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開國將帥璀璨如星,而該給開國將帥授何種軍銜,往往是軍事和歷史愛好者歷久不衰的話題。而什么人該授元帥,大將,更是受到人們的熱議。
由于55年軍銜只推行了不到十年,在1965年便被撤除,再加上軍銜晉升問題,絕大多數開國將帥的軍銜都在這十年都未得到晉升。這也導致了某些很有能力的開國將軍雖然職務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軍銜卻幾乎沒有任何提升,也算是一個比較大的歷史遺憾。
在本文里,我們可以大膽的假設一下:假如55式軍銜沒有被廢除,并且軍銜晉升問題得到了解決,那么開國十大大將中,誰最有機會升任元帥。
![]()
在此之前我們要知道開國大將有哪些。他們分別是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云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現在,讓我們從頭開始分析!
粟裕
十大大將中最有資格升任元帥的人,當屬粟裕無疑。
粟裕排在十大大將第一位,幾乎沒有反對聲音,因為他確實夠本。
粟裕沒有當上元帥,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的資歷不夠。
55年授予元帥有兩個硬性標準,一是具有創建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的經歷,二是具有領導戰役軍團作戰的經歷。這是什么意思呢?我來給大家翻譯一下,要想當元帥,必須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重要起義比如南昌起義,百色起義等領導者。在紅軍期間當上軍團級別或以上的領導者,抗日戰爭八路軍師長,新四軍軍長級別的,解放戰爭野戰軍司令員級別的人。
這上面幾個硬性條件粟裕只能滿足一個,那就是解放戰爭時期的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代司令員。粟裕土地革命時期和抗戰時期的資歷和戰功別說和元帥相比,就連和剩余的九位大將相比也是不占優勢。因此,粟裕沒有評上元帥是有點遺憾,但也是必然的。
![]()
但粟裕能成為十大大將首位,靠的便是他那無與倫比的大兵團指揮技術。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由于敵強我弱,因此紅軍和八路軍,新四軍采取的大都是游擊戰爭的規模,大兵團對抗極為罕見。而解放戰爭時期,由于經過了二十年的武裝斗爭,使得粟裕的大兵團作戰能力爐火純青,再加上敵我實力差距縮小,大兵團作戰越來越多。在十大元帥和十大大將中會打大兵團作戰的沒幾個,也就是彭德懷,林彪,劉伯承,徐向前,粟裕,陳賡會打,上將以下更是沒多少。而粟裕的大兵團指揮技術,就連一向孤傲冷僻的林彪都對其贊不絕口。解放戰爭的蘇中七戰七捷,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和直接指揮華野參加淮海戰役都是粟裕超神指揮能力的直接體現。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這句話同樣適用在粟裕身上。粟裕的大兵團指揮技術,完全可以讓他躋身于世界名將當中。有這樣的硬實力,粟裕升帥,幾乎沒人會有異議!
綜上所述,粟裕升任元帥的概率為90%
徐海東
徐海東升任元帥的概率其實是比較低的,因為他連當大將都比較勉強,還引起了一些爭議,最后還是教員拍板把他評為大將,并且排在大將第二位。
徐海東在紅軍時期堪稱一代名將,不但是鄂豫皖蘇區的創始者之一,還是紅25軍的創始者,并且與程子華、吳煥先緊密合作,率領紅25軍長征,打得紅25軍越打越壯大。在陜北期間,還把僅剩不多的經費中拿出3000塊大洋,遞到了教員手中,幫助中央紅軍順利渡過了難關。就憑這些貢獻,徐海東就有資格當大將。
![]()
但是徐海東因為身體原因,從1940年就開始療養,在抗日戰爭時期前期表現還好,但抗戰后期以及解放戰爭時期基本沒什么戰績。到了1955年評軍銜的時候,徐海東十五年間幾乎未參與革命工作,長期脫離軍隊,本身就不怎么適合參加評銜。但教員考慮到了徐海東紅軍時期的貢獻和平衡各“山頭”,給徐海東評了大將軍銜。
徐海東身體狀態不好,長期處于休養狀態,并且脫離軍隊已久,像部隊人員關系,指揮技術多多少少會出現生疏,因此不合適升任對此有著更高要求的元帥。
綜上所述,徐海東升任元帥的概率為30%
黃克誠
黃克誠將軍升任元帥的概率是比較高的,因為他屬于軍政雙優的干部,換句話說就是文武雙全,具有非常高的戰略眼光和規劃能力。
在抗日戰爭時期,黃克誠憑著敏銳的洞察力,發現當時紅軍改編八路軍廢除政委制度帶來的一系列危害,并及時上報中央,避免當時八路軍沾染國軍的各種歪風邪氣,保障了革命隊伍的純潔性和戰斗力。
