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師范大學陸續發布《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課程方案與實施建議(2025年)》、《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應用藍皮書》與《典型案例集》,展示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的代表性成果。
《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課程方案與實施建議》正式發布
近日,北京師范大學智能技術與教育應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工程研究中心”)正式發布《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課程方案與實施建議(2025年)》。該方案立足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時代背景,系統梳理了基礎教育階段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訴求,旨在為全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提供科學、系統的課程體系與實施路徑,助力培養具備數字素養和創新能力的未來人才。
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正深刻重塑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在中小學系統化開展人工智能教育,既是順應全球科技變革趨勢的戰略選擇,更是培養創新人才、構建國家未來競爭力的重要基礎。近期我國多個省市已率先發布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推進方案與課程指導綱要,為課程落地實施提供了政策指引,然而當前人工智能教育在落地過程中仍面臨區域發展不均衡、課程資源碎片化、教學場景與實際應用脫節等挑戰。因此,如何將宏觀藍圖轉化為具體教學實踐,仍需在課程體系、支撐平臺、教學資源等方面開展深入研究。北京師范大學立足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時代背景,系統梳理基礎教育階段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訴求,提煉出涵蓋課程目標、內容框架、教學策略、教師培訓的全鏈條解決方案,在對多所中小學實地調研的基礎上,編制了本方案,以期為教育行政部門、教研機構和一線教師提供兼具科學性與實用性的行動指南。
本方案由北京師范大學智能技術與教育應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牽頭,通過大量走訪調研教育領域專家、一線教師及科技企業完成。方案包括“課程體系設計理念、內容框架、教學實施建議”三大核心板塊,提出了覆蓋小學至高中不同學段的分層遞進課程體系,具體包括以下亮點內容:
一、課程體系設計理念
堅持正確價值觀導向。面向中小學的人工智能教育既要提升人工智能素養,更要將“科技向善”的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強調“科技向善”和安全與倫理教育。
以學生為中心。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須突破傳統學段劃分的思維定式,轉向基于認知規律的分層課程設計,構建動態適配、分層遞進的模塊化課程。
注重核心素養與能力培養。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目的是提升人工智能素養,確立兼顧基礎知識與前沿發展的頂層、中層、底層的系統性結構設計。
二、內容框架
本方案將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劃分為“認知、應用、創新”三個階段,將課程內容劃分為人工智能原理基礎(幫助學生理解AI基本概念與主要技術)、生成式人工智能及應用(探索語言大模型和多模態技術的現實應用)、機器人與具身智能(從硬件搭建到智能交互,形成完整實踐鏈條)、人工智能安全與倫理(貫穿其它三部分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思考技術治理與社會責任)四個部分。這四部分之間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
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課程內容
為適配不同階段學習者的認知基礎,針對復雜知識點的教學設計構建多層次內容體系,提出“黑盒-灰盒-白盒”三階實踐模式,既符合認知發展規律,又能有效支撐分層教學目標的實現。
![]()
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課程分層設計
三、教學實施建議
在校內落地方式方面,為系統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常態化實施,需立足學校現有課程體系與活動載體,構建多層次、跨領域、動態適配的融合教學模式。提出諸如信息科技類課程融合教學、跨學科滲透教學、特色拓展教學、分層實施策略等具體落地路徑。
在教學資源建設方面,建議構建起具備前瞻性、系統性和開放性的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支撐平臺。通過“黑盒-灰盒-百盒”三階教學路徑適配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
在教師能力標準方面,構建“意識-倫理-技術-融合-發展”五維能力框架,系統構建具有前瞻性、實踐性和指導性的能力標準體系。旨在清晰界定教師在數字化教育場景中應具備的專業素養與能力要求,為教師職業發展規劃、教師培訓體系設計及教育教學實踐優化提供清晰的指引與參考。
《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應用藍皮書》與《典型案例》正式發布
自2024年4月以來,北京市教委啟動了中小學校人工智能應用試點工作,并委托北京師范大學智能技術與教育應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數字教育中心(北京電化教育館)承擔試點學校的實踐指導、案例遴選和成果提煉工作,立求探索人工智能應用的實踐路徑、培育一批創新標桿場景。
為總結試點工作,立足教育視角、專業視野,秉承開放包容、審慎理性態度,工程研究中心和市數字教育中心聯合編寫《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應用》藍皮書,重點梳理試點工作情況,系統呈現人工智能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實施路徑和應用成果,精準提煉當前痛點與挑戰,為中小學教師、各級基礎教育管理部門的人工智能賦能工作提供范式參考。
![]()
《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應用》藍皮書.pdf
藍皮書主張智能技術服務教育需采取“以人為本”的政策措施與行動步驟,以確保其使用符合倫理、安全、公平,并具有實際意義。指出當前人工智能在基礎教育場景應用已展現巨大潛力,部分場景應用已較為成熟并開展規模化落地,而部分場景應用仍處于探索和試點階段,亟需持續推進。同時,藍皮書強調應強化教師在技術應用中的引導者和實踐者主導地位,保障人工智能合理使用。
立足當前人工智能在基礎教育領域的實際應用現狀,藍皮書提出“提升教師人工智能素養、優選推廣成熟教育應用、理性建設推進教育試點、教育業務牽引全鏈賦能、重數據隱私與倫理治理”的發展建議,以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的科學融合與穩步發展。
藍皮書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教育信息化與教育人工智能部門主任作序,并得到了一線老師和相關專家的高度認可。配套編制的典型案例,集中呈現了具有首都特色的經驗做法,將為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規模化應用提供科學參考與實踐范式。
下載地址:
《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應用》藍皮書.pdf
來源 | 北京師范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教育信息化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