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獅子山街道“人民建議征集”專題授課暨”熊貓形象”征集裝置正式啟用,為基層治理注入新動能,更彰顯了街道以人民為中心、暢通民意渠道的決心與智慧。
專題研討
錨定方向,筑牢民意征集的理論基石
當日下午2時,專題研討會在獅享智創人才服務站準時拉開帷幕。成都市城鄉社區發展治理促進會副秘書長王希老師,以《信息視角下的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為主題,展開了深入淺出的講解與獻策。他系統性地闡述了如何從信息維度優化征集流程、提升建議轉化效率,為街道的人民建議征集工作鋪設了堅實的理論軌道。此次研討不僅明確了后續工作的方向與路徑,更體現了街道對民意征集工作科學化、規范化的不懈追求,是基層治理向精細化、專業化轉型的生動注腳。
![]()
![]()
![]()
熊貓裝置
落地生根,激活基層民主參與的盎然活力
隨著研討會的圓滿結束,全體領導與居民代表移步至劼人公園,共同見證了獅子山街道人民建議征集裝置的揭幕盛典。這款匠心獨運的征集裝置,以憨態可掬的熊貓為設計原型,高達1.4米,其獨特的“擊掌”互動設計,徹底顛覆了傳統征集方式的沉悶印象,讓民意表達變得趣味橫生、親切可人。裝置旁的立牌詳盡闡述了使用說明與成功案例,有效降低了居民的參與門檻;而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緊鄰獅子山地鐵口(僅約10米之遙),更是讓“隨時建言、隨地獻策”成為觸手可及的現實。
![]()
凝聚民智:
共繪藍圖,彰顯基層治理的深層價值
此次儀式的深遠意義,遠不止于一場簡單的流程完成或一個裝置的啟用所能概括。它標志著獅子山街道在構建“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基層治理新格局中,邁出了堅實而關鍵的一步:專題研討為民意征集搭建了堅實的“理論框架”,熊貓裝置則提供了生動的“實踐載體”。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使人民群眾從治理的“旁觀者”成為“參與者”“受益者”。
從暢通民意渠道到推動問題解決,從創新互動形式到培育公民意識,獅子山街道以人民建議征集為突破口,巧妙地將群眾的“金點子”轉化為治理的“金鑰匙”。這一舉措不僅積極回應了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更夯實了基層治理的群眾根基。它不僅是街道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具體探索與實踐,更深刻折射出新時代基層政權傾聽民聲、匯聚民智、服務民生的崇高使命與擔當。獅子山街道的這一創新實踐,無疑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提供了寶貴而可復制的“獅子山經驗”。
編輯丨李丁麗莉
責編 | 李玥林
審核丨彭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