并且黃克誠還在抗日戰爭剛剛結束的時候提出了搶占東北的戰略方針,為我軍提供了極大的戰略主動,對解放戰爭的最終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
黃克誠在擔任解放軍總參謀長期間,運用他那戰略眼光和規劃能力,為全軍正規化與合成化建設做出極大的貢獻。
黃克誠的實力,使得他完全可以成為像羅榮桓,葉劍英那樣具有運籌帷幄, 轉危為安能力的元帥。
綜上所述,黃克誠升任元帥的概率為75%
陳賡
十大大將中最出名的人除了粟裕外,就數陳賡最為世人熟知了。
陳賡的軍事能力,不比粟裕差多少,同樣是元帥級別的。不管是紅軍時期還是抗戰,解放戰爭時期,陳賡都是軍中一流虎將,他率領的部隊,幾乎算是同時期中國最厲害的部隊之一。先不說他的指揮能力,就拿他的統兵能力來說,電視劇《亮劍》李云龍對陳賡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一向霸道的李云龍在陳賡面前也只有唯唯諾諾的份,而這些恰恰是陳賡部下對他的普遍態度,那就是——又敬又怕。
而陳賡指揮的部隊,一度讓日軍打出“專打386旅”的標語;胡宗南的“天下第一旅”就是被陳賡殲滅的。抗法援越戰爭,陳賡是軍事顧問;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陳賡是彭總的左膀右臂;組建軍校,陳賡又是先鋒。陳賡在軍隊中是萬金油式的人物,哪里需要人才,他就會在哪里出現,并且什么工作都能干得漂漂亮亮的。
![]()
像陳賡這種信仰堅定,大智若愚,情商極高,傳奇的存在式的人物。他升任元帥,反對的聲音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只可惜陳賡將軍身體不好,在1961年就英年早逝。這樣來看,即使他的資歷和能力能夠升任元帥,他的身體也不允許。
綜上所述,陳賡升任元帥的概率為80%,如果身體好的話,這個概率可以增加到85%(可見,身體真的是革命的本錢)
譚政
譚政是大將中政工系統里的代表,相當于羅榮桓在元帥里政工系統的代表 。
由于中國革命的特殊性,因此我軍是一支講“政治”的軍隊,譚政又屬于政工方面的人才。在譚政從軍的生涯中,長期擔任軍中政治部主任,政委這一重要角色。資歷老,覺悟和黨性都非常強,為全軍思想基礎奠基和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譚政的政治工作能力非常杰出,軍事指揮卻并非其所長。換句話說就是比較偏科,算不上文武雙全。而評元帥文武雙全是一個硬性標準,譚政“武”力不行,升元帥就會遭到不小的阻礙。
綜上所述,譚政升任元帥的概率為55%
蕭勁光
蕭勁光大將和黃克誠大將一樣,都是政工雙優,文武雙全的大將典范。在我軍中,蕭勁光的資歷相當的高,不僅早早地接觸共產主義思想,入黨的時間比十大元帥都早,還有幸見到了俄國革命領袖列寧。
在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蕭勁光職務相當高。不僅擔任大后方的安全保障工作,還擔任林彪的助手,責任大,職權重。多次粉碎了敵人數次進攻,化被動為主動。
建國后,基于蕭勁光有著留學蘇聯的經歷,俄語水平不錯,可以更好地學習蘇聯海軍的建設經驗。再加上當時海軍建設百廢待興,海軍部隊要大量重用原來的國民黨海軍人員,這也就需要一個能駕馭全場的人,所以,“旱鴨子”蕭勁光走馬上任,出任新中國首任海軍司令員。而且這一當就當了三十年,是全世界擔任海軍司令最長的將領。
![]()
在擔任海軍司令期間,蕭勁光狠抓海軍武器裝備建設,整頓發展造船工業,引進先進技術裝備。讓新中國海軍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終于有了鋼甲軍艦保衛祖國海疆,使得解放軍憑借著木船帆船解放海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憑借著蕭勁光在海軍建設方面的赫赫戰功,升任元帥的希望還是非常大的。
綜上所述,蕭勁光升任元帥的概率為70%
張云逸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將中,張云逸是年齡最大,資歷最老,待遇也最高,行政三級,位同元帥。
張云逸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護國戰爭和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期間擔任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副參謀長兼作戰部部長;抗日戰爭擔任新四軍副軍長;解放戰爭擔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委員。
![]()
