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我是槽三刀,一個喜歡吐槽的布衣青年!
近日,“奔馳亮證姐”丈夫被黨內警告處分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
2025年7月22日,廣西防城港市發生的一起會車糾紛因"亮證"行為引發全網關注。
涉事女子侯某某駕駛奔馳車在狹窄村道與李某某因讓路問題爭執時,冒用其丈夫黎某的行政執法證威脅對方,稱"要不然,我就拿證了哦",并由隨車人員報出李某某的家庭住址。
視頻于7月31日曝光后,迅速發酵為輿情事件。
8月16日,防城港市委市政府調查組公布最終處理結果:侯某某因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被行政拘留5日,其丈夫黎某(上思縣某鎮消防救援站二級消防士)因未妥善保管行政執法證,導致證件被配偶冒用,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影響,被廣西消防救援總隊黨委給予黨內警告處分,自治區司法廳收回并注銷其行政執法證。
調查確認黎某未利用職務干預辦案,且事后配合調查態度誠懇,但因其證件管理失職,仍被嚴肅追責。
事件還牽出6名公職人員被問責,包括民警因處置不當被批評教育、法制大隊長被誡勉處理等。
三刀認為,根據相關規定,黨員受警告處分一年內,不得在黨內提拔職務或向黨外組織推薦擔任高于原任職務的黨外職務。
這意味著對于身為二級消防士的黎某而言,這份處分將在一定時期內影響其職業發展,而行政執法證的注銷更是直接剝奪了其依法履職的資格。
官方通報明確指出,黎某不存在利用職業身份干預辦案的行為,且事后配合調查態度誠懇,這為處分力度提供了邏輯支撐。
但在許多人心中,這樣的處理與事件造成的惡劣社會影響之間,似乎仍存在某種張力。
通報中提到的6名被問責公職人員里,有民警因處置不當被批評教育,有法制大隊長被誡勉處理,這些問責或許都指向了基層執法環節的疏漏。
說到這里,不禁讓人質疑:如果一本本應嚴謹管理的執法證成為家屬逞兇的工具,僅僅“未妥善保管”的定性能否完全覆蓋公眾對權力監管漏洞的擔憂?
![]()
不可否認,通報中強調“對紀律問題零容忍”,要求相關單位“深刻汲取教訓”,這種態度值得肯定,但公眾更希望看到的是教訓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過程。
比如,消防救援人員的行政執法證發放是否符合規范?證件日常管理是否存在普遍漏洞?基層執法人員在處置糾紛時如何把握權力邊界?
這些問題的答案,遠比單純的問責名單更能讓公眾感受到制度完善的誠意。
回想整個事件,之所以能引發大家的討論,本質上還是公眾對“權力異化”的警惕。
一本行政執法證,本是依法履職的憑證,卻在私人糾紛中變成了威脅他人的“護身符”,這種身份與權力的錯配,最容易刺痛公眾的敏感神經。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狐假虎威”的現象并非個例:有人借助親屬的公職身份謀取便利,有人利用手中的權力資源壓制他人,這些行為看似是個體失德,實則會“侵蝕”權力的公信力。
黎某的黨內警告處分,不僅是對其個人失職的懲戒,更是對所有公職人員的提醒:權力的合法性來源于公眾信任,任何對權力的輕慢與濫用,都會付出相應的代價。
雖然這場風波最終以“黨內警告+行政拘留+多人問責”的方式畫上句號,但它在公眾心中留下的印記遠未消失。
當大家談論這個事件時,其實就是在談論自己身邊的權力生態——會不會有一天,自己也會遇到拿著“證件”耍威風的人?當權益受損時,能否得到公正的對待?
說白了,這些樸素的疑問,就是公眾參與公共討論的底層邏輯。
請【 點贊 】,點【 在看 】,把文章【 轉發 】給您身邊的人,謝謝!
微信最近更新規則啦,只有星標這個公眾號的讀者,才能看到正常的內容更新。記得:點公眾號頭像圖標—點右上角“...”—點“設為星標”,這樣就不會錯過更新啦~
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謹防失聯,可關注下面小號
鄭重聲明:
文章素材來自官方媒體,作為自媒體創作者,始終本著客觀、理性的態度進行時事的相關評論,無不良輿論引導。
此外,對于事件的真實性,自媒體創作者很難把控,所以也請大家理性閱讀。
另,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