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個位數增長成為美妝行業的常態,一些看似沉寂的“藍海”細分賽道卻在悄然涌動。
今年上半年,線上美妝市場涌現出多個交易額增速超50%的細分品類,令人意外的是,引領這場增長風暴的并非傳統巨頭,而是一眾靈活機動的“白牌”玩家。它們避開主戰場的慘烈廝殺,在頸部護理、足部護理、T區護理乃至男士彩妝等被大牌“戰略性忽視”的領域開疆拓土。
這背后,是市場需求的深度挖掘,還是競爭格局的微妙變化?讓我們一探究竟。
多個細分賽道迎來高增長,白牌上演“虎口奪食”?
盡管頸霜、男士彩妝、染發燙發等細分賽道一直存在,不少品牌也嘗試推出過相關產品,但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相較于面部護膚、發用洗護等主流品類也更難出“爆品”。
但從去年起,各大電商平臺的美妝榜單逐漸“去白牌化”后,白牌卻在悄悄開辟出一條新路。
《FBeauty未來跡》梳理今年上半年淘天、京東、抖音、拼多多這些主流線上平臺數據發現,交易額增速超50%的美妝細分品類多達8個,覆蓋身體彩妝、男士美發護發、足部護理等多個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品類的爆發性增長并非均由主流品牌主導,而是白牌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甚至展開了激烈的“戰爭”。
![]()
綜合淘寶天貓、抖音、京東這三大電商平臺的銷售情況,梳理部分上半年高增長品類的品牌排名,可以發現,頸部護理、T區護理、身體護理等細分品類TOP10中,白牌的占比都不低。
![]()
比如上半年線上交易額達7.6億元,同比增長73.51%的頸部護理市場,其品牌TOP10的白牌上榜率約為70%左右,多個銷售額暴增的品牌如SDX、kazoo、vsve等均為白牌。
另一交易額達8.04億元,同比暴增102.48%的足部護理市場,前十榜單也基本被白牌及藥企貼牌占據。此外,總體規模較小的T區護理、男士彩妝市場,白牌的上榜率都較高。
值得關注的是,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了總體交易規模更大(20億以上)的多個高增長細分品類上。
比如在上半年交易額達106.42億元,同比增長18.06%的眼部護理市場,盡管不少頭部品牌于今年推出眼霜新品,但上榜品牌中依舊能見到白牌的身影;染發燙發市場上半年交易額也達到57.44億元,同比增長17.20%,但其前三名均由白牌占領;手部保養的白牌上榜率相對較低,但依舊有部分白牌的身影。
![]()
從中可以發現一個趨勢,即品類規模越小、越細分,白牌的上榜率越高。這不禁引人深思:在主流賽道競爭白熱化的當下,這些尚未飽和的細分賽點,白牌是如何搶先“突圍”的?
案例解剖:頸霜市場,白牌的“火力集中區”
頸部護理堪稱當前白牌“激戰”最激烈的細分市場代表,其崛起路徑頗具啟發性。
實際上,頸霜作為潛力品類曾被寄予厚望。《2021國民頸部護理消費趨勢白皮書》顯示,其增長率曾超119%,2020年搜索人數較2016年提升6倍,銷售額提升10倍。海藍之謎、香奈兒、嬌韻詩、歐舒丹等大牌也曾推出500元-2500元的高價頸霜產品。
但一直以來,頸霜賽道的體量規模一直沒有較大的突破。
轉折出現在白牌的加碼。用戶說監測發現,2025.02MAT頸部護理品類淘天抖音雙平臺GMV達8.83億元,同比增長47.18%,其中抖音成績亮眼,實現了77.15%的增長。
對比淘天和抖音兩大平臺的頸部護理品牌榜,可以發現白牌的總體上榜率都非常高。其中,SDX、KAZOO同時躋身兩大平臺的TOP3;讓緹絲以超過千倍的環比增速,躍升139個排位至第15名,成為頸部護理賽道的黑馬品牌。
![]()
《FBeauty未來跡》發現,SDX、KAZOO的市場表現尤為突出,多個白牌的打法值得深究:
首先,打破傳統涂抹式產品形態,進行產品形態再創新。
傳統頸霜的包裝形態往往以罐狀或是管狀為主,但是這三個品牌的頸霜產品更具儀式感和“院線感”。
例如KAZOO目前線上熱賣的一款頸膜,成交均價為85.79元,主攻頸部護理平價抗衰市場。據悉,其產品形態為安瓶精華+多肽頸膜,頸膜采用“銀箔微壓熱感膜布”技術,宣稱“1盒頸膜≈5次院線SPA護理”。