張云逸在軍隊中的地位一直非常高,資歷在十大元帥中也只有朱德能與之相比。但他在軍隊的工作主要是搞后勤和根據地建設,要說指揮打仗,表現的機會并不算太多。當時軍銜的評定更看重軍事和政治,后勤相對遜色了點。再加上他年歲已高,常年體弱多病,長期不擔任軍中實際職務。評上大將,給予元帥待遇,這就算是給他的職業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再往上升的希望并不大。
綜上所述,張云逸升任元帥的概率為40%
羅瑞卿
羅瑞卿大將的實力同樣不俗,屬于護衛性質的大將,曾經擔任過歷任支隊黨代表、縱隊政治部主任、師政治委員、軍政治委員、軍團政治保衛局局長等職。從他的資歷就可以看出羅瑞卿的主要工作負責政工和保衛中央的工作,而從中央領導在戰時多次轉危為安的情況來看,羅瑞卿的護衛工作做的非常扎實,因此贏得了毛主席的一句話:“怕什么? 天塌下來,有羅長子頂著。
![]()
憑借著豐富的護衛保障的工作經驗,羅瑞卿成為新中國公安軍第一任司令,在人民軍隊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但是因為羅瑞卿很少擔任軍事指揮官,也算是一個比較偏科的人物,要升任元帥也不是那么容易。
綜上所述,羅瑞卿升任元帥的概率為65%
王樹聲
王樹聲大將在軍隊中資歷也是非常老的,他大革命時期即入了黨,參加過黃麻起義,擔任過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是鄂豫皖蘇區的開創者之一。長期在徐向前元帥手下做副手,兢兢業業為革命工作了三十多年,是大將中四方面軍的代表,屬于軍政一體的人物。
![]()
不過王樹聲搞根據地開發建設,后勤保障或者軍隊條例建設什么的還好說,打仗差點了意思。并且王樹聲在解放后屬于正兵團級別,評大將都比較勉強,要升任元帥實在是差的有點遠。
綜上所述,王樹聲任元帥的概率為50%
許光達
在十大大將中,許光達授予大將是最有爭議的事情。在當時的軍隊開國上將中,戰功、戰績、職務方面,地位比許光達高的人還有不少; 并且許光達因為身體原因到蘇聯療養和學習,并沒有參加紅軍長征,這就為許光達評大將失分不少。但因為許光達是湘鄂西根據地代表性的將領(最具有代表性的將領盧冬生已經去世了),又是裝甲兵司令,因此評為大將。而又因為上述的失分因素,只給了許光達上將待遇。
這么來看,許光達評大將就相當勉強了,要升任元帥就更不可能了。其實這種看法是不對的,凡事都沒有絕對因素,我們要往有利的方面去看,許光達為什么會被評為大將呢?教員安排許光達當大將除了他是湘鄂西根據地代表性的將領,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許光達是裝甲兵司令員。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許光達軍事素養并不低,軍事能力在大將中絕對排得上前五,不但是120師以及西北野戰軍的第一名將了,還作為一野僅有的兩個兵團司令之一,也是彭老總最為倚重的名將。并且許光達在蘇聯療養時期,還參加了汽車、坦克、大炮等在當時屬于高新技術運用的學習。在學習期間,許光達不僅掌握了相關的理論知識,還真實地操作過這些武器。擁有豐富的實操經驗。
![]()
建國后,針對許光達有著豐富的裝甲兵建設經驗,中央任命其為裝甲兵司令員。要知道當時的中國嚴重缺乏坦克和與其相關的指揮,技術人員(國軍方面杜聿明和廖耀湘等人倒是懂得,但是他們當時正作為俘虜在功德林大學進修,出來后也只是在政協工作,難以對裝甲兵建設做出直接的貢獻)。而在二戰及以后的世界局部戰爭中,裝甲兵則以“正兵”的地位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當時解放軍的學習對象蘇軍裝甲兵在經過二戰的洗禮,成長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裝甲兵,橫掃西歐根本就不是什么難事。而在30年的革命戰爭中,解放軍也意識到了裝甲兵發揮的巨大作用,因此,許光達作為裝甲兵司令員,又有留蘇經歷,便于與蘇聯相關部門對接,也有利于裝甲兵的未來發展,因此許光達在軍中的地位也愈發重要。
并且許光達還有一個比較有利的因素,那就是年齡。出生于1908年的許光達在成為大將的時候才47歲,是十大大將中最年輕的一位,年輕人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擁有最新軍事知識,再加上年齡因素,許光達評帥阻力并不算太大。
綜上所述,許光達升任元帥的概率為75%
總結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也可以看出,在十大大將中,粟裕,陳賡,黃克誠,許光達是升任元帥的熱門人選。而其他的大將雖然差點意思,但還是有希望的。開國將帥多達一千三百多位,在這樣如此“內卷”的環境中能夠脫穎而出,成為新中國十大大將,足以說明以上十位人物都是各有千秋的軍事家。對他們進行元帥升遷的評估,更是對他們能力的肯定。
大家認為上述十大軍事家誰最有能力升任元帥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