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媽
![]()
養孩子這事總讓人糾結:有人說“要富養,不然孩子出去會自卑”,有人說“得窮養,不然孩子會嬌生慣養”。
其實,富養未必能養出好孩子,窮養也未必能養出棟梁,真正能讓孩子長好的,是“滋養”。就像養花,不是澆水越多越好,也不是故意旱著它,是給它合適的陽光、適量的水、松軟的土,讓它順著天性慢慢長。
養孩子也一樣,重要的不是給多少錢、省多少錢,是給愛、給規矩、給空間,讓他心里踏實,眼里有光,這才是最好的養育。
1、滋養是心里有暖,不是手里有錢,孩子缺的是愛不是牌子
誰沒見過穿名牌卻悶悶不樂的孩子?也見過穿校服卻笑得燦爛的孩子。
孩子心里的安全感,從來不是靠名牌球鞋、進口玩具堆出來的,是靠爸媽的陪伴、傾聽和理解。
小區里的樂樂,爸媽做生意忙,給他買了一屋子玩具,卻沒時間陪他玩,樂樂總說“玩具不好玩”,天天扒著窗戶看別的小朋友跟爸媽踢毽子。后來樂樂媽換了份清閑的工作,每天晚上陪他讀繪本,周末帶他去公園,樂樂臉上的笑多了,就算玩泥巴也開心得很。
樂樂媽說:“以前總覺得給買好東西就是對他好,現在才知道,他缺的是我陪他。”
![]()
滋養孩子的心,比填滿他的玩具箱重要。孩子能記住的,不是你給他買了多貴的禮物,是你蹲下來聽他說“今天在學校被欺負了”,是你把他攬進懷里說“爸媽在”,這些暖乎乎的瞬間,才是孩子心里最結實的底氣。
2、滋養是手里有尺,不是眼里有錢,孩子要的是規矩不是縱容
富養不是啥都滿足,窮養也不是啥都苛責,真正的滋養,是該給的給,不該給的堅決不給,讓孩子知道啥是邊界。
鄰居家的小雨,家里條件不錯,可爸媽從不溺愛她,小雨想要新娃娃,爸媽會說“你已經有三個了,等生日再買”;她吃飯挑食,爸媽不追著喂,說“不吃就餓著,下頓再吃”。小雨雖然沒想要啥就有啥,卻特別懂道理,跟小朋友玩會分享,見了長輩會問好。
![]()
滋養孩子就像給樹修枝,該剪的枝得剪,不然會長歪。
孩子需要的不是“想要啥就有啥”的縱容,是“啥能做啥不能做”的規矩,知道邊界的孩子,走到哪都讓人待見,這比多花多少錢都管用。
3、滋養是眼里有光,不是手里有算計,孩子要的是空間不是安排
養孩子不是捏泥人,非要捏成你想要的樣子,是給他陽光雨露,讓他長成自己的樣子。
誰沒見過被爸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孩子?報這個班、學那個特長,就因為“別人都學”,孩子累得喘不過氣,眼里的光都沒了。
同事的女兒朵朵,喜歡畫畫,卻被媽媽逼著學鋼琴,說“畫畫能當飯吃?鋼琴才有氣質”,朵朵彈鋼琴時總哭,畫偷偷畫在作業本背面,后來干脆不說話了。
![]()
同事帶她去看心理醫生,才知道孩子心里多憋屈,趕緊停了鋼琴班,給她報了畫畫班,朵朵眼里的光又亮了。
滋養孩子的好奇心,比逼他學啥都重要。孩子就像不同的種子,有的是花,有的是樹,別逼著花長成樹,給它空間讓它開花,就是最好的滋養。
養孩子真不用那么糾結“富養還是窮養”,記住“滋養”這兩個字就行:心里給暖,讓他不缺愛;手里有尺,讓他懂規矩;眼里有光,讓他有奔頭。
就像老話說的“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把孩子的心養暖了,把規矩立好了,把興趣護住了,不管家里錢多錢少,孩子都能長得直溜、走得穩當。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我是@婷媽alan,國家認證育嬰師、家庭教育講師,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兒經驗,歡迎關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