![]()
SDX的熱賣產品為滾珠小金管頸霜,同樣主打多肽成分,突出淡化頸紋、提升緊致度和光澤度的功效。不過,其產品形態設計也較為獨特,保持管裝包裝的同時,頭部采用3輪滾珠設計,宣稱能360度貼合頸線,通過按摩滾珠均勻受力來促進吸收。
![]()
圖源:抖音隆力奇官方旗艦店
其次,渲染“容貌焦慮”疊加“功效誘惑”的營銷手法。
相較于面部護理,頸部的狀態更容易被消費者忽略,但是許多白牌在頸部護理產品的營銷上,其對“頸部容貌焦慮”的渲染得都十分“成功”。
例如在產品頁面打出“少女臉卻頂著奶奶脖?看臉20+脖子40+”的標語;在引流廣告中,針對低頭族玩手機導致頸紋加重這一日常場景,激發消費者的護理需求。
此外,孕期女性受激素水平劇烈波動影響,頸部皮膚容易出現頸紋加深、色素沉積等問題,部分品牌也在營銷中,將孕產期女性頸部皮膚焦慮進一步放大。
強調頸部“容貌焦慮”的同時,諸多白牌也會進一步強調其產品功效的快速及有效性。例如前文提到的SDX、KAZOO兩款熱賣產品,其產品設計具有創新性的同時,相較于常規涂抹產品,在視覺和使用感上更易營造“貼合”、“有效”的印象。
![]()
截圖自抖音平臺
同時,白牌們往往也會通過“成分宣稱+第三方檢測驗證”的方式,來突出其產品的有效性,增強產品功效的可信度。
這一套“產品創新+焦慮營銷+功效承諾”的組合拳,借助高效的電商推廣模式,成功激活并放大了原本沉睡或未被滿足的頸部護理需求。在不知不覺中激發消費者的頸部護理需求,并使其對此進行買單。
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品牌正以類似的打發切入該賽道,并實現了突破性增長。例如藥企貼牌品牌白云山以“美頸緊致頸膜”和“逆齡輕肌頸霜”推動頸部護理品類銷售額環比激增94158.32%。這也進一步驗證了該模式的有效性。
![]()
美妝市場“去白牌化”趨勢不可逆,但依舊有四大啟示值得思考
白牌在主流賽道難以抗衡巨頭,卻能成功搶占多個細分賽道高地,這充分揭示了美妝市場仍存在大量未被品牌充分占領的細分需求,潛力巨大。深入分析其成功路徑,有四點啟示值得思考:
第一,以形態創新“激活”需求。
消費者對眼、頸、足等部位的精細化護理需求尚處于待激發狀態。品牌需深入洞察特定部位的問題和使用場景,在成分、配方、劑型(如滾珠、棒狀、膜布)、包裝(如便攜設計)上做針對性創新,才能有效喚醒并滿足需求,白牌在頸部護理產品上的形態創新就是很好的案例。
第二,需求在進階,但產品力仍是核心。
雖然白牌渲染焦慮的營銷方式值得商榷,但背后折射的是消費者對高效、優質產品的真實渴望。主流品牌憑借強大的研發實力和品控能力,若針對細分需求推出真正優質、高功效的產品,無異于“降維打擊”。
關鍵在于,產品的功效宣稱和營銷需精準觸達目標人群的具體痛點和使用場景,避免空泛。頸部護理從“附屬”到“專業抗衰”的升級趨勢,以及眼部護理市場規模的持續增長,都印證了精細化、高功效需求的崛起。
第三,靈活敏捷,快速響應市場變化。
白牌通常體量較小,決策鏈條短,能更快捕捉新興趨勢并迅速推出產品。主流品牌在保持品牌調性和品質的同時,也需要建立更靈活的機制,加速對細分市場機會的識別和響應速度。白牌的快速“占位”為后來者提供了市場驗證和打樣的機會。
第四,渠道與營銷策略需精準匹配。
抖音等新興內容電商平臺是白牌崛起的重要推手。品牌需根據細分品類和目標人群的特點,選擇最有效的渠道組合和內容營銷策略(如場景化短視頻、KOC種草),精準觸達消費者。
中國美妝市場“去白牌化”的整體趨勢不可逆轉,行業份額日益向頭部品牌集中。然而,白牌在細分賽道的異軍突起,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市場中被忽略的“縫隙”與消費者未被滿足的精細化、場景化需求。可見,所謂的邊緣戰場也充滿生機和機遇。
白牌的“突圍”策略,反倒為整個行業提供了一份生動的“縫隙市場攻略”。
本文為FBeauty未來跡原創作品,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或通過技術抓取用于AI訓練。
作者/巫婉卿
編輯/吳思馨
排版/桂玉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