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廣州市正式公布了2025年“羊城八景”評選名單:塔映花城、云山疊翠、越秀風華、荔灣勝境、南沙旭日、黃埔云帆、歡樂長隆、流溪煙渚。
這些名字,聽上去確實有點詩情畫意,也能看出官方努力想將新廣州的城市形象揉進這八個字里。不過卻很多廣州網友感嘆,這份榜單少了點些生活氣息,更像是游客眼中的打卡點。
![]()
▲圖源網絡
于是,廣州人干脆自發集思廣益,湊出了一份更接地氣、也更真實的“羊城網八景”——不為文旅宣傳,只為說出廣州人每天身邊的風景。
01
電雞圍城:上路如入鋼鐵洪流
不論你住在天河北還是城中村,廣州的馬路上從不缺主角——電動車。
![]()
▲圖源網絡
外賣騎士、快遞小哥、通勤打工仔,一路狂飆,闖燈逆行、占道穿行,仿佛《速度與激情》的實地續集。尤其在CBD地段,電雞密度直逼摩博會,仿佛整座城市都在“電雞包圍圈”里運作。
02
長壽整路:永在修的市井脈絡
長壽路不是最長的,但整路工程可能是最長壽的。今天換磚,明天鋪管,后天圍蔽重鋪。挖了又填,填了又挖,像是廣府版《富春山居圖》——層層施工的畫卷,年年續上新章。
![]()
▲圖源網絡
而這,也不止發生在一條路。整個舊城區的道路,似乎沒有“完工”的那天。
03
騎樓甘露:城市夜間灑水計劃
老一輩廣州人喜歡在騎樓下納涼、歇腳、避雨。但近年,有些騎樓底下悄悄安裝了噴水系統——每到深夜,就開始間歇噴霧,目的是防止流浪者露宿。
![]()
▲圖源網絡
這一套“甘露系統”,名義上是維護市容,實則像是在講:“這里不是讓你久留的地方。”雨未至而人已散,這或許正是某種文明的隱喻。
04
天河車龍:開車相當于排隊
廣州市中心的天河路一帶,日常就是“排長龍”的代名詞。從廣州大道到黃埔大道,從正佳到太古匯,上班塞、放學塞、下雨也堵。導航說剩三公里,心知那是“三十分鐘起步”。
![]()
▲圖源網絡
停車場一位難求,馬路上車頭對車尾,猶如九龍壁里藏龍。誰說看龍景要去公園?天河天天有。
05
永漢人潮:假日特種兵集訓地
如果你在節假日走過北京路,就知道“人從眾”不再是夸張——特別是永漢電影院一帶,人山人海,像極了城市版的“潑水節”。
![]()
▲圖源網絡
拖著行李的外地游客、蹲在地上的奶茶杯、自拍桿林立……這不是風景區,是全體游客的生存游戲試煉場。
06
市橋水鄉:雨季限定小威尼斯
雨季一來,番禺市橋的部分街道立刻進入“水上世界”模式。積水沒踝、沒膝、甚至過腰,水浸指數年年刷新。
![]()
▲圖源網絡
不少街坊戲稱自己是“住在水鄉”,市橋不出特產,出的是“全市最佳漂浮體驗”。
07
地獄三號:人生如地鐵
廣州地鐵三號線,永遠人滿為患。從體育西路到珠江新城,每一站都像考驗你體力、耐力與心理素質的終極副本。
![]()
▲圖源網絡
早高峰時刻,車門打開就是“人肉風暴”,能成功擠進車廂者,皆可稱為廣州通勤界的“內卷勇士”。
08
粵韻風華:有情緒的語言動聽
廣州街頭巷尾,總不乏高亢激昂的“掉你老母只鞋”。雖然不登大雅之堂,但這種帶著腔調與節奏的語言,正是這座城市日常情緒的出口。
從小炒檔口到馬路糾紛,從社工辦公室到地鐵車廂,所謂“風華”,不是虛飾的文辭,而是實打實的煙火之聲。
![]()
羊城八景,不一定非要高大上,也不一定只為游客而設。對許多廣州人而言,那些日復一日遇見的混亂、窘迫、無奈和溫情,才是這座城市的底色。
你心中還有哪些“真實八景”候選名單?歡迎留言告訴我們,一起畫出屬于廣州人的生活風景線。
羊記精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