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上海市發布的一則上岸名單公告,其中一位人員的工作原單位是上海嗶哩嗶哩科技有限公司,考上的是上海市委辦公廳,屬實是很優秀了。
![]()
說實話,大廠員工在職上岸Gwy大喇叭我見過好幾例了,并且上岸的單位還不錯,從部委到省市廳局都有。究其原因的話,近些年能入職大廠的學歷都不差,特別是校招,很多崗位985起步。從這一方面來看,這一批人至少學習能力方面都比較強,畢竟是通過高考篩選出來的。
曾經我問過身邊幾個大廠朋友,你們有過考公的想法么?有過此想法的能占到一半(有不少大廠員工抱著這種想法:先進大廠賺錢,卷不動了趁著35歲之前考公上岸,錢也賺了,穩定也有了。),但這一半比例僅停留在有想法的階段。
他們口頭上會表示羨慕Gwy的穩定,但是為什么都不去行動呢。原因很簡單,舍不得大廠高薪,平衡過后還是選擇大廠。他們已經在一線城市安家,背負著高額的房貸,眼下多賺錢是主要任務,然而他們對另一半的要求首先體制內。
我一直很好奇,大廠和Gwy,哪個更難進?
個人感覺這種很難評判。因為大廠高薪,學校是敲門磚,技術能力是硬通貨,招聘符合要求的人比Gwy少,錄取的比Gwy多。Gwy是學校要求低,學歷只要本科(部分崗位專科)就可以,門檻不高,所以符合要求的人多,但是錄取的比例比較低。按照門檻、能力來說,大廠更難;按照錄取比例來說,Gwy更難。大廠就好像是高手對決,高手存在的數量本來就不多;Gwy好像大多數人一起對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無法籠統的評價哪個更容易、更難。只能說都不簡單。
并不是所有人的選擇是從大廠到體制內,也有人反向操作。一位朋友,她在七年前從鄉鎮副鎮長辭職,入職華為,目前是華為公關部門資深總監。
先交代下她的經歷吧,從大三開始,就開始備考體制內,因為她自己的專業是“天坑”,身邊的同學不是考研就是考公。12年大學應屆畢業順利考到老家鄉鎮,17年提了副科成為副鎮長,18年6月辭職來到深圳,找了兩個月工作入職華為。
![]()
用她的話說:18年提出離職的時候,糾結了好久。當時主要考慮有以下幾個。
1、家庭因素:我和老公是高中同學。本科畢業后我回到了家鄉,而他在廣州讀研,畢業后去了鵝廠。從此開啟了長達五年的異地夫妻,一年在一起的時間不超過一個月,連要娃都成了問題。為了結束這種狀態,只能犧牲其中一方。經過深思熟慮,我決定辭去工作。畢竟大城市才能有更好的發展,我辭職去深圳之前,我們已經決定在深圳買房。
2、工作因素:鄉鎮處于基層工作,從上到下的復雜人際關系讓我疲于應對。以前還是普通科員時,工作內容相對簡單,領導安排什么干什么。當我提拔為副鎮長后,分管的領域經常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導致自己經常失眠,壓力很大。
3、個人發展:工作雖然穩定,但我清楚,在鄉鎮到了我這個位置,沒人脈沒背景基本上到頭了,再往上走很難。去深圳幾次后,讓我有了向往大城市生活的沖動,所以辭職也是為了方便實現我“逃離”小縣城的想法。
剛來到深圳,自己有過一段迷茫,不知道干什么。偶然機會下,老公在華為的朋友內推了一個崗位,面試四輪最終入職,工作內容是自己比較熟悉的領域,上手也快。此次之外,自己能夠辭職來深圳也多虧了老公的鼓勵,至少在我找工作的這段時間,他給予了不少精神和金錢方面的支持。
作者:大喇叭;編輯:思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