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烏鎮,沉醉 “水鄉柔情”烏鎮入口的 “初見驚喜”烏鎮深處的 “小探索”烏鎮夜晚的 “溫柔時刻”第二天:南湖與月河歷史街區,感受 “紅色記憶與古街煙火”南湖的 “初見莊重”月河歷史街區的 “小探索”月河夜晚的 “熱鬧煙火”第三天:西塘,探秘 “古鎮風情”西塘入口的 “初見興奮”西塘的 “小探索”返程前的 “小禮物”帶朵朵游嘉興的 “實用小攻略”
出發前收拾行李時,五歲的朵朵舉著烏鎮的繪本眨著眼睛問:“媽媽,嘉興的烏鎮是不是有好多小橋呀?是不是能坐著小船從房子下面穿過去?南湖是不是有紅色的船,像故事里的英雄船呀?” 我笑著把印著烏篷船圖案的防曬帽、迷你水鄉小燈籠(古鎮用)和裝零食的小布包塞進背包:“到了嘉興,咱們能在烏鎮坐烏篷船看水巷,還能在南湖看紅船聽故事,說不定還能在西塘的老街上買到甜甜的定勝糕呢!” 這場嘉興之旅,就從這滿是憧憬的提問里啟程。三天里,我們沒趕密集的行程,卻在烏鎮的石橋邊、南湖的波光里、西塘的燈籠下,攢下了一籮筐沾著 “水鄉味” 與 “煙火氣” 的嘉興記憶。
從上海自駕到烏鎮,車程約一個半小時。剛到烏鎮東柵門口,朵朵就被眼前的畫面吸引 —— 青石板路蜿蜒向前,白墻黑瓦的房子臨著水,烏篷船慢悠悠地劃過河道,她拉著我的手蹦蹦跳跳:“媽媽!和繪本里一模一樣!你看那個小船,真的能從房子下面過!” 走進景區,腳下的青石板帶著濕潤的涼意,她低頭摸著石板上的紋路:“媽媽,這些石頭上有好多印子,是不是好多人走了好多年呀?”
在 “逢源雙橋” 前,兩座石橋并排橫跨河道,朵朵興奮地跑上橋:“媽媽,這個橋有兩個橋洞!像兩只小眼睛看著河水!” 站在橋上往下看,烏篷船從橋洞下緩緩劃過,船夫搖著櫓哼著小調,朵朵忍不住揮手喊:“爺爺好!船開得好穩呀!” 旁邊的講解員阿姨說,這座橋還有 “走左橋得福,走右橋得祿” 的說法,朵朵立刻拉著我走了兩遍:“我要把福氣和祿氣都帶回家!”
下午我們坐著烏篷船游水巷,船身輕輕晃蕩,朵朵趴在船舷邊,伸手想摸河水:“媽媽,水好清!能看到水底的小石頭!是不是有小魚在和我們一起走呀?” 船夫爺爺笑著說:“水里有小魚,還有小螃蟹呢,就是藏得太好啦!” 船經過一戶人家的窗臺,窗臺上擺著幾盆綠植,朵朵小聲說:“住在水邊真好,打開窗戶就能看到河!”
在 “茅盾故居” 里,看到古老的書桌和書架,朵朵湊過去看:“媽媽,這個桌子是不是以前有人在這里寫字呀?寫的是不是烏鎮的故事?” 講解員阿姨說這是茅盾先生小時候學習的地方,他寫了好多關于家鄉的文章,朵朵點點頭:“我以后也要好好寫字,寫我們家的故事!” 離開故居前,她在門口的小店買了一本迷你筆記本,封面上印著烏鎮的水墨畫:“我要把在烏鎮看到的都寫在上面!”
