蘇軍的機械化重兵集團。
1945—1955年,是中蘇共管大連的十年。這又分成解放戰爭時期(1945~1949年)和新中國成立之后(1949~1955年)。
從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到新中國成立的4年間,大連所承擔著“特殊解放區”的歷史使命,為全國解放做出了特殊貢獻。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東北局任命韓光為中共大連市委書記。同年11月,成立大連市政府、旅順市政府。1947年,國民政府設立直轄市——大連市,但未實際管轄。大連成為國民黨在東北從未建立過任何形式的行政權力的唯一大城市。
大連也是個多方勢力拉鋸盤亙、特務迷城的所在。著名民國才女、紅色特工關露在那一時期成為國民黨“鋤奸”名單上的一員,她是當年打入日偽76號魔窟的美女作家。
由于當時中共地下工作的保密性,關露不能公開身份,只是被黨組織安排去了蘇北解放區。之后因病由蘇北轉到大連療養。1946年病愈后,被分配到蘇北建設大學文學系任教,這段任教經歷是她從大連療養康復后短暫的教學工作。之后從1947年秋到1951年秋,關露先后在大連蘇聯新聞局、《關東日報》社、華大三部文學創作組和電影局劇本創作所工作。
大連當時還承擔著部分高級將領的療養任務。“八七療養院”原為日本高級將領興建的別墅群,1945年之后由我方接收。
中蘇共管的10年歷史相當復雜斑駁,也經歷了艱辛的談判。隨著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1953年斯大林去世,旅順港的歸還問題一直被延長、擱置……1954年,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為尋求外交支持、穩固政權,主動歸還旅順港。
1955年5月31日,當最后一面蘇聯軍旗在旅順降下,經歷了俄殖、日殖、中蘇共管時期的大連,終于徹底回到了祖國懷抱。
此后大連進入平穩的發展期,戰爭遺留下來的瘡痍被時間和新生力量漸漸得以撫平。
1981年,旅大市更名為大連市。1984年,大連市被國務院確立為計劃單列市。
至今大連依然分布著許多日本、俄國建筑和遺跡,隨處可見西洋古典主義和式建筑、近代俄羅斯式、歐美折中主義、哥特式、羅曼式等風格建筑,建造標準比較高。日本料理、俄國商品也十分尋常。直至前幾年,大連還是中國唯一用中英日韓俄五國語言報站名的城市。
二戰結束后,大連還有211個町。后來進行去日本化行動,才有了后來大連的街道名。
日占時期的大連第一街是天津街,1909年日本人將其命名為“浪速町”,1911年,浪速町已經有了遼東百貨等具有一定規模的百貨商店。建于1933年的幾久屋百貨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祖父岸田正紀創建的,岸田家族與大連的關系始于1906年岸田文雄的曾祖父岸田幾太郎的投資。
而俄占時期,大連最繁華的商業街是民生街,當時叫阿拉莫基科斯基大街。而到了日占時期,改稱奧町。
至今,在甘井子金家街、椒金山、大化、大鋼,沙河口的黃河路、興工街,西崗區長虹街那一帶,仍有許多中蘇共管時建造的蘇式老建筑,還有隨處可見的日式民居,保存著不可替代的城市記憶。
當年美國駐大連總領事帕迪克總領事在日記中記述,他印象中的大連曾經是有著眾多工廠和龐大鐵路編組站的繁華大都市,是僅次于上海和香港的遠東第三大港。
![]()
上世紀50、60年代的大連在慢慢恢復生產。70年代,我父親在南京化工學院(今南京工業大學)大學畢業后,在“大華”(即大連化學工業公司的簡稱,為化工部直屬企業,前身是滿洲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工作了近10年。
記得前幾年父親帶我去看了他當年住過的宿舍樓,就是濃蔭密布下的蘇式老建筑。還帶我去看了甘井子煤炭碼頭,始建于1926年,是日本興建的當時東亞最大的機械化煤炭專用碼頭。在煤炭碼頭,仍有幾臺日本人留下的倒煤機,當年父親在“大華”工作期間曾參觀過,后來成了工業遺存。
是的,遼寧曾是共和國重工業的長子,而甘井子則是長子的心臟……
后來,大連又成為代表改革開放成就的北方力量。在千禧年之前的20年,擁有體制創新的優勢,在地緣上與日本毗鄰的大連,是日資對華投資的第一大城市。
被證明行之有效的經濟開發區模式,始建于1984年大連的“神州第一開發區”——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它奏響了大連乃至東北地區改革開放的序曲。41年來,從國家級開發區到國家級新區,再疊加自貿試驗區功能,大連開發區的主要經濟指標已占到大連市的1/3,遼寧省的1/10。
上世紀90年代大連依靠傳統重化工和外資輕工業達到巔峰后,開始大力推動金融業和高端服務業轉型,甚至超出同時代的上海10年。
數據顯示,大連2024年GDP已達9516.9億,2025年,大連或將成為東北地區第一座萬億大城。
身為時尚之都、浪漫之都、夏季達沃斯舉辦地,全亞洲最大的廣場在大連,全國唯一始終運行的老電車在大連。它還是環渤海灣唯一的不凍港、東北經濟龍頭、海洋經濟的關鍵支撐……高鐵、動車、輕軌、內燃機車、重工裝備、航空母艦、千萬噸級巨輪、鉆井平臺、海軍全系列軍艦,大連制造始終值得驕傲。歷經百年風雨滄桑,它依然是我國外向型經濟的代表之一,充滿國際化風范和海洋的味道。
No.6499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何菲
作者:專欄作家,中國作協會員,上海市作協會員,上海市知聯會會員,國家二級音樂編輯,SMG知聯會會員。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
![]()
歡迎點看【秦朔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