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似曾相識的感覺
黎荔
![]()
為什么有時候,我們會對某個人、某個地方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呢?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就像一位多年未見的老友,你已記不清他的面容,可當他開口說話,那聲音的頻率、語調的起伏,卻瞬間喚醒了你心底沉睡的共鳴。又像走進一間從未到過的房間,可墻上的掛鐘、沙發的弧度、陽光灑在地板上的形狀,竟與你夢中某個場景驚人地吻合。
在心理學領域,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叫做“既視感”。科學家說,這種“似曾相識”是大腦顳葉在瞬間過度興奮的結果。當我們眼前的場景與記憶中某個模糊的片段產生微妙的重疊——也許是相似的光影角度,也許是相近的空間布局,甚至只是某種難以名狀的氛圍——大腦的“熟悉感”系統就會被觸發,將“新”認作“舊”。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大腦時刻在虛構故事,在夢里,在白日幻想中,編織著無數可能的情境。而當我們現實中遇到與這些虛構畫面相似的場景時,那種“我曾經歷過”的錯覺便油然而生。這是記憶與想象在意識邊緣的一次悄然交匯而已。不過,也許這些解釋都不能完全說明問題。我們的大腦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器官,充滿了無數的奧秘。也許,“既視感”的產生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等待我們去發現。畢竟,人類目前對大腦的了解還是太少。大腦就像一個巨大的黑匣子,里面充滿了無數的秘密等待我們去揭開。
當有些人從未謀面,一見面卻又有似曾相識之感。眼前的一切,似乎都幻化成一簇簇搖晃的光暈,升騰飄散,又似乎懸浮著我們早已翻攪模糊的記憶片羽。些許熟悉,些許陌生,眼前這個人的容顏、相貌、身形、聲音、言談舉止或其他不可言喻的東西,都與記憶里的心象圖景有著相似或相同之處。這些熟悉的元素,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你記憶的大門。然而,這把鑰匙只能打開一小部分記憶,讓你感覺到一種模糊的熟悉感,但又無法完整地想起以前發生的事情。
可是,眼前人終究還是素未謀面的陌路之客啊,即使有宿世的因緣,存在過即是存在過,這倒不假,可是,那只不過是彼處的身影、彼時的動作。如被撕碎的記憶畫作,在某個不可見的暗處悄然浮動、重新拼合排列,卻拼成了另一幅臉孔、另一幅身軀。那熟悉感,是殘留在腦中的斷簡零墨偶遇了相似的印記,假托一個陌生身影,演出一幕似是而非的蒙太奇嗎?
就是這么簡單,就是這么奇怪,某些記憶突然被喚起。這種感覺就像是悶熱的夏日里,突然來了一絲涼風,清新、清醒,但又不似春風那么醉人,更不似秋風那種肅殺。似曾相識,卻又不知道從哪里記起,意猶未盡,卻又不知如何接續。也許我們從未真正相遇,只是某種頻率的共振,讓我們的靈魂在記憶的迷宮中短暫地擦肩而過。
似曾相識,是時間褶皺里,一次溫柔的回響;是記憶深處中,一縷未熄的微光。它提醒我們:世界比我們記得的更復雜,而人心,比我們以為的更遼闊。佛家說,結緣、入緣,生緣,緣起緣滅,也許就是這樣吧!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