傍晚時分,烏鎮的燈籠漸漸亮了起來,紅色的燈籠掛在屋檐下、石橋邊,映得河水泛著暖光,朵朵舉著自己買的迷你小燈籠:“媽媽,燈籠亮起來啦!整個烏鎮都暖暖的!” 我們沿著水巷慢慢走,看到有人在河邊的石階上洗衣服,還有老人坐在門口搖著蒲扇聊天,朵朵說:“這里的人好像都不著急,好舒服呀!”
晚飯在烏鎮的農家菜館吃,剛坐下,朵朵就被菜單上的 “烏鎮醬雞” 吸引:“媽媽,這個雞是不是用醬油煮的?是不是香香的?” 服務員端來一盤醬雞,雞肉裹著濃郁的醬汁,她撕了一小塊:“好香!有點咸,但是好好吃!” 隨后上來的 “清蒸白水魚”,她舀了一勺魚肉:“好嫩!沒有小刺,我能吃好多!” 飯后我們還買了 “姑嫂餅”,朵朵咬了一口:“脆脆的!有芝麻的香味,像小餅干一樣!”
![]()
早上從酒店出發去南湖,車程約半小時。剛到南湖邊,朵朵就看到寬闊的湖面,遠處有一艘紅色的船,她拉著我的手問:“媽媽,那個是不是紅色的英雄船呀?是不是有好多英雄在上面開會呀?” 我們坐著游船去湖心島,船行到湖面中央,風輕輕吹過,朵朵指著湖面的波紋:“媽媽,湖水像好多小波浪在跳舞!”
到了 “南湖紅船” 旁,講解員阿姨給我們講紅船的故事,說很多年前,英雄們在這里開會,為大家做了好多重要的決定,朵朵聽得很認真,還小聲問:“他們是不是很勇敢?是不是不怕困難呀?” 阿姨點點頭,朵朵舉起小拳頭:“我以后也要像他們一樣勇敢,不怕困難!” 離開紅船前,她在旁邊的紀念館里買了一個小紅船模型:“我要把它放在家里,記住英雄的故事!”
下午我們去了月河歷史街區,剛走進街區,就看到一條小河穿街而過,河邊的老房子掛著紅燈籠,朵朵拉著我的手跑:“媽媽,這里和烏鎮不一樣,但是也好好看!” 街區里有好多手工藝品店,在一家竹編店前,朵朵看到各種竹編的小籃子、小玩具,她拿起一個竹編小老鼠:“這個小老鼠好可愛!是用竹子編的嗎?” 店主奶奶說這是純手工編的,朵朵小聲說:“奶奶好厲害,能把竹子變成小動物!”
在 “月河古橋” 上,看到有人在河邊擺攤賣新鮮的菱角,翠綠的菱角裝在竹籃里,朵朵湊過去問:“爺爺,這個是不是能吃呀?是不是甜甜的?” 爺爺給她剝了一個,她放進嘴里:“好脆!有點甜,像水果一樣!” 街區的小吃街上,我們還買了 “嘉興粽子”,剛出鍋的粽子冒著熱氣,朵朵剝開粽葉:“里面有肉和蛋黃!好香!比家里包的粽子大好多!”
晚上的月河街區更熱鬧了,街邊的小店亮著燈,還有人在河邊唱著江南小調,朵朵拉著我坐在河邊的長椅上:“媽媽,這里晚上真熱鬧,還有好聽的歌!” 我們買了一碗 “赤豆糊糖粥”,暖暖的粥里有紅豆和糯米,朵朵舀了一勺:“甜甜的!好暖和!冬天喝肯定更舒服!” 離開前,她在一家燈籠店買了一個兔子形狀的燈籠:“我要把它帶回家,晚上點亮它,像在月河一樣!”
![]()
早上從酒店出發去西塘,車程約一小時。剛到西塘門口,朵朵就被大片的古鎮建筑吸引:“媽媽!這里的房子好多!好像一個大迷宮!咱們會不會走丟呀?” 走進西塘,“煙雨長廊” 沿著河道延伸,廊下掛著紅燈籠,朵朵躲在廊下:“媽媽,下雨的時候在這里走,就不會被淋到啦!太聰明了!”
在 “石皮弄” 里,狹窄的小巷只能容一個人走,墻壁上長滿了青苔,朵朵小心翼翼地走:“媽媽,這個巷子好窄!像小老鼠的家!” 走到巷子盡頭,看到陽光從頭頂的縫隙照進來,她笑著說:“這里有光!像打開了一扇小窗戶!” 旁邊的居民阿姨說,這條弄堂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了,以前好多人都從這里走,朵朵睜大眼睛:“它好老呀!比奶奶的奶奶還大!”
下午我們在西塘的老街上逛,看到一家手工扎染店,藍色的布料掛在院子里,像一片片小天空,朵朵湊過去看:“媽媽,這些布好漂亮!上面的花紋是不是畫上去的?” 店主阿姨教她做簡單的扎染,朵朵拿著白布扎出小褶皺,再放進染料里,雖然最后染出來的圖案歪歪扭扭,但她格外開心:“這是我自己做的布!我要帶回家當小手帕!”
在 “西塘游船碼頭”,我們又坐了一次烏篷船,這次的船還經過 “送子來鳳橋”,船夫爺爺說這座橋有 “走一走,福氣有;走兩走,喜得子” 的說法,朵朵立刻拉著我走了兩遍:“我要給爸爸媽媽也求點福氣!” 船經過一家茶館,里面傳來古箏的聲音,朵朵說:“這個聲音好好聽,像在講故事一樣!”
離開西塘前,我們去了老街的特產店,朵朵拿著 “定勝糕” 問:“媽媽,這個糕是不是甜甜的?上面的花紋好好看!” 她選了一個粉色的定勝糕,咬了一口:“軟軟的!有豆沙餡,甜甜的!我要帶幾個回家,給幼兒園的好朋友嘗一嘗!” 還買了 “西塘芡實糕”,她嘗了一塊:“有點糯,有芝麻的香味,像糯米糕一樣!” 最后買了一張西塘的明信片,說:“我要把它貼在我的房間墻上,每天都能看到西塘的煙雨長廊!”
![]()
1. 住宿:在烏鎮住了兩晚,選了臨水的民宿,早上能聽到烏篷船的聲音,最后一晚住嘉興市區,去南湖、月河更方便;民宿里有小院子,朵朵每天早上都能在院子里玩一會兒;住宿附近有很多餐館,吃飯很方便。
1. 美食:嘉興的粽子、烏鎮醬雞、西塘定勝糕一定要嘗,味道正宗,充滿地方特色;還有南湖菱、姑嫂餅、赤豆糊糖粥,都是當地特色,性價比高,適合當零食或帶回家;古鎮里的農家菜館食材新鮮,可以多嘗幾種水鄉菜。
1. 貼心提示:烏鎮、西塘的青石板路有點滑,給孩子穿防滑鞋;坐烏篷船時要牽好孩子,避免伸手摸水;南湖紅船紀念館內要保持安靜,不要讓孩子隨意觸碰展品;古鎮里游客較多,牽好孩子避免走散;買紀念品可以選水鄉小燈籠、紅船模型、扎染手帕,不貴還能留作紀念。
返程的車上,朵朵抱著小紅船模型和迷你筆記本,靠在我肩上慢慢睡著了,嘴角還帶著笑,大概是在夢里又回到了烏鎮,坐著烏篷船看燈籠,又或是在南湖,聽英雄的故事。這場嘉興之旅,沒有趕繁忙的行程,卻讓朵朵沉醉了水鄉柔情,感受了紅色記憶,探秘了古鎮煙火。嘉興的小橋、流水、老房子,都成了我們記憶里最溫暖的片段,等朵朵再大一點,我們還要帶她來,再去烏鎮看春天的桃花,再去南湖聽更多英雄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